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主义城市语境下的山水城市新解

2016-11-07张卫良

城市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山水理论

赵 宣,张卫良



现代主义城市语境下的山水城市新解

赵宣,张卫良

(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杭州 311121)

现代主义城市和山水城市都是为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城市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理论。为促进新时期我国山水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现代主义城市和山水城市的内涵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使用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理论构建、指导思想、规划实践和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现代主义城市语境下我国山水城市的新解。

现代主义城市;山水城市;比较研究;案例研究;新解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世界率先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城口人口增长迅猛,很快超过了其自然环境人口承载量,并由此导致了住房紧缺、环境污染,城市生态失衡现象亦愈演愈烈。为了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西方开始了一场“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现代主义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万能钥匙”和“一般性原则”应运而生。山水城市是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和现代主义城市类似的种种城市问题,由钱学森先生提出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山水画融合在一起来解决城市问题,从而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念。现代主义城市和山水城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为此,把现代主义城市和山水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重新审视我国山水城市的理论构建、指导思想、规划实践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主义城市

现代主义城市自19世纪末开始出现,关于现代主义城市的确切定义,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现代主义城市的理论内涵主要渗透在西方学者的诸多城市研究学术专著中,这些专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城市发展的实际案例,具体阐述了现代主义城市的内容。表1列出了部分极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城市理论及其核心内涵。通过分析表1我们可知:

首先,现代主义城市理论深厚,并具有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现代主义城市理论一方面汲取了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明晰了对于城市发展道路选择的独立判断。在接近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埃比尼泽·霍华德、勒·柯布西耶、列尔·萨里宁等学者的推动下,现代主义城市已经积淀了深厚的城市发展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索里亚·马塔的带型城市理论所主张的城市分散主义对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和有机疏散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后三者又结合当时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分散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

其次,现代主义城市理论指导思想明确,并注重于城市规划实践。面对19世纪城市拥挤、杂乱、无序的现状,现代主义城市理论试图把城市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对城市进行总体性的功能规划。同时,现代主义城市理论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建造城市,认为未来的城市是按照机械原则组织起来的机器时代,这充分体现出了技术崇拜、功能分区和工具理性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现代主义城市则详细描述了城市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施步骤。如,勒·柯布西耶为了改变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和环境卫生状况急剧下降的现状,于1922年秋季学术沙龙上提出了“300万人的现代城市”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城市营造步骤和规划模型。

最后,现代主义城市在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具有对立性和冲突性。现代主义城市有着“集中”和“分散”两种截然相反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带型城市和田园城市为理论源头,主张城市发展应该分散化,把城市的居住功能和休憩功能分散至环境宜人的城郊地带。而光辉城市则主张城市应该集中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整体密度和规划立体式交通来建设出行便利和接近自然的明日之城。对于这两种城市发展模式,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给出客观的评判和综合的选择。

表1现代主义城市理论

时间城市理论提出者核心内涵 1882带型城市索里亚·马塔城市沿着交通线绵延地建设,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 1898田园城市埃比尼泽·霍华德远离城市的城市生活与乡村环境相结合的自给自足、严格规划的城市建设思路,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04工业城市戈涅各类建设用地功能明确,各得其所,城市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和医院等)相互分割,功能明确 1926光辉城市勒·柯布西耶以完全理性的方式主张城市发展秩序和功能分区,增加城市整体密度,构建立体式交通增加交通流量 1932广亩城市F.L.赖特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认为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 1943有机疏散列尔·萨里宁把城市分解成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土地利用形式不同,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但拥有共同的中心

表2 部分专家学者对山水城市的理解

二、山水城市

山水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在1990年7月31日给吴良镛的信中提出来的。他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1]此概念一经提出随即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并对山水城市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广泛的大讨论,见表2。分析表2可知:专家学者们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山水城市进行了思考,大多是进行概念和内涵研究,但至今尚未有权威性的定义。笔者在前人对于山水城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山水城市建设有三点思考。

(一)山水城市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一种新理论的提出,总是对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危机与挑战的回应。[2]1992年10月2日,钱学森先生在给顾孟潮的信中再一次提出了“山水城市”,信中说:现在我看到,北京市兴起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去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从此信内容可看出钱学森先生对北京城市发展中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流逝的感慨和不满,并寄希望于建设山水城市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二)山水城市要充分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孔子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君子之德与山水比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做事,庄子传承老子的山水观,提出“天地有大美”的自然美思想。中国古代圣贤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如今山水城市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中国自古就重视山水景观的营造,并结合风水学思想进行城市的选址和建设,这虽然带有封建迷信的思想,但其中朴素的自然观也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定义了“山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城市”与“山水”共同造就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山水文化”。[3]

(三)山水城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山水城市是个理论概念,其中“山水”二字既指自然空间中的山、水,又不指具体的山、水,而是涵盖了“自然”之意。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终极良态,建房筑屋讲究风水克生和因势利导,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利通风现状,而西方文化深受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习惯于运用理性和科学的力量去征服自然。中国山水城市理念源远流长,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文化观体现的是和谐共生的处事原则和生存理念。

三、现代主义城市和山水城市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城市理论对欧美的城市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但是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比如郊区的低密度蔓延、土地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功能的严重分离、交通拥堵、种族和阶级的隔离、中心城市的衰落等。[9]所以,在当今山水城市的发展实践中,需要与现代主义城市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从理论构建、指导思想、规划实践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更好地把握中国山水城市的建设之路。

(一)理论构建

现代主义城市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发展历程中,在索里亚·马塔、埃比尼泽·霍华德、戈涅勒·柯布西耶等一批学者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反观中国山水城市,在概念研究上还处于模糊不清的思辨阶段,远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理论体系。山水城市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造城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中国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和城市民生)为特色对山水城市进行理论阐述;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借鉴现代主义城市提倡的理性观下的科学主义,把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山水城市的建设实践之中。对于城市这么一个超级复杂的有机体,只有现代主义的理性才有可能系统性地安排城市的居住、工作、交通、娱乐、等各项功能。[10]山水城市理论的构建任重而道远,王铎指出:山水城市理论的完善与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代或几代城市规划学家、建筑师、景园师以及社会学家们的努力,共同创建中国的山水城市。[11]

(二)指导思想

现代主义城市的指导思想是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然而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和指责。1954年现代建筑会议(CIAM)发表了《杜恩宣言》,提倡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的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关于城市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由此形成了以人本主义、强调人文参与、差异多元为指导思想的后现代主义城市与现代主义城市的对立和冲突的现状。山水城市在指导思想的选择上应对现代主义城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的思想内涵加以融合发展和综合借鉴。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发展观的不断进步,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纯粹理性的科学主义,也没有纯粹非理性的人本主义。[12]现代主义城市虽然强调工具理性和功能分区,但其根本出发点还是为大众服务的。如,勒·柯布西耶规划的光辉之城,虽然高层建筑物密度高,但是建筑物之间会留出大片面积作为公园和草地,用以增加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这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建城思想。所以,山水城市的指导思想应具有辩证性和综合性,以现代科学主义为手段,以后现代人本主义为终极目标。

(三)规划实践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遵循功能分区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性质,严格划分城市的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如,戈涅的工业城市,把工业区沿着河流布置,市中心是公共建筑,市中心两侧是居住区,居住区房屋建设成两层楼的独立样式,整个工业城市遵循功能分区的原则,就如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一样来规划建设样式统一的城市。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城市遭到了欧美主流城市规划师的质疑。如,简·雅各布斯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分区制原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用途的混合性需要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城市的安全、公共交往和交叉使用,[13]提倡功能的混合和城市的多样性。

中国城市发展借鉴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但也由此导致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慢慢丧失了城市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千城一面,万屋一貌”是中国城市面临的严峻现状。山水城市就是钱学森为改变此种现状而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山水城市的规划实践中,一方面要遵循城市的多样性原则。每座城市都具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特色,山水城市要依地形地貌而建,同时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元素体现于城市建筑之中,建设形态多样、文化丰富的山水城市;另一方面,山水城市是新时期建设的“人民城市”,在规划中应跨边界整合多方力量。由于城市的多元、复杂和不确定性,进行跨边界的多主体沟通、协商不可避免。[14]所以,山水城市规划应充分倾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形成充分体现民意和富有弹性的规划方案。

(四)发展模式

前文提到,在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现代主义城市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集中发展模式和分散发展模式。中国在30多年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是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不断膨胀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但是,如今中国城市“摊大饼”发展模式已经阻碍了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新慎重选择适合当下中国城市尤其是山水城市发展的新模式。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州长格伦迪宁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精明增长将政府的着力点落在包括郊区在内的城市整体,首先阻止城区的空间“肆虐”,进而通过各种资源的合理调配重塑合理的市区和郊区结构。[15]中国城市发展,尤其是山水城市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精明增长的原则和方法,提倡土地混合使用、紧凑发展,强调公共交通,放弃向郊区蔓延等城市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和精巧型的精明增长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鲍世行, 顾孟潮. 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2] 王铎.“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J].城市发展研究,2000(6):21-23.

[3] 李昊, 孙倩. 文化·生态·景观——中国“山水城市”理念的历史内涵与当代诠释[J]. 建筑与文化, 2013(8): 18-22.

[4] 鲍世行, 顾孟潮. 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C].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246.

[5] 王如松. 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39.

[6] 傅礼铭. 钱学森山水城市思想及其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65-75.

[7] 杨柳, 黄光宇. 风水——山水城市的思想原型[A].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484.

[8] 朱畅中.“山水城市”探[N] .城市导报, 1998-03 -19.

[9] 孙群郎. 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其面临的困境[J]. 史学理论研究, 2013(0):106-118.

[10] 卓旻. 山水城市——中国式的批判性地域主义[J]. 华中建筑, 2009(5): 1-3.

[11] 王铎, 王诗鸿.“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J]. 城市发展研究, 2000(6): 21-23.

[12] 张子昂, 王坤. 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视角下的旅游规划理念创新[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5(4): 111-115.

[13] 王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9(3): 88-94.

[14]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6: 130.

[15] 关静.关于精明增长的研究述评[J]. 财经问题研究, 2013(2): 26-31.

(责任编校:贺常颖)

New Explanation of Landscape City under the Context of Modernity Town

ZHAO XuanZHANG Weiliang

(Institute for Urban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China)

The modernist city and the landscape town are the new ideas in the course of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urban advance. In order to steadily develop cities of scenery with hills and streams, it is required that to make deep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landscape towns and cities. By means of the case-study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it is to complete new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and guided ideas. By planning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mode it is to achieve the new concept of the new city of scenery with hills and streams..

modernist town; town of scenery with water and hill; comparative study; case research; new comprehension

TU 98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6.04.009

2096-059X(2016)04–0048–04

2016-03-05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GH014)

赵宣(1990-),男,安徽定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学理论研究;张卫良(1962-),男,浙江海宁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学理论、城市史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山水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爱在一湖山水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