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腋下直切口与正中剖胸入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康复时间的影响
2016-11-08胡荣波
胡荣波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 南阳 473000
右腋下直切口与正中剖胸入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康复时间的影响
胡荣波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 南阳 473000
目的 分析右腋下直切口与正中剖胸入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及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接受手术的86例先心病患儿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对照组行传统正中剖胸入路。比较2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对先心病患儿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明显优于正中剖胸入路途径。
右腋下直切口;正中剖胸入口;先心病患儿
为探讨不同手术途径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及康复时间的影响, 2011-01—2015-10间,我们对86例先心病患儿采取两种不同手术途径实施手术并比较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儿均符合先心病的诊断标准。患儿术前均经胸部X线片、心电图、彩色超声图及心导管检查确诊。患儿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4个月~4岁。其中VSD 16例、ASD 11例、VSD+RVOTS 9例、PS 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5岁。其中VSD 15例、ASD 12例、VSD+RVOTS 10例、PS 6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正中剖胸入路。患儿仰卧,手术垫放于两肩之间。从患儿胸骨上方往右弧形切口,于胸骨正中线显露后止血。自胸骨正中线切开骨膜并用剥离器剥离。沿胸骨正中线用电锯进行劈骨,锯的深度要适宜,以防损伤胸口邻近组织。胸正骨切开电凝后,对骨膜和骨髓用骨蜡进行止血,从胸骨后面用手指将两侧胸膜推开。关胸前根据术后患儿病情情况,进行引流。观察组:采取右腋下直切口。患儿左侧卧位,垫高左肩下部,右臂立于头上并在头架上固定。取垂直于腋横纹的右腋中线直切口,长5~10 cm。从第五肋间进胸,并保护内乳动脉以及胸长神经。将肺用湿纱布垫向后推开,将胸腺用电刀游离至无名静脉处。膈神经前2 cm切开心包并悬吊。建立常规体外循环,经左上肺静脉插入上、下腔静脉直角插管于左心引流管中,并进行降温、循环,使上下腔静脉和升主动脉被阻断。冷血心肌停跳液灌注于主动脉根部,冰屑置心脏表面降温保护心肌。全部手术均经右房切口路径。心脏畸形矫正后缝合房壁和主动脉切口,心脏复跳,上端心包缝合,下端开窗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
2 结果
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术后引流量及康复时间比较 ±s)
3 讨论
先心病发病率约占出生活婴的0.4%~1%[1],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15~20万[2]。绝大多数患儿需合理手术治疗才能避免心功能受损及相应并发症。
正中剖胸入路手术虽可以避免肺脏损伤和挤压,使手术野显露较好,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右腋下直切口路径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点为:(1)手术过程不用切断患儿胸骨及肋骨,术后不易发生鸡胸。(2)能保证患儿胸廓的完整性,术中对患儿的组织损伤较轻。(3)切口较隐蔽美观性较好,避免常规手术切口对女性患儿乳腺发育及胸肌造成的影响,减少对患儿的心理影响[4]。我们采用右腋下直切口途径对先心病患儿实施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正中剖胸入路途径,效果满意。
[1] 谭燕,黄苏,胡传贤,等.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对比[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6):477-479,495.
[2] 杨志远,谢周良,裴学良,等.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25(12):1 074-1 076.
[3] 陈红卫,刘广文,范太兵,等.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5):429-431.
[4] 陈仁伟,罗金文,曾德斌,等.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25(3):214-216.
(收稿 2016-03-06)
R726.1
B
1077-8991(2016)04-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