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供给侧 服务创新驱动
2016-10-25蔡余峰
[摘 要]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科协组织自觉地把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转化成践行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在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体现了科协的新担当;在创新体系建设中体现了科协的新定位,立足创新,主动作为,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不断刷新工作业绩,丰富创新助力业态,创新工作模式,在奋发有为中塑造科协新形象,较好地发挥了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该文以漳州市科协为例,就依托科协组织构建联网共享公共科技信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科技社团(科协条例)立法步伐,建设法治科协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助力 责任担当 科协 新形象
近年来,漳州市科协组织把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化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创新,主动作为,强化大局意识和使命担当,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大胆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四服务一加强”的职能定位,凝心聚力,突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手段和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和平台,丰富创新助力业态内涵,激荡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助力打造漳州产业升级版。漳州市科协大念“山海经”,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从地方特色产业入手,聚焦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发力,选准合作共赢项目,努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获得感,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在院士专家和企业之间架设金桥,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征程上筑梦扬帆,吹响创新的集结号,为创建新型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创新驱动成效凸显 , 社会点赞 “颜值”高
漳州市科协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统筹推进,实现科技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使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2015年以来,漳州市科协先后10次组织数十家企业赴大连、青岛、天津、福州等地,与朱蓓薇、管华诗、雷霁霖、谢联辉、谢华安、叶声华等院士及所在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交流,邀请院士专家团队到漳州开展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海洋生物等产业调研,采取整体化提升、集约化推进、网络化服务、项目化运作,聚焦围绕加快推进漳州市四大产业和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了食品加工、新能源与汽车、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海洋生物与医药等系列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对接活动,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促进漳州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以来,突出柔性引智、借智、借力、借势,围绕发展需求,邀请院士56人次、专家100多人次赴漳州调研考察参与项目对接。策划召开食品加工、林下经济、海洋科技、新能源汽车产业等100场对接会和“院士专家漳州行”活动,推动近百项科技成果在漳州落地转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增至17家,其中2家荣获2014年度“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数量居全省之首。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项目成果对接,院士站共开展项目合作57项,催生出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建站单位共申请专利26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达82项,获专利授权129项,获授权的发明专利达27项。院士站项目为建站单位产生新产品58个、新工艺49项、新技术92项、新标准16个,助力企事业单位年增产值约35.4亿元,年增利税约5.4亿元。
二、企会联姻, 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一)搭建高端产业对接平台
漳州市科协主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学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努力服务地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先后牵头组织开展食品加工、海洋生物与医药、林下经济、新能源汽车、辐照技术应用、茶果技术、电子、现代农业产业等10多场深度对接会。
先后邀请朱蓓薇院士创新团队、管华诗院士专家团队、谢联辉院士专家团队、郭孔辉院士、陈清泉院士、郑绵平院士、陈和生院士技术团队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邵薇专家团队、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幸良研究员专家团队、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团队、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王文壮专家团队、中国电子学会专家团队赴漳州开展技术对接,分别与漳州重点企业——福建丰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漳州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海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浦蜜源生态农场有限公司、漳州市农得利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猛狮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福建圆柱新能源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众辰精密机芯有限公司、福建国辉集团、龙达木业有限公司、福建科能集团、福建科晖集团、华安县仙都、茶果产业联合体等160多家企业,300多名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交流对接,就企业发展规划,解决技术难题提出250多条建议,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60多个,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近50份,利用高端专家团队帮助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漳州市科协和相关企业还组团赴福州与全国及省级电子学会、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动化学会、林学会等20多个科技社团签订战略联盟技术合作协议,为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强劲科技动力。
(二)引智兴漳,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漳州市科协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工程聚焦才智,高位嫁接,有力地促进了院士专家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联姻”,促进了高新项目与成果落地生根,促进了漳州“海陆统筹,山海结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1.高端平台——企业与院士专家合作项目前景看好。做优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指数。其中,福建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与朱蓓薇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就“贝类加工煮汁提取牛磺酸”“贝类风味调味料”的研发等项目进行深入合作,使 “贝类加工煮汁提取牛磺酸”获得“2014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立项,得到1000万元以上政府经费资助。东山博广天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管华诗院士合作,将就“章鱼下脚料的酶解工艺”“水解度对章鱼蛋白质多肽-钙螯合能力的影响”“脱腥脱臭工艺”“章鱼蛋白质-钙的制备”等项目联合攻关。朱蓓薇院士与福建立兴集团达成共建“国家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合作意向。谢联辉院士团队与海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浦蜜原生态农场有限公司开展“花卉基因工程”“花卉植物病毒检验检疫”等项目合作。叶声华院士与漳州利利普电子有限公司就“视觉准直在线实时测量技术”“立体视觉监测仪器在开放式教学实验系统转化和应用”等项目展开深度合作。中国海洋大学与东山绅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海马的精深加工”“海洋生物药物的开发”“海洋活性成分的提取”等项目合作意向书。平和琯溪蜜柚产业发展工作站与华中农大邓秀新院士展开项目合作,目前已攻克蜜柚色泽性状分析、现代果园运输设备安装建设、简化修剪技术、缺镁矫治实验等重点课题,杂交培育蜜柚新品种等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院士站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5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3项,培育新品种2个,消除出口欧盟贸易壁垒1个,每亩蜜柚可节省劳动力成本300元,为果农增收2.4亿元。应用缺镁矫治试验土地面积达3.5万亩,平均每亩可提高优质果率5%,产生经济效益770万元,果农人均年收入比建站前增加2800元。
2.牵线搭桥——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学会高校开展战略合作。东山县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签订院地战略合作协议。漳州市政府、东山县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就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中国海洋大学将发挥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为漳州东山县海洋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漳州市科协、市林学会及华安县政府与中国林学会签订合作意向书,中国林学会全方位助力漳州林下经济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华安县林业企业,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中国海洋大学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开展合作,为提高漳州高校科研能力和培育师资力量提供支持。
3.科技招商——促进科技型企业在高新园区科技创业园落地。创新服务方式,与漳州高新区开展协作,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点工作,助力高新区推动项目落地。如研发健康体检互联网平台建设及软件系统的漳州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高端农业机械生产的漳州市金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荔枝海生物工程和乾晋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1.5亿元的厦门凌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焙之道食品有限公司、 投资10亿元的福马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漳州传化公路物流港、投资4亿元的福建绿宝集团生物综合园等14家企业在漳州国家高新园区登记落户。
(三)众智成筹,筑高端新型智库
针对漳州市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的现状,市科协组织力量征集和整合项目、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信息,建立“漳州科技库”网络平台,设置“专家库”“技术需求库”“先进技术与项目成果库”等数据库,吸引全市各地企业到平台内查询有关信息,与专家进行互联互动,进一步提高对接效率。
“专家库”收录了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学会以及本地相关领域的300多名专家人才信息和提供沟通联系、咨询服务等方式;“技术需求库”重点收集了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县(市、区)开发区企业技术需求100项;“先进技术与项目成果库”依托中国科协、省科协、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项目信息渠道,收集整理了一批符合漳州产业急需的海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向企业发布推送。
漳州市科协多渠道构建技术需求解决途径,通过与海峡技术转移中心、闽南师大、农科所、全国及省级学会构建合作联盟,促进漳州市企业技术需求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高效、便捷地帮助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解决创新技术难题。
三、主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推进创新科协建设
(一)运用辩证法,弹好“集成创新”乐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运用辩证法,弹好“集成创新”乐谱,在“集”字上做文章,在“成”字上促发展,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显作为。漳州市科协组织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常态,着力在促创新增活力,筑平台聚动力,铸链条兴产业,优服务惠企业上下功夫。一是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学会为主体,以“中心+协会+企业”相结合的模式推进科技成果。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催化合作,促进联系,搭建平台,实现科技群团助力创新驱动的新探索,创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面向企业的创新战略和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国内外科技信息转化应用水平。二是主动拥抱“互联网+”。市科协采取“互联网+科技咨询服务”的理念,着手建立“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依托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及市企业科协联合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食品工业协会等市级学(协)会为工作抓手,以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相关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网络,以实现企业技术需求得到本地化解决与高端化解决相结合。
(二)建立精干、高效的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开创服务发展新局面
一是探索创新公共服务工作学会、院士站、咨询中心“三合一”工作机制,服务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二是科协组织以大手笔、大格局、大胸怀,推动大联合、大协作,成就大群团、大事业。联合市组织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农业局、科协等部门整合创新服务力量,树立“一家人”理念,形成“一盘棋”格局,搭建好区域协作的项目载体,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漳州企业创新服务协作工作的落实。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科协创新助力服务力度。坚持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加强全市科协企业创新服务统一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面推行“一口受理”服务模式。围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项目,创新服务企业产业升级助力平台,提升企业创新升级服务能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四是服务做“加法”。多开“绿灯”,少亮“红灯”,多走“网路”,少跑马路,让企业、社团、科技工作者办事更省时、省力、省心。
(三)用好院士资源,做足创新助力文章
院士专家是国家宝贵财富,漳州市把做好院士专家工作作为引进高端智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用好院士高智力、高科技、高水平等“三高”资源。近年来,漳州市科协利用承接“中国工程院第六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五届十六次会议”的机会,借助两次40多位院士集聚漳州的良机,通过“院士专家漳州行”等系列活动,邀请各领域的院士专家开展技术对接专题讲座,共建工作站。在新常态下,加大科技合作,借助院士专家每年来漳州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和工程中心建设,为漳州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实现互利共赢,为漳州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加强推动中国两院院士专家与漳州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使之逐渐走向常态化。二是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共赢。立足漳州发展规划及主要产业特色,突出高位嫁接,进一步深化中国“两院”与漳州的对接合作,助推漳州发展,在智能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等技术领域引进院、专家创新团队,转化高端科技成果,合力推进“漳州制造2025”,实现院企合作共赢。
四、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发展环境
(一)发力供给侧,服务创新驱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把科技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重要战略地位。习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等讲话中两次提及“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是吉希腊神话的一个很壮的巨人,但他的脚后跟却非常软,是短板,以此说明我国供给侧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和先进技术上的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是最大的短板,即根本上讲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漳州市科协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企业工作的特点规律,强化“作为”意识,提升“能为”本领,找准“善为”新路径,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新业态,持续推进企业科协工作上新水平,加强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创新企业科协“讲、比”活动形式,丰富创新时代服务内涵,提升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按照更加贴近产业实际、更加贴近企业战略的要求,一是探索创新服务工作“漳州模式”,构建研发“生态圈”,打造发展“新引擎”,瞄准供给侧,助力创新多策齐发。落实《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围绕漳州地方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在降成本、补短板、强动能上下功夫,使科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把握好本地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好与企事业的科技信息推送对接,积极回应企业对科技信息的诉求,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有效扩大科创信息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中高端供给,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助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解决漳州市企业科创信息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精准服务,精准对接定向施策,告别以往“大水漫灌”粗放服务做法,注重服务“双创”,厚植创新文化,分享创新数据。重点实施“十百千”创新工程,即建立10个以上创新服务站点,服务百家企业研发,培训千名企业研发人员,运用科技创新大数据,通过开展定点服务、服务上门等形式,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项目合作和创新方法培训,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信息项目服务,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建立以学会为主导,官产学研用金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市企业科协联合会为依托推动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使企业科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更强的工作合力,在推动漳州市开展“讲、比”活动、科技信息服务项目中新发展建立企业科协组织100多家,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在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依托县(市区),开发区科协,市级协会,建立创新服务站点,基本实现县(市区)开发区全覆盖。企(事)业申请安装专利数据检索系统200多家,专利推广数量居全省之首,占全省总量50%以上,催生出一系列科创成果,安装单位共申请专利发明526项,形成科技信息应用典型案例30个,助力企事业单位年增产值约70.8亿元,年增利税约10.8亿元。
(二)服务“三农”,提升农技协服务水平
协同农业部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技术服务的主要对象,与涉农学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服务机制相结合,形成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普及服务网络,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每年举办农技培训40多期,培训人员5000人次,有效地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对外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
(一)打好海峡牌,丰富对台对外交流内涵
发挥漳州“海丝”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在打造对台产业深度合作示范区和东盟港口城市产业合作试验区中发挥科协组织的独特作用,用好多个对台交流合作平台。以漳州五大国家级对台产业合作载体和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继续丰富对台合作服务内涵,依托创建华安仙都茶果产业升级示范区、悦农庄海峡两岸众创空间、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漳州高新区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主动对接先进产业,引进台湾专家创新团队、先进装备和技术,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推进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科技孵化、现代农业、海峡种苗等深度合作。借力台湾技术和市场经验,突出品种、技术、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交流合作,加快引进台湾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和农业生物科技。定期举办各种科技交流活动,形成两岸新型产业对接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二)助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先行示范区
支持漳州市科协组织所属花卉协会、食用菌产业协会、陶瓷协会、电子协会、英才协会、互联网电商协会等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与科技交流往来合作,通过成功承办海峡两岸花博会·农博会、中国蘑菇节、海峡两岸(漳州)陶瓷学术论坛等深化两岸合作,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渠道、合作领域,构建两岸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新格局。提升对外及台港澳学术、人文产业发合作层次和水平,扩大漳州在全球的影响力。
六、讲好科协故事,展示负责任科技共同体形象
近年来,漳州市科协把宣传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自觉践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新常态下创新升级新科协的新发展、新成就、新亮点,以讲好科协故事为引领,阐释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征程,彰显科协组织“三个自信”的风范气质,展示科技共同体形象。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大对外公关宣传力度,讲好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协故事,传播好科协声音,塑造负责任科技共同体的良好形象。深化科技人物和创新团队宣传,继续通过在省、市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做好科技人物、创新团队的宣传,加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推出漳州青年科技奖,“讲、比”科技标兵,创新团队,百名科技精英等一批有代表性、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敬重知识、尊重创造、器重人才的生态环境。
七、几点建议
(一)构建联网共享公共科技信息创新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科技群团组织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推动科技力量和资源的集成创新优势,破解我国长期以来“双创”资源分散重复、封闭、科研孤岛、信息碎片化、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缺位等阻碍创新问题,营造有利于双创的生态“暖”环境,主动拥抱“互联网+”,以科技信息的联网共享为突破口,构建以学会、科协为主体的科技信息推广平台,运用科创大数据推进等形式,培育创新基因,播散“众创”种子。针对以企(事)业科协为主要对象的中国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为本土企业科技人员学习、借鉴、利用前沿科技信息进行有效创新开辟绿色通道,助力企业提升科技信息应用能力,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人才成长培养难题和信息来源获取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科技社团法尽快出台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科协组织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科技社团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科技社团法》的出台,将使科协组织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高度,建设法治科协,把立法进展与科技群团改革进程结合起来,加强科协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民主不可缺席,不能仅仅止步于“部门”“精英”的小众层面,堵塞民意表达的空间,要尽力打开公众参与的通道,倾听民声,汲取民智,统筹有效率地采集各方利益诉求,寻求立法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健全中国科协机关主导,省、市科协,全国学会、基层科协学会等各方面有序参与立法的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出台科技社团法,制定出接地气,符合科协组织实际,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能体现中国特色的科技共同体法规,形成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科技群团法治体系,实现科协组织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保障科协组织、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不受侵犯。
1.加快科技社团立法步伐,明确科协组织法律地位。“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建议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立法制定摆上中国科协工作重要地位。
2. 加大科协组织普法力度,主动适应法治新常态。自觉强化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依章维权的能力,纠正一些基层科协组织片面认为科协不动产均属国家财产,地方政府代表国家有权随意处置和收走群团组织名下产权仅依据科协《章程》这一所谓“软法”主张维权,难获支持,没有法律依据的错位观念,这种淡薄的法律定势思维,不仅导致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更助长了侵权者违法践踏法律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Z].2015-03-13.
[2]尚勇.在2016年地方科协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科协论坛,2016(3):6-10.
[3]蔡余峰.主动适应法治新常态 奋力开创社团新局面[J].学会,2015(2):20-24
[4]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Z].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