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文化构建及意义探索

2016-11-08朱一晨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课堂文化学生主体

朱一晨

摘 要:课堂文化,就是在智慧型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作用所出现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数学中的课堂文化具有特殊性,有着发展性,动态性以及情境性的特点。本文从数学课堂小学主体性文化的含义特征出发,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文化的构建意义进行探索,希望可以对数学的课堂文化建设做贡献。

关键词:课堂文化;学生主体;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16-0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各国都开始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关注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对课堂进行关注,提出了“重建课堂文化”的观点。通过对教学的行为,教学的模式方式以及教学观进行改革。国外都有著作对数学课堂进行论述,在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也在逐渐关注课堂文化,有些省市提出了对“卓越课堂”的建设。主要以“彰显包容,开放以及多元次的课堂文化”。文化的意思是在信息交融的时代,是信息之间作用的渗透,是以精神文明为首的渗透,交融,是保障精神文明的基础。课堂文化则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精神以及教学观念,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发生的,属于一种文化形态。

一、小学主体性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从学校的教育角度来说,主体性教育指的是老师或者是学生群体对于自己文化意识的自觉性和对待其他老师或者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可以及尊重。在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上,应该表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文化形态或者是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文化形态。所以小学主体性文化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产生的课堂规范,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观念的综合,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具有综合性文化。在课堂上,是老师与学生生活的场所,每个课堂都有很多种文化构成,都体现了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制度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数学文化也包括这些方面,这些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排斥又会相互认可,它们都是围绕着培养目标而展开来的活动。

2.它具有情景性文化。数学课堂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活动,它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课堂情境文化产生的前提是学生也就是主体真正进入问题,并且认清这个问题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它具有动态性和静态相结合的文化。在学校的教育中,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而数学教学课堂也是传承数学文化的重要手段。在课程中,老师和学生通过教材的文化因素进行互相作用。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既有主观性也有规范性,分别代表了动态性和静态性。动态性表现在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观点和内容是决定于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的,而静态性表现在不变的时间,不变的空间,不变的人物和不变的目标。所以小学主体化教学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但是动态占大部分。

它具有发展性文化。在稳定的课堂文化产生之后,它除了会对主体产生持久性的制约之外,还会对主体产生发展性的因素,在对数学的内容,基本思想,基本的技能都掌握了之后,就会对数学进行不断地发展,使主体也就是学生,使他们学会使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这使得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有条理化,表达能力更加清晰,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加深对数学课堂的知识的理解。

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课堂中,大部分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状态来开展。在还处于小学的学生中,都是三观没形成的时期,在数学这个还很陌生的领域更是知道该怎样去做,所以大家都很听老师的话,就很容易圈禁在老师的圈子里,逐渐变成了一个静静听课没有举一反三的思想的学生,所以这就很容易造成在高年级对数学感到厌恶;还有就是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很在意知识,以知识为中心,毕竟现在大家都是以考试的成绩来评判高低的,虽然之前新一轮的改革有提出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方法以及技能和知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目标,但是为了迎合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是属于重视知,轻视识;落后的教育观点也是一个大难题,虽然新的教育政策有提出教育改革,但是许多的教育工作者还停留在公理化时期,还存在一定的保守和教条规定,从根本上失去了改革的动力。

三、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文化构建和意义

教学课堂除了要把老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受到的价值观形成和文化构建的过程。所以对其构建有以下几点

建立以人为本的课堂观念。有研究表明,老师在教学时的方法和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所以在现在的教育观点中,希望可以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重点的地方,把学生作为主体。

实践三维的教学模式。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上面也有提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只有培养模式创新才能对人才进行创新,在小学课堂中,除了要学生学到的知识外,还要学生掌握好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这些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引导思维式教学。在以前的教学思维上,一般都是记忆性教学,然后再加上一直习题加强记忆,但是现在倡导灵活教学法,把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得到充足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的观念还没成熟,所以在与老师的关系中,一直都是属于“控制”的关系,学生很容易被老师所牵制,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关系,所以师生关系的平等很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学业的发展,智力的养成,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束语

在以上的论述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可以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天贵.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文化的建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33-36.

[2] 孙霞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2):100-101.

[3] 张淑珍.探索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素质教育论坛,2010,(2):38-39.

猜你喜欢

课堂文化学生主体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构建路径探究
物理课堂文化的构建
浅谈体育课堂文化构建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文化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