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男生俯卧撑评分标准制定浅见
2016-10-31罗文聪
罗文聪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一中学)
初中男生俯卧撑评分标准制定浅见
罗文聪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一中学)
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分标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考核体系的重点之一,俯卧撑深受广大初中男生们的喜爱,但却没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为此,运用体育统计学原理,通过初一男生俯卧撑评分标准的制定,抛砖引玉,与广大同行一起探讨校本建设中体育运动技术可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建设的考核体系。
初中;指导思想;等级
一、制定考核评分标准的指导思想
俯卧撑技术考核标准、评分办法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考核标准应依据于正态分布的相关理论和学生的现实水平,立足于凡是认真学习、努力锻炼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应能够达到“中等”以上标准。
二、正态分布检验
只有检验了实验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才能运用正态分布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问题。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最简捷的方法是用正态概率纸检验。它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将正态分布函数y=f(x)的曲线转化为直线的特殊坐标纸,用正态概率纸检验总体的正态性,虽结论较粗略但方法简易、直观。
1.整理、绘制频数分布表
2.用Excel来制作正态概率纸
方法是在Excel表格中选择100个单元格,设置适当的行高列宽,制定一个标准的正态概率表。纵坐标上标明从0.01、0.1、1~100的累计频率点,本例在横坐标左端标上下限为6,依次标出各成绩点,在横坐标右端标上限22。
3.画出累计频率点
在正态概率纸上标出各组累计频率(累计频率/频率总数)点,第一组的点应标在横坐标为6,纵坐标为3.03,第二组的点应标在横坐标为7,纵坐标为6.06,依此类推(纵坐标可取整数进行标点)。
4.画图
在Excel表格中,把没有标志点的单元格删除后,以平均值的标点为基点,把上限点与下限点与其他点用直线连接起来,使直线距各点的距离尽可能相近,且两侧点数基本相等。
5.评定是否符合正态
本例累计频率的各点均在直线附近,且基本对称,即可认为33名男生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
三、标准百分与百分制评分标准的制定
1.整理学生测试数据,并列表
2.根据公式计算相关的平均数、标准差
3.根据标准百分计算评分、制订评分标准
4.标准百分转换为百分制评分标准
四、用离差法检验、划分评价标准等级
1.确定评价等级数
评价等级数是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的,一般而论,教学与训练中可用优、良、中、下、差进行评价。
2.确定各等级之间人数的理论百分数
等级人数百分比,依不同的评价目的或用途来确定,不管采用哪种百分比,其总体应是符合正态分布理论的,即中等水平占多数,优劣的占少数。
3.计算各等级之间的分界点
各等级之间的分界点,可通过计算正态曲线下的面积,然后由里向外查正态分布表,找出对应其面积的U值,即横轴上的标准差:优秀级的分界点:计算正态曲线下的面积:50%-10%=40%;查表求S,查表面40%的面积为0.3997,相对应的U值为1.28,即x+1.28S,是优秀级的分界点。良好级的分界点:计算正态曲线下的面积:50%-(10%+15%)=25%。查表求S,4.计算各等级之间的分界值,即各原始观测值的分界值
查表面25%的面积为0.2486,相对应的U值为0.67,即x+0.67S,是良好级的分界点。依此类推。
计算方法是:以原始观测值的平均数为基准加减各等级规定的标准,即可求出各等级之间的分界值。
5.统计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及比例来看,达到90分以上的学生有4人,比例为12%左右,达到80~90分的学生有8人,比例为24%左右,达到60~80分的学生有16人,比例为48%,达到50~60分的学生有4人,比例14%左右,50分以下差的学生有1人,比例为3%左右,从各部分人数和比例来看,基本达到各等级相关的人数、等级标准、理论百分数。说明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基本为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没有出现大批学生不及格或绝大多数得优秀的偏向,说明评分标准的设计比较科学、合理。
6.大样本量的测试检验
为了验证上述评分标准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笔者又对城区相邻的一中655名、二中452名、三中246名、一初中538、二初中452总计2343名初一男生进行规范化的测试,从五校学生的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分析,统计数据基本符合制定的相关标准。说明评分的设计相对科学、合理。
五、测试俯卧撑时的注意事项
1.测试时,受试者双手撑地,手指向前,双手间距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平直,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于同一水平面,两肘与头部成正三角形,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至开始姿势为完成1次,按上述方法反复做至力竭为止。
2.测试时,如果身体未保持平直或身体未降至肩与肘处于同一水平面,该次不计数;当出现提臂、塌腰、肩肘不平齐、臂未伸直、屈膝、两臂用力不均匀、身体扭动不平直等错误动作时,不计其次数;并要及时、明确地指出错误之处,一名测试者负责一名受试者(报数并指出错处)。
[1]刘厚生.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
[2]赵秋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6.
[3]施达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