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2016-10-26崔春梅
崔春梅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组织机构,在新的机遇和时代背景下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极具思考与讨论价值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任务迫在眉睫。笔者将立足于现阶段国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背景,结合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意见做出探讨研究,分析目前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探究国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供各位同仁交流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 措施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是由政府机关单位举办的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而形成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划分方式较多。按照经费来源划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然而薄弱的内控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会制约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会对我国社会后续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形成严重的阻碍。事业单位要尽最大的努力发挥它的服务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是当务之急。
一、简要分析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开始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而服务的。因事业单位的工作存在着特殊性,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保护财务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处理不能依照某些个人的想法,必须要使用在正确的地方,做到有法可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于监督好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起到一定的作用。制度的建设也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它可起到监督领导们公款私用,国家对其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之后可以明显察觉到事业单位内部账目变的清晰,可见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投入资金的服务社会的组织,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真正做到让大众满意,保证单位的财务工作透明廉洁,资金流动要流而不乱,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对于每笔资金的支出要做到有制度有依据,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运作,对于出现不符合规定的随意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要严厉制止。要做到上述的要求,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是保证资金正常流向、财产安全可靠的途径前提。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就是规范科学管理的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部门以最为迅速的行动进行改革,财政部门的改革对于稳定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财政部门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与平和收支,监控我国财政的流向与使用途径,由于事业单位的支出需要主要依靠财政部门的投入,所以财政部门的改革影响并引导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国家发布的反贪污反腐败有着对应的工作核心与想法,它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违反制度导致犯罪等行为的发生,对于稳定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更加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更加合理的分配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多重审核的建立对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监控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帮助,提高了工作中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在之前事业单位常常出现资金流向难以查明以及内部挥霍资金的情况发生,有些地区还存在了账务的亏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缓解上述的问题。规范的工作流程、科学的管理与审核过程可以很好的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简要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普通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特殊性,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过程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之中,工作人员甚至对自己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了解,也缺少一定程度的认识。有很多的人认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约束单位的领导,控制他们的行为,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不仅如此事业单位的很多领导对此也没有重视起来,只是把它作为国家发布的一项要求,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完全采取应付心理。有些领导认识到这些制度的建立会对自己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因此一旦对自己构成了不利的情况就完全忽视,这种不以身作则的抵制行为,非常不利用廉洁风气的树立。这样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建立,更达不到预期效果。事业单位中是不应该打着服务社会公众的旗号来满足个人的私欲的,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不合理支出,是绝不能发生的。有些单位内部控制虽然建立,但流于形式,执行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制定了部分财经规章制度,以为可以替代内控制度,单位资金安全性等多种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仅凭经验、贯例办理,不重视业务流程控制;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简要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与和措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个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的制度建设。要想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全体事业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必须加强。要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是对整个社会有益,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这种认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前提。要切实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从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入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直接领导,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相关专业人士的参与指导下,梳理业务整个流程,抓住业务环节,找出隐患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准备风险应对策略;学会运用内部控制方法,如:不相容岗位要相互分离、审批要内部授权、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只有做到了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从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入手,做实内部权力制衡。事业单位形式多样,分类较多,因此自身的业务范围、业务性质、管理架构都存在差异。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结合单位的特点,设置管理级别、内部机构、岗位权限职责、权力运行规程。做到分岗设权、分事行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同时,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岗位,如:资产监管、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工程建设、财政资金分配等,必须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紧盯关键控制节点,进行风险评估,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建立内控报告制度入手,促进内控信息公开。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做好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工作,可以采取系统内信息平台、网站、简报等形式,面向单位内部和外部定期通报内控情况,使工作人员及时可靠的掌握内部控制信息,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从加大考评问责力度入手,强化内部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出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突出问题,进行改进。同时,干部(职工)考核、追责问责要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挂钩,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的单位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全面提升管理成效。
从加强部门会商入手,建立合力推进机制。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实施。发挥市场作用,引进注册会计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形成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合力。财政部门要将监督检查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作为安排财政预算、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
从深入宣传教育入手,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可正面宣传相关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也可采取反面事例警示,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有关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教育培训,营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结束语
通过规范事业单位内部业务和经济活动,制约内部权力运行,防止内部滥用权力,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定会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这是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挑战。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关乎着国家发展且具有现实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内控措施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晓明,蒲德建.试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2]刘一范,王辰光.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3]李柏祥,常捷.对我省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财税,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