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武陵春》为例谈如何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2016-10-25唐婉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本内容学情分析

唐婉仪

[摘 要]深入学习和解读课标,把握不同文体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将课标分解到年级、学期和单元,明确课时教学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分析学情,综合考虑目标的三个维度,叙写出准确具体的课时目标。

[关键词]分解课标 核心任务 基本内容 准确定位 学情分析 三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32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准确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站在一门课程的全局去思考和编制的,提出的教学要求比较笼统。如果教师混混沌沌一把抓,就抓不住重点;如果凭教师的爱好或经验随意处置,可能不符合教学规律。因此,搞清楚每个学段、每个年级、每个学期乃至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既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确保课时目标的准确有效。无论是从认知规律角度看,还是从教学的现状来要求,准确的目标确立是非常重要的,准确定位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质量。

《武陵春》是鲁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词五首》中的一篇,如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

一、要关注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对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列举了5条,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目标的阐述也比较宽泛,却是我们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基本依据。所以首先要清楚课标的要求,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古诗词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了解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

要保证课时目标的准确有效,就要了解整个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基本教学内容。笔者确定了《武陵春》教学的基本内容为预习、诵读、阅读理解、鉴赏和拓展。预习目标在本单元的预习指导课上已经完成,本节课要完成其他四个目标内容。首先考虑如何完成诵读目标,结合八年级的诵读目标设计课堂诵读环节,另外,在阅读理解、鉴赏和拓展活动中也结合诵读来达成此目标。第二个目标定位在阅读理解、鉴赏和拓展的整合。八年级除了运用之前学习的炼字词句鉴赏法、知人论世鉴赏法、表现手法鉴赏法、修辞手法鉴赏法、表达方式鉴赏法之外,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意象分析法对作品进行鉴赏。在鉴赏的过程中设计问题完成阅读理解的目标,同时教师适当拓展相关资料,一方面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和鉴赏的目标,另一方面又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和文化积累。

三、分解课程目标

把握古诗词在教材中的编排体系,明确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确定课时教学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基本教学任务确定了,要思考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完成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整体把握古诗词教学的体系,将本课教学置于大的古诗词教学系统之中,审视其位置,明确其应发挥的作用,才能搞清楚本课时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上册的古诗词教学目标有何区别,以及本课时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本册中其他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异同点在哪里。也就是说,要根据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来确定课时目标。譬如,八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运用意象分析法来鉴赏诗词了,所以《武陵春》教学时,鉴赏的目标确定为运用意象分析法进行鉴赏,并能够将自己的鉴赏过程和结果说出来或写下来。

四、对本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情进行详细分析

以《武陵春》为例分析八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学情:开始集中学习词人的作品,有些学生对某些词人词作有特殊偏好,这种偏好常常停留在情感层面,缺乏对词人词风的整体把握和综合了解。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和历史背景,对宋词中的用典理解起来有难度。对宋词的特殊意象已有初步了解,但缺少系统的结构化的把握,能够对宋词进行赏析,但缺乏方法,赏析视角单一,语言相对贫乏。本学段要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在年级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校情、班情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本课时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五、综合考虑目标的三个维度

在新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统一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素质的形成、提升。在确定课时目标时,必须考虑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武陵春》知识目标包括对文本的背景资料和基本文学常识的学习,对词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对相关词句的积累等。能力目标为古诗词的诵读;学生能够运用意象分析等方法赏析诗词,说出或写下鉴赏过程和结果;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文本。情感目标为把握李清照在本词中抒发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热爱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武陵春》的课时目标确定为:

1.诵读文本,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其特有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运用意象分析等方法赏析诗词,说出鉴赏过程和结果及作者的内心情感。

3.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文本,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来。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基本内容学情分析
试论习近平民生思想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安全评估目标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探讨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
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三步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