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6-11-08张国峰高立柯友鹏曾瑜玲崔智伟崔立群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椎板

张国峰 高立 柯友鹏 曾瑜玲 崔智伟 崔立群

1) 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中信惠州医院 惠州 516006 2) 广东惠州市潼侨镇卫生院外科 惠州 516232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国峰1)高立2)柯友鹏1)曾瑜玲1)崔智伟1)崔立群1)

1) 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中信惠州医院 惠州 516006 2) 广东惠州市潼侨镇卫生院外科 惠州 51623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LDH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实施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率高。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JOA评分

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脱出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以及腰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30~50岁青壮年男性2014-01——2015-01间,我们对70例LDH患者分别实施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并比较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70例LDH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8例;年龄28~46岁,病程 9~48 个月。对照组中男26例,女9例;年龄30~49岁,病程7~53个月。患者均经CT和MIR明确诊断,并均排除腰部手术、骨折或者肿瘤等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全麻,俯卧位。腰椎的正侧位X线透视。在脊柱中央做一个长4 cm的纵切口,逐层切开建立手术操作通道。显露病变组织间隙上下的椎板与小关节。椎板间隙开始处,将椎板缘和内侧关节突的三分之一用咬骨钳构成圆形骨窗,再游离黄韧带,构成相似窗口。确定病变组织,切除髓核后缝合切口, 必要时放置引流管。观察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局麻,俯卧位。中央型LDH患者,实施后路椎板间隙术。于棘突中线旁开2 cm处经皮穿刺。旁中央型LDH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术。在棘突中线旁开12 cm处经皮穿刺。极外侧型LDH患者,实施杨氏椎间孔镜术,在棘突中线旁开10 cm处经皮穿刺。穿刺成功后,拔掉针芯,向内注入对比剂。确认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后,沿穿刺针插入导丝,然后拔出穿刺针,再将可扩张导管沿导丝的方向插入,逐步扩大手术通道。在椎间孔镜的显示下,摘除病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椎间盘消融减压。用生理盐水清洗、消毒后,缝合切口,可不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的疗效。记录术前1 d,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患者的JOA评分[1]。JOA分数为0~29分,分数越高,患者术后功能障碍越小。改善率=[(手术后评分-手术前评分)/(29-手术前评分)]×100%。疗效标准:改善率100%为痊愈, 60%~99%为显效, 25%~59%为有效; <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s)

2.3 2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显效、痊愈以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n(%)]

3 讨论

对LDH患者,有理疗按摩、牵引等保守治疗和手术两类方法,保守效果差,且易复发[2]。手术治疗主要有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和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等,其复发率低,但创伤大,恢复慢[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在C形臂X线机下进行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同时手术切口小,可避免获减少对腰椎部位重要骨关节韧带等结构的破坏,利于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的良好恢复。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术中应注意:(1)术前根据患者主诉及影像学资料全面评估病变部位、程度及手术风险。(2)造影剂的注入规范操作,保证穿刺位置准确性。(3)为减少术后椎间盘神经刺激等症状, 应彻底清除椎间盘内毒性代谢物, 持续使用生理盐水清洗[4]。

[1] 何丽英,魏洁,刘俊英.JOA评分量化诊断系统在腰椎术后个性化护 理方案制定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0,32(12):1 640-1641.

[2] 朱鹏展,赵立军,沈文,等.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1):6-10.

[3] 王宇飞,孔维云.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云南医药,2010,31(2):204-206.641.

[4] 李振宙,吴闻文,候树勋,等.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 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9(4):332-335.

(收稿 2016-01-22)

R681.5+3

B

1077-8991(2016)04-0025-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对6~12岁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