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的应用

2016-10-25高阳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智障儿童音乐教育

作者简介:高阳(1980.6-),男,贵州贵阳人,讲师,现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从事高校音乐教学及研究工作。

摘 要:智障儿童是社会中特殊群体的一类,如何培养其文化常识与生活能力是政府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重要课题。由于大多数智障儿童对音乐较为敏感,在智障儿童教育中,针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情绪障碍,探究适合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乐教学实践课,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智障儿童;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54-01

音乐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以其独特的艺术功能和艺术美感,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个体差异和个别孩子的特殊需求,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以起到提升智障儿童文化常识与促进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智障儿童音乐教育

(一)智障儿童的定性和分类。智力障碍(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可以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重度智力障碍,极重度智力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知觉上,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记忆上:大量歪曲和错误再现在头脑中,记忆支离破碎,逻辑性差;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不稳定。言语上,表达迟缓,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上:判断力差,认知客体不完整,概括能力差;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不能准确分析事物的本质;难以掌握数的概念,难以完成最简单的计算。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二)智障儿童音乐教育。有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种外部干预可以间接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生理结构,从而循序渐进地使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将音乐心理学与神经学相关研究统合融入到音乐教学法中,不仅可以使智障儿童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开发超出音乐教育本身更多的潜在价值——如对智障儿童的情绪调控、情感培养以及行为矫正等方面。

二、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节奏律动的应用。节奏较于其他的音乐元素更容易使智力障碍儿童产生共鸣,比如爬行、行走、心跳、跑步、都是身体内在的一种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律动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对节奏的反应速度与律动能力的提升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将得到相应的改善。

(二)视听音乐的应用。智障儿童不必非要读懂乐谱,乐谱的识别与记忆对于这些孩子无疑是困难和排斥的。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选择一些节奏、旋律、音色比较高亢、清晰的音乐,观察孩子们的肢体语言,不对孩子机械的施加技术学习压力,孩子们在把握简单的旋律、节奏、音高等要素在音乐中的流动,带给他们更多的听觉感悟,使其身心得到调理和舒张。

(三)器乐的应用。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作为节奏训练的有效工具,通过乐器学习可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等起到促进作用。奥尔夫乐器中拥有不同音色和质地的乐器,它们的操作简单方便,且乐器间彼此配合时的音色效果纯净而丰富,让孩子们使用不同的乐器进行节奏接龙,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心理上的归属感,开发他们对于音乐和新事物的潜在理解。

三、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应用

智障儿童由于接受能力较差,要学会一首歌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外,还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会学生简单的律动以及使用简单的乐器。

一是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名字、数字、儿歌、童谣等这些孩子们熟悉的语言中找出最简单、最小的节奏型,来进行最初的节奏训练。再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感受、体验节奏。

二是培养智障儿童音乐感知。音乐来源于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和生产活动,是一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东西,它使人身心得到舒畅,身体得到协调,具体为音乐带动身体的律动。在教学中,尽量运用肢体语言启示智障儿童,让他们从身体的动作中去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而内化为心理动态,以期达到心理平衡能力。

三是培养智障儿童使用乐器。学习乐器可以让智障儿童对音乐产生更多的兴趣,从音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快乐。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尽量选择纯节奏性乐器如小鼓、沙槌、三角铁、音块、木琴、小铃等,教会他们弹奏出节奏,使他们感知旋律,从而相互配合,演奏出美妙的曲子,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四是培养智障儿童欣赏能力。在歌唱教学中,选择歌谣和歌曲时,尽量挑选能配合身体动作和符合学生理解能力范围的内容。如歌谣《拍手歌》、《数鸭歌》、《堆雪人》、《三个和尚》、《头、肩、膝盖、脚》、《分清左右》等,通过欣赏这些乐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当前,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仍存在很多实质性问题,如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配套治疗设备的完善、政府的资金支持、社会群体的关爱与帮助等等,都将成为今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事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满怀爱心,以智障儿童实际情況为基础,积极分析和解决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智障儿童的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普凯元.音乐治疗原理[M].音乐艺术,1996.

[3]滕飞.浅论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2007.04.

[4]王晔.浅谈音乐教育和智障儿童康复训练[J].北方音乐,2013(12):133.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法智障儿童音乐教育
ARCS动机理论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浅谈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对智障儿童的有效教育的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教专业舞蹈教学《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如何提升音乐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