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分析

2016-03-2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查新医药卫生报告

科技查新是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项信息咨询服务业务,查新机构则是具备该项业务资质的信息咨询机构。目前,我国科技查新机构分为综合性查新机构、专业性查新机构、高校查新机构三大系统[1],依据授予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科技部资质查新机构、教育部资质查新机构和军队资质查新机构三大类。不同性质的查新机构承担的查新项目内容不尽相同,但科技查新业务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查新报告的作用及价值都存在共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相互融合,海量信息快速侵入各个领域,公众对于高价值信息的筛选鉴别极为关注,对于信息咨询机构的依赖不断加大,科技项目创新性评价需要更综合的判断分析能力,对查新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如何加强查新机构的高效质控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基于前期对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的专项研究,依据科技查新相关细则规定和管理办法,总结出查新机构内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综合质量影响因素,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和定量指标有效结合,构建了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为有效控制管理查新机构全方位质量、客观评价查新机构发展情况、促进科技查新机构综合质量提升而设计。

1 查新机构质量控制的构成要素

依据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规范要求、查新机构的组成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参考科技部颁布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2]和卫生部制定的《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3-4],将人员、资源、报告和管理作为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质量控制的构成要素。

1.1 人员

由查新员、审核员和咨询专家联合组成的团队被称为查新队伍。查新员和审核员统称为查新人员,是开展并从事查新业务的主体和影响查新队伍建设的直接因素。查新规定中机构资质认证对查新人员数量、职称、素质的具体要求,是考核查新机构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查新机构依据自身需要组建咨询专家库,集合查新项目涉及领域的权威专家,支撑查新业务的顺利开展。

1.2 资源

查新资源作为开展科技查新业务的重要工具,是保证查新质量的客观因素。科技查新项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依附完备健全的查新资源,大多数的查新机构都拥有与所承担查新项目内容范围相关的可利用文献资源[5]。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开发与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的累积与便利,网络资源逐渐支撑了科技查新业务的开展,数据库文献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就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而言,国内外经典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资源是必备的,同时特种医学类文献资源的建设成为特色。但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规范中规定“必要时仍需检索现刊,并注重工具书的利用”,因此纸质类文献资源仍是查新资源全面建设中的一项必要内容。

1.3 报告

查新报告是公众对科技查新业务认知的媒介,是证明查新价值的凭证,直观反映了科技查新质量及查新机构建设与发展的情况。《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规范》中对查新报告的格式做出了统一的规范,并要求“报告应以客观事实和文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写法进行陈述,结论应当客观、公正、准确、清晰地反应查新项目的真实情况”[6]。目前,查新报告的质量一般由查新队伍和项目委托人多重把关,除了军队统一管理的查新机构外,很少对查新报告进行抽查年检、全面复核。

1.4 管理

查新工作有序开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查新机构的监管程度直接影响机构的业务运营。办公设备管理、查新资源管理、报告归档管理、咨询专家库管理和查新机构网络化建设统称为基础设施,统一的规范制度、管理办法及内部特有的管理条例构成管理制度体系。查新人员继续教育也是查新机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断提升查新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2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的评价指标

参阅科技查新行业领域权威规范、标准及管理办法,参考国内科技查新机构或查新质量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的特点,将上述4个要素作为评价准则,并归纳总结成一级指标,即查新人员、查新资源、查新报告数量及质量、查新机构管理等。上述4个指标可全面涵盖机构建设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产出和管理四大模块。同时将4个一级指标分层次细化,并通过三轮专家咨询反复判断、分析、修正、完善,最终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7](表1)。

表1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2.1 查新队伍

查新队伍主要侧重考察查新人员(即查新员和审核员)的数量、结构分布、专业技术水平和各项能力,以综合反映各查新机构查新队伍的整体素质。该项指标下包含查新人员数量、查新队伍结构、综合业务素质、科研水平4个二级指标。查新人员数量与查新报告出具时效和报告质量有直接关系,查新队伍结构包括专职和兼职查新人员比例、职称、学历结构和专业分布情况,综合业务素质重点考察查新人员的获取信息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外语水平,年均发表查新相关领域论文及获得奖励等情况反映该人员的科研水平,揭示查新人员能否在工作中发现有关查新咨询各方面的问题、及时思考并解决问题,考察查新机构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积极性。

2.2 查新资源

查新资源指标重点考察查新机构是否具备开展查新工作的可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和检索工具,主要包括工具书、专利、成果、标准等传统文献资源的纸质/光盘文献资源,可利用的通用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及特色数据库资源,互联网和内部网络提供的免费网络数字资源3个二级指标。

2.3 查新报告数量及质量

查新报告数量、质量及其功能效果反馈是评价查新机构质量的最重要环节,该指标下设查新报告年均数量、查新报告内容质量、查新报告形式质量及用户满意度4个二级指标。其中,借鉴军队开展的医药卫生高等级成果查新报告复核评估工作及评估结果[8-9],细化设定查新报告内容形式质量,查新报告内容质量评价主要考察报告的基本信息表述、文献检索的准确度和全面性、文献对比分析的精准度、查新结论的严谨性和重大失误。如果查新报告的创新点理解存在重大偏差,数据库漏检,检索词选取不准确,检索策略逻辑错误,查新结论准确性、客观性差、逻辑不清晰等情况,会严重影响查新报告的准确度,降低利用价值。因此,在查新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避免以上重大失误。用户对查新报告的满意程度,揭示了查新报告能否准确全面地反映所查项目的新颖性,使用户准确了解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体现了查新报告的价值。

2.4 查新机构管理

查新机构管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规范建设和查新人员培训学习情况。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的配备及使用管理情况,查新资源的保障、维护和更新情况,查新报告档案完整性和查询自动化程度,查新机构自选学科专家、自设查新咨询专家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查新机构对外宣传的网站建立、维护保障和查新机构网络信息化建设情况均包含在查新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中。工作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规范和保密安全制度等归于查新机构制度规范建设。此外,公派学习、组织或参与培训交流等是对查新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查新机构应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教育形式,定期对查新人员进行查新业务技能、查新行业动态、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培训。

3 结语

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构建的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具有全面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的一级指标,以及对应各自一级指标特点,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共识性的二级指标,细化程度适中,便于查新机构质量评价的实际操作。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在稳定发展建设中应更加注重创新融合发展,基于查新工作在信息咨询服务行业中的精准定位而寻求突破,在探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项目的途径和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查新基础业务的质量和查新机构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全方位质控查新质量,完善查新机构建设,重视查新队伍综合素质培养,优化查新资源,实现机构联合资源共享,细化行业标准,开拓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职能作用,为公众提供与时俱进的高质量、高品质、高价值查新业务是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发展建设的共同目标。

猜你喜欢

查新医药卫生报告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基于微信登陆的科技查新系统模块及流程设计和实现
报告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13年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报告
报告
卫生科技查新进展
医药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