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研究
2016-11-07朱佩芬
朱佩芬
中西部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研究
朱佩芬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
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强调以物流业为主是解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瓶颈的客观需要。多方面支持物流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力度,完善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服务产品,优化以物流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制度,建立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运行机制,提升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信息化水平,是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物流业;新型城镇综合体;必要性;方向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本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决定了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性。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对现代化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农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1]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作为东部产业转移输入地,在大力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却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较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物流业发展仍处于小、散、差的阶段,未形成物流一体化。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强调以物流业为主是解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瓶颈问题,是大力发展新型城镇综合体的客观需要,也是因地制宜创新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选择苏南、温州、长株潭和湘南、黔东南州等作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代表地区对比分析。
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客观上,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稀缺、建设资金缺口大和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等因素都制约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
通常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化率指标可基本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表1可见,东部地区的GDP总量、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各数据呈现高中低的态势。中部欠发达的湘南地区,城镇化率为46.52%,而西部的黔东南州城镇化率仅为35%,比当年全国(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的城镇化率低19.77%。[3]-[16]从以上数据可见,城镇化率与GDP总量、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化率呈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镇化率也较高。经济总量小、工业化程度不高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推动作用较弱,导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是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基本因素。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世界城镇化进程表明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城镇化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表2可见,2014年东中西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中,西部黔东南州最高,中部湘南地区和长株潭地区次之,最低的是东部的温州和苏南地区;然而,第三产业比重,中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总体来看,黔东南州和湘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虽黔东南州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但其三产增加值和总量最小,加之第二产业基础极其薄弱,致使第三产业比重虚高。[3]-[16]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二三产业能够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是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关键因素。
表1 2014年东中西部代表地区GDP、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对比
数据来源:2014年苏南五市、温州、长株潭三市、湘南三市和黔东南州统计公报整理获得。
表2 2014年东中西部代表地区和全国三次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2014年苏南五市、温州、长株潭三市、湘南三市、黔东南州和全国统计公报整理获得。
(三)土地资源稀缺
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地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城镇发展的规模及速度受到土地资源条件的约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的现实。湘南地区“七山一水两分田”和黔东南州山地丘陵的自然地貌特征,使得城镇建设需要的大量平地严重不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2005年湘南地区人均耕地0.06公顷,明显低于全国人均0.100公顷的平均水平;2012年黔东南州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2公顷,人地矛盾突出。根据湘南三市和黔东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保耕地红线,到2020年,湘南地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71 179公顷以内,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11 975公顷以下;黔东南州耕地保有量不能低于376 5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2 100公顷以内。[17]-[20]农业生产用地、工业化用地与城镇化用地的矛盾加剧,使城镇化始终处于严格的土地约束环境中,是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综合体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是“软”和“硬”两方面的持续性投入。“硬”方面,政府需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软”方面,政府还要对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湘南地区2014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20.75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仅为2 995元。[9]-[11]黔东南州2014年地方财税收入仅为134.46亿元。[15]黔东南州和湘南地区可支配财政资金总量小,并且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只是地区发展的一部分,其建设受资金总量的制约。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事业建设,都是资金用量大、回报慢,不管是政府财政力量还是市场资金都很难提供。资金短缺是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
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然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物流业仍处于起步无序阶段,主要表现为:第一,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方生产总值的比率过高。第二,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较弱。截止2016年2月全国第二十一批A级物流企业通过名单,湘南地区物流A类企业29家,4A级13家、3A级15家、2A级1家,没有5A级物流企业。29家企业均为本土物流企业,国际国内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未进驻,湖南7家5A级企业全部位于长株潭地区。此外,黔东南州只有一家A类物流企业。[21]-[22]湘南地区和黔东南州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然而,湘南地区作为国际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近年来承接了大量的企业,企业上下游的采购和销售释放了大量的物流需求;并且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物流需求,导致物流服务供应矛盾日益突出。第三,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的问题明显。比如:从广东发散货到湘南地区的郴州和黔东南州的凯里,需分别先发往长沙和贵阳中转站再迂回郴州和凯里,分别造成6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路程的浪费。第四,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湘南地区的郴州市迄今未建成一个大型物流停车场和一个1 000平方米以上的仓库;黔东南州的物流基础设施则更加落后。由于这些物流业发展中抑制因素的存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物流业不发达,服务业跟不上,成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瓶颈。
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必要性
(一)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理论依据
物流能积极地作用于城镇建设,其主要依据是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国松久弥认为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3]保罗·克鲁格曼将物流成本与经济增长机制相关联,指出物流成本规模在经济地理模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24]罗萨米特认为物流成本下降,意味着物流业效率的改进,可提高国民经济生产率。[25]周君、张唯实、赵莉等认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26]-[28]韩增林和郭建科指出现代物流业不仅影响城市产业布局,还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化;[29]唐红涛认为发展现代物流可促进区域内城镇化发展;[30]常林朝、仝新顺认为发展壮大物流产业,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农村人口的就业,满足新型城镇化社区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商品及其物流服务需求;[31]张旭起认为物流产业发展是关中城镇群新型城镇化选择,发展物流产业对城镇工业集群、现代农业、多产业协调发展和实现城镇居民的市民化,都有着重要作用。[32]由此可见,物流业与城镇发展紧密相关,物流可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物流业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瓶颈,改善物流产业现状,建设以物流业为主体的新型城镇综合体是完全必要的。
(二)以物流业为主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客观需要
中西部地区目前城镇化发展主要依靠两种模式。第一是主要依赖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周边工业园区的建设以集聚人口,形成配套城镇。然而,基于工业化的城镇化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第二是城市群之间一味强调“土地城镇化”和“房地产城镇化”,只注重了量的开发,而忽视了失地农民就业、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等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城镇化要向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1]物流业作为生产型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作为“推进型”绿色产业,有利于城镇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集约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环境脆弱,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有着对接粤港澳、东盟和西亚的优越区位优势。明确物流业发展滞后是当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建设的瓶颈,培育物流业城市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物流,建设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务的开展要求其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型城镇综合体的建设,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共服务建设巨大物流需求,加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批农民变市民,居民对商贸、农产品、冷链和快递业务都释放了大量物流需求,新型城镇化推动物流市场的细分化和专业化。新型城镇化为物流业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为物流业转型升级,向“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综合服务商发展创造契机。更重要的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物流业仍处于散、乱、差的水平,相较于发达地区已形成的物流一体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物流业是制约新型城镇化的瓶颈。物流业与新型城镇综合体的紧密融合是现代物流业务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创新形式。
(四)建设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是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物流业带动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才流的集聚,推进与物流相关联的如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旅游、金融和医疗等第三产业的发展,[33]推动城镇均衡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吸纳大量转移进城的农民就业,虽然现代物流信息化要求较高,但“最后一公里”仍然只能依靠人力完成,且只要求劳动者具有简单的技能就可上岗。物流业稳定并广泛提供多种操作岗位,对于失地进城谋生的农民来说,进入门槛低、收入稳定的物流业就业是他们逐步实现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物流业为城镇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提高的生活需求;同时物流业减少居民出行的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34]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是物流业推动新型城镇综合体的发展和创新,是物流业与新型城镇综合体互动协同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
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方向选择
在明确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城镇综合体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多方位发展物流业,这是解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瓶颈问题,是加快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方向性选择。
(一)完善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具体地区为单位,将物流业的发展纳入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将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成地区的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以湘南地区为例,由三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参与,成立湘南三市城镇物流协调工作小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好三市物流空间发展布局规划,打破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地区分割问题,限制三市各自低水平物流节点的分散重复建设。[33]在市一级规划规模大、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在县市区一级规划物流中心,在整个地区分布配送节点,明确其功能定位及专业服务。此外,在湘南三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加快三市公路、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35]促进区域内多式联运无缝对接。加大对新规划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道路、绿化、厂房、仓库、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活区,建设职工宿舍、医院、学校、娱乐等设施或与周边城镇共建共管,资源互享,辐射带动,以物流园区、中心和节点集聚人口,建设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为基础的特色新型城镇。
(二)创新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服务产品
创新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服务产品包括服务工业企业、服务农产品和服务居民的物流产品。在服务工业企业物流产品中,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综合物流供应链集成商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物流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国际国内跨国公司设立采购中心、集散中心、快件处理中心等;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入股,积极培育本土龙头物流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整合、兼并等方式重组,[26]带动本土物流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全面提供采购、分销、仓储、通关、检验检疫等供应链管理服务;促进物流与金融融合,逐步完善融通仓、物流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物流业向高级别、综合服务体系发展。在服务农产品物流产品中,完善冷链运输设备,建立专业化冷冻仓库,集装中心;冷链物流企业与大型农产品企业、农产品合作社、农户集中区建立对点运输服务,同时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建立对接,增加农产品检验检疫增值服务,节省送检时间,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在服务居民物流产品中,创新夜间配送和预约配送,在小区和城市其他人口较集中区域,布点设立快递集中收集点,每隔一小时集中收集发送。在多方位满足居民物流需求的同时,又能增加物流从业人员岗位,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新型城镇综合体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以物流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制度
优化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制度包括土地、税费和财政奖励制度。土地制度方面,优先合理安排物流用地。严格执行国家、省相关文件,凡经审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物流中心用地参照工业用地最低标准政策,对仓储用地可给予更低优惠。同时可实行物流企业土地出让金分阶段返还,即开工和竣工按比例返还,或者即征即返。另外,支持“以租代售”,将土地出让改为土地租赁,减轻物流企业投资负担。税费制度方面,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后,11%和6%的增值税税率代替了过去5%和3%的营业税税率。虽长期来看,企业上缴税收持平,但在初期,物流企业税负不减反增。因此,政府应给予税负反增的物流企业过渡性财政补贴,如增值税差额征税;统一对物流业务各环节实行6%税率征税;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如人工成本、房屋仓库租金、过路过桥费、燃油费、修理费等按一定比例抵扣。[36]此外,统一收费标准;取消不合理收费,尤其是过路过桥高额收费,货车、甩挂车进城费等;统一管理收费部门,不能出现交警、运管两头管理,重复收费。财政奖励制度方面,鼓励物流企业积极申报A类企业,对首次获评国家“5A”“4A”“3A”“2A”的物流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35]总之,优化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制度,发展物流业,有利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综合体的迅速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四)建立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运行机制
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其物流支持的多维性,需逐步建立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运行机制。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地方政府、物流企业、银行、民间资本等。根据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规则,需建立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和民间资本为依托参与的多元利益主体运行机制,通过激励相容,使各利益主体选择空间和收益函数趋于一致,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多方共赢。在具体操作模式上,鼓励PPP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以弥补公共资金不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总之,建立完善多元的适应新常态下的以物流业为主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运行机制,是现代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的运作组织形式创新。
(五)提升新型城镇综合体物流信息化水平
物流的高效运作依赖于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是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应由政府牵头,聘请专业信息技术公司或有技术能力的物流企业,利用综合信息系统、物联网、GPS导航等技术,建设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工商企业、银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之间信息联网,[37]区域物流资源共享。鼓励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支持互联网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物流”模式,实现内外互联。通过信息化管理和物流资源共享,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助推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EB/OL]. [2014-03-16]. 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 16/content_2640075.htm.
[2] 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16-03-18]. http://sh.xinhuanet.com/ 2016-03/18/c_135200400.htm.
[3] 中国统计信息网. 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15-04-16].http://www.tjcn.org/tjgb/201504/ 28175. html.
[4] 中国统计信息网. 苏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15-04-16].http://www.tjcn.org/tjgb/201504/ 28176.html.
[5] 中国统计信息网. 无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15-03-03].http://www.tjcn.org/tjgb/201503/ 28014.html.
[6] 中国统计信息网. 镇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15-03-19].http://www.tjcn.org/tjgb/201503/ 28042.html.
[7] 中国统计信息网. 常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15-03-19].http://www.tjcn.org/tjgb/201503/ 28038.html.
[8] 温州市统计局. 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15-03-30]. http://www.wzstats.gov.cn/info_view.jsp? id1=z0h8lo51at&id=52687.
[9] 湖南省统计局. 郴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5-03-20]. http://www.hntj.gov.cn/tjfx/tjgb_3399/hnsgsztjgb/201507/t20150717_466640.html.
[10] 湖南省统计局. 衡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2015-03-31]. http://www.hntj.gov.cn/tjfx/tjgb_3399/ hnsgsztjgb/201507/t20150717_466646.html.
[11] 湖南省统计局. 永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4-21]. http://www.hntj.gov.cn/tjfx/tjgb_3399/ hnsgsztjgb/201507/t20150717_466652.html.
[12] 湖南省统计局. 长沙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3-23].http://www.hntj.gov.cn/tjfx/tjgb_3399/ hnsgsztjgb/201507/t20150717_466642.html.
[13] 湖南省统计局. 株洲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3-25]. http://www.hntj.gov.cn/tjfx/tjgb_3399/ hnsgsztjgb/201507/t20150717_466644.html.
[14] 湖南省统计局. 湘潭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4-14].http://www.hntj.gov.cn/tjfx/tjgb_3399/ hnsgsztjgb/201507/t20150717_466651.html.
[15] 中国统计信息网. 黔东南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4-09].http://www.tjcn.org/tjgb/201504/ 28147.html.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 http://www.stats.gov.cn/tjsj/ 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17] 郴州市国土资源局. 郴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EB/OL]. [2010-04-12]. http://www.czgtzy.gov.cn/gtzyyw/ ghjh/tdlyztgh/201004/t20100412_94858.html.
[18] 衡阳市国土资源局. 湖南省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修订版(2006-2020年) [EB/OL]. [2011-10-26]. http://www.hygt. gov.cn/gtzyyw/ghjh/tdlyztgh/201110/t20111026_154196.html.
[19] 永州市人民政府. 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EB/OL]. [2015-05-18]. http://www.yzcity.gov.cn.
[20] 黔东南州国土资源局. 黔东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EB/OL]. [2014-04-18].http://www.qdngtzy.gov.cn/article.aspx? lb=42&id=792.
[21]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全国第二十一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公示[EB/OL]. [2015-05-25]. http://www.chinawuliu.com.cn/ lhhkx/201602/01/309252.shtml.
[22] 湖南物流与采购. 湖南省A级物流企业(分等级)[EB/OL]. [2015-05-25].http://www.hnwlycg.com/2014/AJQY_0502/1123.html.
[23] 国松久弥.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M]. 东京: 古今书院, 1971.
[24] Krugman,P. Ine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3): 83-99.
[25] Rasamit,T. The aggregate Analysis of Logistics Cost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D]. Massaehusetts Institute of Teehnology, 2003.
[26] 周君. 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06(2): 109-112.
[27] 张唯实, 赵三英. 甘肃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1(1): 101-104.
[28] 赵莉, 宋国宇.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及理论解释——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J]. 技术经济, 2012(1): 53-59.
[29] 韩增林, 郭建科. 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4): 61-65.
[30] 唐红涛, 徐志耀, 朱艳春. 新型城镇化和流通创新研究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例[C]. 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 2013.
[31] 常林朝, 仝新顺.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物流业发展思考[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2): 4-7.
[32] 张旭起. 关中城镇群城镇化发展思路——以物流产业引领新型城镇化进程[J]. 科技向导, 2014(5): 129.
[33] 江泽智, 戴恩勇. 长株潭经济一休化与物流网络的互动[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5): 60-61.
[34] 王海燕.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互动研究[J]. 市场研究, 2014(12): 40-41.
[35] 郴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14-05-09]. http://www.czs.gov.cn/ jxw/zwgk/tzgg/content_436903.html.
[36] 邢淑兰.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J]. 现代企业, 2015(4): 58-59.
[37] 刘刚桥. 佛山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1): 18-20.
(责任编校:贺常颖)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New-type Urban Complex Construction in Midwest Regions in China
ZHU Peife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 construction is a new growth point that will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to solve the bottlenecks of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 construction in midwest underdeveloped regions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e shoul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many aspects to boost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 construction; It is to optimize logistics planning of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 and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innovate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s logistics service products; to optimize construction mechanism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based new-type urban complex; to establish working mechanism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based new-type urban complex construction and to promote logistics information level of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 And all the suggests mentioned above ar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developing the modern logistics in midwest regions, developing the new-type urban complex and constructing people-oriented new-type urbaniz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new-type urban complex; necessity; direction choice
F 252.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6.04.007
2096-059X(2016)04–0036–04
2016-05-15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B073)
朱佩芬(1983-),女,湖南汝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