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2017-03-09管继辉
管继辉
中图分類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00-02
摘 要 新时期,城镇化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体育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文章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演变梳理,以及体育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关系辨析,来厘定新时期体育在现代城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以此来促进体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更加突显体育的时代价值意义。
关键词 体育 城镇化 协同发展 责任担当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文件指出,扎实有序地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一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各方支持,是撬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有力“杠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相继,在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所谓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管窥一斑,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城镇化建设绝不是高楼林立,道路宽广,村民变市民等简单改造与变迁。其最终导向是实现人的城镇化与现代化发展,人的生活品味与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就体育本质而言,它作为提升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子,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快速车道,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现实中,体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应该承担起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功能。基于以上认知理论,在我国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试图探寻体育与城镇化建设的高度融合之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时代特征
总览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演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路线图,可以清晰管窥到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印迹。
1949-1960年在该阶段,我国的发展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策略,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在1961-1965年间,受严重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资的影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受挫,城市数量由1960年的208座减少到1965年的171座。1965-1984年在该阶段,国家的工作中心从政治运动转向经济发展,并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尤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得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如,“在1979-1984年间,城市数量由203座增加到300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由18.96%上升为23.01%”,1985-至今受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影响,沿海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小城镇。城市数量由324座增加到479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3.71%上升为26.94%。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铺开,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农村孩子可以通过读大学的方式定居城市,使得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我国的城市数量已经由1992年的517座上升为2010年的661座,另一项研究也指出,随着新型工业化的继续推进以及农业科技化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城镇化在未来的20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于2030年左右达到75%,城镇人口将成为我国的人口主力。
在新兴城镇化整体过程中,其表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不一样,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种方式。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
其次,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不能外强中干,有些城市就虚得很。
再次,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这是城镇责无旁贷的义务,它应该做到而且也可以做到,问题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视野、规划和措施。千万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城镇。
二、新时期体育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
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及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城镇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体育城镇化的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城镇体育的发展则标志着其体育活动的开展己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在城镇中己经全面、深入地展开,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组织服务体系。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结构水平较高,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就好,潜力就较大,反之亦然。我国大部分中、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城市的平均水平。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诚然,体育产业和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具有较强关联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居民收入水平、商品充裕程度、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这一地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对体育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体育健身活动基本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普及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组织,并定期举办各种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大众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居民投资体育锻炼,购买体育用品的意识增强,城镇居民生活的富足,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于体育,购买体育用品和器材。尤其是,城镇中一些先富裕的人,为了增强健康、生活得更好,购买体育用品的意识和行为更强。许多人甚至不惜重金投资于体育运动,花钱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新時期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生产的发展和城镇经济的繁荣。城镇体育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活跃了城镇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生活品位。尤其是各乡镇定期举办的运动会和体育比赛,促进了各城镇居民的交往、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换。一些城镇甚至把运动会和体育比赛同物资交流、信息传递、经济交流、商贸洽谈等紧密起来,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城镇经济和体育事业二者相得益,形成了良性循环,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新时期体育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城镇居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更多地与其所在的城镇产生密切的联系。城镇社区体育以及全民健身工程快速推进,必将带来区域城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地带,是加强城乡联系的枢纽,它一头联系城市,一头联系农村,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内的发展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自身的聚集功能把城市的文体、卫生等信息吸收进来,将现代城市的体育健康知识与健身方法传送到农村,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加速区域性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的形成,起到带动广大农村社会进步的作用。城镇社区体育的建设、发展极大促进了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乡之间体育文化交流和体育资源重组配置提供方便条件。体育活动人口的高度集中提高了农村体育活动的集约化程度,加速了城镇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合理建设,加速广大农民科学健身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城镇体育的发展有利于生态文化环境的改善,有效地维护了城镇居民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使城镇社区体育活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城镇的聚集功能表现在人口聚集、资金聚集、物资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等方面。辐射功能表现向所属周边城镇、农村辐射同时接受相邻市、县的辐射等方面。城镇社区体育既吸收城市现代体育的影响,又保留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的东西,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和融合在此得以充分体现。从聚集角度看,城镇体育同为西方现代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载体,既吸收借鉴城市体育健身方法,又传承着城镇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城镇社区体育作为城乡体育的连接纽带,在不断接受城市体育的辐射,城乡体育在此交汇,融合为独具特色的城镇社区体育。从辐射的角度看,城镇体育带有乡土体育文化气息,地域相连文化接近,从而使这一类城镇成为体育发展的辐射中心,带动广大农村体育城市化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中,发展体育事业同时也促进了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城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陶冶了居民情操,培养了人们的集体主义和遵纪守法、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促进广大居民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TY008)。
参考文献:
[1] 范恒山,陶良虎.中国城市化进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包大鹏.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我国城镇社区体育健康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
[3] 吕树庭,裴立新,王垒等.以小城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05.03:1-4.
[4] 张楠.21世纪初我国城镇体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