APP下载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13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015-11-02经验人李艳超周国正金新建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安徽医科大学查新检索

经验人:李艳超 周国正 金新建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13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经验人:李艳超 周国正 金新建

从年度查新数量、查新范围、查新用途等方面对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13年受理的查新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为进一步更好提供查新服务提出建议。

目前,科技查新作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一种方式,为校内外科研工作提供客观文献评价依据,它不仅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定的水平,还可避免课题立项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也可避免成果鉴定、评奖的失准现象,使科研成果得到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因此,科技查新的统计有助于揭示地方的科研发展状况。

作为安徽省内开展生物医学科技查新的高校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下称我馆)为安徽省医学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我馆科技查新工作开始于1985年,当时主要通过手工检索出具报告,后期逐渐扩展到光盘检索和数据库检索;随着国家对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视,我馆于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2004年由安徽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生物医药定点查新单位,2015年成为第七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 Y06),是安徽地区第1 所医学类部级查新站。笔者调研了国内有关安徽省科技查新工作的成果报道发现,文献主要涉及查新流程、存在问题等方面,而系统对科技查新项目统计分析的研究报道较少,故笔者统计分析我馆近10年来的科技查新项目,侧面反映安徽省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情况,同时为未来查新站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思路。

查新项目统计与分析

统计资料与对象

笔者主要以安徽医科大学查新工作站2004年至今保存的查新委托单、查新合同和查新报告档案为研究对象,重点统计分析了查新数量、查新范围及查新用途及查新机构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

查新数量

2004—2013年安徽医科大学查新站共完成了近1,400项科技查新。2004和2005年的数量较多,其中,2004 年完成397项科技查新项目,该年的查新项目数量最多,究其原因主要是2004年我馆被安徽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生物医药定点查新单位。其余年代的数量基本维持100件左右。在近五年来,随着我馆科技查新工作的不断发展,查新工作越发得到安徽省内科研工作者的认可,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一批查新客户,查新项目数量不断攀升,但总体数量还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一些科研项目要求查新报告必须由查新资质较高的单位出具,这也体现了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科技查新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我馆申报教育部部级查新站的意义所在。

查新范围

2004—2013年期间,我馆共检索国内科技查新项目854项,国内外科技查新项目534,国内范围查新项目数量占查新总数量61.5%,远多于国内外范围查新项目(见表1)。这与国内其他查新机构的国内查新比例相似。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内外查新需要时间长,费用高,科研工作者主动要求国内查新;二是科研管理部门未对科技查新范围作出规定;三是课题委托人为了减少文献的检出量,只要求国内查新。

但就目前科研工作而言,国内诸多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如果科技查新范围只限定于国内,查新结果将无法全面客观的反映国内研究现状,据此查新报告得出的查新项目新颖性结论必将受到影响及考验。因此,作为科技查新机构,我们要积极引导委托人转变观念,使他们主动地选择国内外查新,进而提高查新报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表1 安徽医科大学查新站2004-2013年查新范围

查新用途

查新用途主要是查新目的的体现,主要涉及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项、课题结题等方面。它一方面反映课题的层次,另一方面反映课题的资助来源。我馆科技查新报告的用途目前主要集中在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这两个方面。2009-2013年间我馆科研立项查新占当年查新项目的比例分别为57.1%、95.2%、75.4%、95.4%、85.8%,是每年科技查新的主体(统计结果见表2),这与其他高校查新站的研究接近,与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2011年立项查新比例为76.6%较为相似。由此可见,科研立项查新已得到课题管理者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是保

证立项课题质量的一份重要材料,也是科技查新作用的体现。然而成果鉴定的科技查新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一是由于部分立项查新课题并未得到成功立项;另一方面是由于课题开展需要一定的实施周期,只有完成并结题的立项课题才会做相应的成果鉴定;第三方面是科研主管部门并未对科研项目的结题、报奖作出查新要求。

表2 安徽医科大学查新站2009-2013年查新用途分布*

*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标注明确且规范的统计数据。

查新机构分布

统计分析资料得出,我馆科技查新数量来自校外委托较多,2004年以来一直高于校内委托比例,直至2013年两者才趋于平衡,且校内略高于校外。这与其他机构的统计结果略有不同。这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馆的科技查新质量普遍得到认可的体现,致使校外医学科研工作者较多的选择我馆作为查新委托单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及学校对科研的重视,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引进数量不断增多,校内资助项目也不断攀升,这也是近两年来,校内外比例趋于平衡的原因之一。

讨论与建议

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馆的科技查新用途总体呈现为科研立项查新数量多,成果鉴定查新数量少;国内查新比例高于国外查新比例,校内外查新比例趋于均衡的特点。鉴于上述特点,为了进一步改进我馆的查新工作,拟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查新质量

查新质量是查新报告的灵魂,只有查新质量提高,查新报告才能发挥其实际意义,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和地方的科研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专家问询方式,当查新员与课题委托人对检索结果出现较多不同意见的时候,通过该途径,查新员可更对课题的理解更符合专业性,避免因查新员专业背景的限制而出现判断失准的情况;②查新员互审方式,查新员互审制度可实现查新员专业背景的相互补充,避免对课题理解的主观性和片面性;③用户反馈机制④内部质量交流会方式对查新质量进行把控。这两种方式是通过第三方的形式对查新员和审核员的工作统一进行客观评定,除了要求查新员在查新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之外,还要求审核员要对出具的查新报告质量负责,而不简单的仅是一名签字员。不断敦促查新工作人员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科技查新工作。

加强查新员的学习与能力提升

参加教育部开展的科技查新培训。参会人员利用教育部举办查新员、审核员培训之际,虚心向查新专家学习,同时,抓住时机查新工作比较突出的查新站学习,与查新站的老师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查新经验和查新工作管理方法,培训回来后,参会者把自己的所见所学与全馆查新人员交流,然后查新站成员根据我馆实际情况再各抒己见,进而讨论并确定符合我查新站实际情况的修订内容,为下一步规范查新流程、查新审核,提升查新报告质量,改进查新工作做好工作基础。

委派查新员赴高水平科技查新站进修学习。查新员按照其所在查新站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科技查新项目检索并形成查新报告,并把完成查新报告的思路及结论撰写情况向查新站专家汇报,请专家就实际查新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包括查新项目的分析,查新点的提炼、查新检索式及查新结论的撰写。在查新站专家的指导下,使得我馆查新人员的视野不断开阔,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做好文献检索教学、学科服务与科技查新业务的互植

我馆科技查新员多是文献检索教师,两者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互植。一方面科技查新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查新项目可为文检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而且随着查新工作的积累,教学案例也可实现持续更新。另一方面,文献检索教学要求老师对数据库的使用要非常熟练,且对数据库的主要功能、特殊功能及一些新增功能都较为了解,此外还要对数据库之间的收录情况及其异同点掌握全面,这就提升了查新员对数据库的熟练程度,同时对检索技巧也有较高的提高。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就数据库提出一些特殊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学相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查新站可仿照王亚凤介绍的方法,在业务上实现互植。查新工作积累的大量丰富的查新案例可融入课堂,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对查新员查新技巧和查新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此外富有经验的教师和查新员还可为对口学科服务的院系开展及时的参考咨询服务,这样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循环发展。

结束语

除了做好查新工作,查新员还要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同时,拓宽业务范围,加大校外宣传力度,为安徽省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及医药研发企业服务,充分发挥我馆在医学科研工作及安徽地方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0.3969/j.issn.1001-8972.2015.15.045

猜你喜欢

安徽医科大学查新检索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关于“安徽省立医院”署名的启事
基于文献分析浅谈医院科技查新服务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关于“安徽省立医院”署名的启事
高校专利信息分析与统计
——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基于微信登陆的科技查新系统模块及流程设计和实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关于“安徽省立医院”署名的启事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科技查新工作问题发现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