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自由时空 让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2016-11-05祁顺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圆柱体圆柱表面积

祁顺成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的经典话语揭示了兴趣是学习力量之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得营造诗意的情境,留有自由的时空,给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成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力量。

一、给看的机会,为自主学习积累感知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所以创设适宜的学习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多看、多想,就能够为学生的自主研究提供基本的支撑。给学生自主观察和研究的时空,就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同时,大量的观察积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促进学习经验的激活,更能诱使学生自觉地探究新问题,研究新现象,长此以往,自主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如,在“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圆柱体,如茶叶罐、饮料罐、化妆品包装盒等,从不同的实物中体会圆柱体的表面都是由2个一样的圆和1个侧面组成;其次,让学生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尝试着计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第三,通过学习汇报,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构成特征,理解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可靠的认知经验。

给学生观察的机会,让他们在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在比较中发现规律。看得越多,学生就会在感性刺激下去思考、去研究,使自主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与日俱增。

二、给思的机会,为自主学习积蓄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古语告诫我们教师,教学中一定要“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思考伴随着学习,那么这样的学习必定会更具主动性,更具生命活力。

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观察现象中所蕴含的知识要义,善于追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这样解答有什么道理?为什么?等;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必要质疑问难,让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研究,从而激发思维的活力,让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以脱颖而出,也让数学教学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的魅力。

如,“比例尺”的教学中,提供两类不同的图纸(一是常规的地图类,二是手表等精密零件的图纸),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思考:同样的图纸,你的认识是什么?它们是一类的比例尺吗?学生会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最终会发现一类如地图等是缩小的比例尺,会把较大的图形进行缩小;一类是放大的比例尺,如精细零件的构造等,会把零件的细节扩大,利于更好地进行操作。当学生进行比较后,再度引导学习思考:你认为这两类比例尺的本质有区别吗?问题促使研究的深入,促进学习反思的升华。学生会在思考中发现,不论哪种比例尺,它们都应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习思考,使数学学习更具理性,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主动性。长期的训练,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就成为主流,成为习惯。

三、给议的机会,为自主学习拓展视野

“独学无朋,则孤陋寡闻”。这一观点正契合了当下教育变革的精神。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诗意的氛围,促使合作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习惯。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等模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把自己的疑问抛出来,把自己的奇异想法展示出来……

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用不同组别的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进行试验,观察试验的现象,记录数据,其次,引导学生自我解读现象,反思活动过程;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让他们介绍活动过程、活动的数据和活动现象。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探讨,深层次解读:实验的数据只有3类,有的圆柱容器容积比圆锥容积的3倍多,有的比3倍少,有的刚好是3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问题诱使学生再度审视活动过程,把目光聚焦到圆柱容器、圆锥容器的本身上来,当学生再次研究就会发现:刚好3倍关系的两个容器是等底等高。大量活动积累,积极互动学习,深刻的学习反思,使知识的沉淀更加厚实,也使这一数学探究历程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促进学习合作深入。对统一现象、问题的不同解读,会丰富学习感知,开阔学习视野,让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更有丰厚的基础。

四、给练的机会,为自主学习创设空间

练习是把观察、思考、议论等积累的结果具体地加以表现。同样,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应用知识过程中,才能更好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获得较为充足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科学地设置各类练习,给学生尝试、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促进认识结构的充盈和丰满。

如,在“比例尺”的教学中,教师就得提供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拓展题等不同层次分训练,让学生自主练习,自主解析。并在合作学习、集中反馈交流等环节实现知识的升华,促进认知的科学建构。

总之,教师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纲领,以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宗旨,灵动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努力创设诗意情境,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探究的生力军,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宰,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基本方法,成为终身学习的基本习惯。

猜你喜欢

圆柱体圆柱表面积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表面积是多少
找出圆柱体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