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工具的选择与问题反思
2016-10-21梁红京
梁红京
【摘 要】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如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和探究型课程、快乐活动日、校园特色活动、社会实践活動等方面很有特色,在评价中大力推广描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在促进着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当然,综合素质评价也存在瓶颈或者困难,文章尝试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开发和使用为例,来阐释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工具选择上的可行路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学生评价;成长记录册;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076-03
学生成长记录册是介于原来的成绩单和学生档案袋之间的一种评价记录工具,它避免了原成绩单用于结果评价的单一功能,在吸取学生档案袋的质性评价功能的同时也减少了家长阅读的难题,是一种较好的综合素质评价工具。《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于2005年研制,2006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并在近年结合国家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和上海的地域特点进行了修订,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也遇到了一些操作上的困难,需要选择这一工具的学校和教师理性对待。
一、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栏目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成长价值
1. 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
《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在名片、行为规范、校园特色活动、拓展和探究型课程、快乐活动日、成长记录、课外阅读交流情况、心灵沟通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如扉页“我的名片”,包括出生地、过敏食物、过敏药物、性格、近期愿望、担任的校/班/团工作、最感兴趣的职业/行业/专业等,还可以贴一张生活照,很受学生欢迎;行为规范更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设计。
小学的“探究型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分为“开心指数”和“收获指数”,用涂星的形式评价,小学高年级新增“我还想学习/探究的问题”栏目;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情况记录表”可填写多个课题情况。“我的角色”分为负责人、参与者;“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由学生从本学期各类研究活动经历中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调查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进行描述,内容应包括完整的研究(调查)报告、研究(调查)过程中的照片、社会评价等。
“课外阅读交流情况记录表”由小学低年级积累好词好句,记录读书活动的主题,过渡到小学高年级要求学生回顾一次快乐的读书活动,到高中的记录书籍名称、推荐理由、时间和交流范围等内容。
“成长记录册”鼓励学生对照学期学习目标自主选择最能反映自己进步或者成长的清晰证据。证据形式不限,可以是家庭作业、测验和论文、活动录像等,还可以附页的形式呈现。这些栏目,处处从细微处呵护着学生的成长。
综合评价雷达图则能够最快捷地洞悉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如小学阶段的综合评价雷达图由“学业成绩综合图”“行为规范综合图”“绿色指标综合图”等雷达图组成,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都各有侧重。
在最新的高中学生成长记录册中还准备设计“学生心理情感发展性评语”和“职业生涯”(高一侧重对自己崇拜的亲人、邻居或长辈职业的认识,高二侧重体验职场从业者的喜怒哀乐,高三侧重职业设计)的内容。之所以增加心理健康的内容,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心理健康、乐观豁达,比什么都重要。
2. 评价主体更全面,操作更灵活
例如,“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形式的活泼性。
“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伙伴、教师、家长等。如小学一年级“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第5项“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和第10项“遵守规则有秩序”主要涉及家庭、社会生活,教师和学生互评都有困难,这样家长的评价就比较真实可信。
“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的评价内容包括国家意识、公民责任、合作分享、交流表达、自信独立、正直诚实、尊重欣赏、创新质疑、自律反思、生活规律、学习习惯、自我保护等内容。在确定具体评价内容时,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如国家意识,小学一年级确定的内容是“升国旗时立正敬礼”。
在呈现形式上,成长册充分考虑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如在新的一年级成长册中,“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各条内容不仅加注了拼音,还为每条内容增加了图画,以方便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使用。为了方便学生填写,一年级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用涂星这一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
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可以采用一学期多次评定的操作流程,做得好就有一颗星,没做到就没星,定期评价,学期末总评。如某学校配有更细化的过程性评价积章手册——《微笑存折》,针对成长记录册中部分行规评价要求安排了每周一次的阶段评定,以贴章的形式呈现。期末对各项的奖章积累做统计,自评和他评时可以参考。他评时参考积章数的百分比,如:获章率是80%以上可得此项4颗星;60%以上得3颗星;40%以上得2颗星;20%以上得一颗星;20%以下不得星(这类情况基本没有)。
3. 描述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评价的问题聚焦度和反思深度
例如,《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提倡各科教师使用描述性的评语。
传统的学习评价分数仍是学习反馈的最主要形式,它采取的是要素分解的思路,把整体的学习分解为各门学科,然后通过各门学科的评价获知学生发展的信息。这种取向的评价一方面不能够关涉学生发展的全部,很多有价值的要素可能会被忽略。即使有评语,很多教师写评语的原动力并不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尽责,尽学校规定的职责。“优点加希望”的模式化评语套话连篇,笼统含混,千篇一律,使教师写起来辛辛苦苦,学生看起来无动于衷,家长读后无可奈何,这样做,既没有对学生作出准确的评价,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描述性评语是一种质性评价形式,它启发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放弃分数评价的方法,而是先把习以为常的以测验分数为评鉴学生好坏的方法置于一旁,认真地“倾听”学生,并将那些生成性的动人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而有利于恢复学生评价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发展性,提高学生评价的问题聚焦度和反思深度。
新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专门有“心灵沟通”栏目,分两页:第一页左、中、右分别为“家长的话”“我来说一说”和“伙伴的话”,第二页分别为“任课教师的话”和“班主任的话”。
“家长的话”“伙伴的话”和“我来说一说”分别由家长和学生留言。“伙伴的话”分两格,两格颜色统一,这样一来,一个伙伴可以写一格的话,也可以写两格的话,还可以让两位伙伴各写一格留言。“老师的话”这一页左半边四块合为一大块,四格颜色统一,可以由一位任课老师填写,也可以由多位任课老师填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方便任课老师留言,如一位任课老师可以写四格的话,也可以让四位任课老师各写一格留言。本部分的设计理念为:任课老师可以挑选自己得意的或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填写,其余的学生留给班主任填写,这样就不仅能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而且还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4. 在学科评价中按主题模块,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就三个维度实施评价
以小学低年段的语文学科为例,学生成长记录册设立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和“表达”三个主题模块。
学生成长记录册倡导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分项评价,特别是各分项的评价要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来设计评价内容及观察点,并提出评价方式建议。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要将关注的重点从考试转向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和学生不要仅仅关注考试的知识,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内在的动机等,因为这些才能真正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如在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中,“学业成果”主要看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测量学生“知道什么”;“识字与写字”模块主要考查学生的汉语拼音拼读能力、识字能力、书写能力、查字典能力,“阅读”模块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提问能力,“表达”模块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问题反思与建议
1. 学生成长记录册评价对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有指导作用,但操作有一定困难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校长普遍认可学生成长记录册评价的校本化实施路径,觉得这项工作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相结合,能全面了解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很有意义。同时,有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提出,学生成长记录册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精力有限,感觉较繁琐、负担重。
2. 凸现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是减轻教师评价负担的有效途径
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记录和评价应是学生的机会而不是教师的负担。《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学生“自评”,就是要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辅助学生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辅助学生成为熟练的自我评价者,因此,学生应逐渐习惯把持续性的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一个自然的、有意义的过程来对待。利用评价的指标,学生要学会逐渐内化评价的标准,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逐渐清楚自己的弱点和长处,并逐步改善自己的表现,从而监控自己的发展。实际调研结果也证实了学生确实具有这种能力。
调研发现,学生评价的真实性特征明显,虽然学生个人的评价基本以关注学习、承诺自己会变得更好为主,但还是很真实的。尤其是同伴的评价,不仅真实,还很全面,充满着童趣。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之所以能吸引我们的目光,是因为他们的评价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 校本特色评价工具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配套使用,是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依据
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业成果”的考查結果特别强调要有过程性的数量保证予以支撑和证实,以使评价更科学可信。正如前面提到的,学生档案袋评价以及其他评价工具,如表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等,都是质性评价形式,它启发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并放弃分数评价的方法,而是先把习以为常的以测验分数为评鉴学生好坏的方法置于一旁,认真地“倾听”学生,并将那些生成性的动人瞬间用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从而有利于恢复学生评价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发展性,提高学生评价的问题聚焦度和反思深度。当前,很多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结果评价,学生和家长比较关注学生最后取得的成绩。在学生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及历程,关注非认知因素,如与人合作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可以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中寻觅到踪迹。也就是说,重视学生档案袋评价,就是希望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这些学习结果得以产生的整个过程。
事实证明,将学生档案袋评价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配套使用,起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某副校长虽然也很认同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评价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同样也有不少困惑,由此进行了改进。他们的做法是:日常分项评价时,注重记录学生的行为、体会和收获,留下学生真实的成长足迹。如英语朗读的录音,能证明写作水平取得进步的不同习作,能证明取得进步的书法作品或作业样本等,特别是注重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在该校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平台上,即使学生仅仅是写字水平有了提升,也可将作业拍照上传,会有同学、家长为其点赞,点赞数到达某个数量,即可获得与校长合影等奖励,学生参与的兴趣高,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也好。此外,教师还可将学生的分项发展情况通过手机及时推送给家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进步。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