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环境再造指向的追求
2016-10-21周仕龙
周仕龙
【摘 要】本文拟从真环境再造指向的角度,就建立自主价值的“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评价标准进行表述和分析,推进对“巧学妙练、智慧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和对“综合实践、快乐体验”的幸福教育方式的感悟,从而催生幸福在智慧的课堂里流淌、智慧的耕耘者收获着幸福、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实现相融共生的美好风景。
【关键词】智慧课堂;幸福教育;评价标准;建构与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GHB093208)的总结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071-05
一、问题
教育的魅力之一就是回顾中总会萌生着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瞻望。
“教育家、教师、家长和国家的问题就是要提供一个能促成教育性和发展性的环境,哪里出现了这种环境,哪里教育所需要的唯一的事情就具备了。”这是杜威对环境的教育性给予的评价。
杜威认为,相对于一般环境,是存在“真环境”(genuine environment)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活动跟着事物而变异,这些东西便是他的真环境”,“真环境”“不仅表示围绕个体的周围事物,还表示周围事物和个体自己的主动趋势的特殊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能在早年就把儿童和他处的环境的关系调整好,使他得到的所有观念都是准确、可靠、坚定,并且就其本身而言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不知不觉地给儿童许多智慧的标准,这些标准以后会发生作用,具有我们目前的经验所始料不及的功效。”
“智慧课堂”的生成性实践与“幸福教育”的后现代建构正是呼应真环境再造的创新性和建设性的研究,其评价标准的真实再造,评价的真切指向性以及对于教育、教学的真正改善都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
二、评价方法和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人们越发自觉地针对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智慧课堂”的理念(《人民教育》2006年3~4期刊发了成尚荣的《为智慧的生长而教》一文,阐述了倡导“智慧课堂”的重要性,提出了课堂要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同时,实验校在提炼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专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56%的学生期待评价方式多元化、切实化,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61%的教师认为职业成就和幸福来自真切体验的课堂;78%的家长希望孩子在3年学习生活中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人与成才能协同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关注人本需求的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基于真环境再造指向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
“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评价方法倡导并坚持“五原则”,包括:终极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生成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多元性评价与统一性评价相结合,普遍性评价与特殊性评价相结合,合作性评价与自主性评价相结合。“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评价过程崇尚并坚持“三线索”,包括:“及时火花——体验生成——合理认定”“整体创设——入境领悟——比较回味”“筛选甄别——对接拓展——有机综合”。
三、评级标准
1. 建立了自主的价值评价系统:智慧课堂评价标准
课前:衔接和铺垫;课上:导入(开启智慧之门,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智慧之源,分析问题);训练(生成智慧之果,解决问题);拓展(点燃智慧之炬,假设问题);课后:巩固和应用。一句话:智慧课堂评价标准意在将课堂营造为优化教学的“最佳心育环境”。其中“课上:拓展(点燃智慧之炬,假设问题)”见表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智慧课堂的智慧在于:坚持“开放建构”原则,提倡教师自主优化,环节可以调整;坚持“求同存异”原则,提倡教师适当变通,分值可以增减;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提倡教师及时更新,形式可以变化;坚持“风格多样”原则,提倡教师扬长避短,内容可以取舍。
2. 建立了自主的价值评价系统:幸福教育评价标准
观念:向往并践行幸福教育理想;环境:营造幸福教育生态型校园;阵地:建构幸福教育生态型课堂;契机:开展幸福教育生态型活动;保障:创生幸福教育评价性机制。幸福教育评价标准系统,就其实质而言,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评价系统,而是一个合作对话的教育文化系统。其中“阵地:建构幸福教育生态型课堂”,见表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幸福教育评价体现了教育向幸福本位的回归,引发了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有机地促进了教师的幸福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
“幸福教育”不等同于“幸福课堂”,也不等同于“幸福学校”。“幸福教育”是一个既微观又宏观的概念,是关于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的合成。“幸福教育”需要贯穿、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和角角落落,时时是幸福教育之时,处处是幸福教育之处,人人是幸福教育之人。“幸福教育”包括课堂蕴含和彰显的幸福及其教育、学校倡导和积淀的幸福教育文化以及向社会延伸和拓展的幸福教育价值观、主题构架和驱动保障机制。
四、分析
1. 入乎其中,方能在場
观察和体验是离不开在场的,从这个方面说,课堂需要讲究在场效能,教育也同样需要强调在场效能。那么,什么叫“在场效能”呢?在场,顾名思义,指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法国当代存在主义思想家马塞尔认为:在这种在场中,主客体的区别消失了,被超越了。按照马赛尔的反省,人类的思考进程不应该停留在以“我有”什么来界定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应重视“我是”,透过主观的临在经验与客观的主体因“爱”结连而找到“我是”的价值,扩大“主观我”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而效能,则是指效力、效率和功效实现的合成,它=效率×目标,即:一个人或组织不能片面地追求效率,效率高不代表目的就可以实现,有了目标再乘以效率才是达到目的的方法。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都需要聚焦在场效能的研究和实践,因为我在场,所以我智慧;所以我幸福,因为我在场。
智慧课堂的在场效能的实现,源于构建了基于智慧课堂模式的评价标准,找到了“巧学妙练、智慧生成”的行走路线。
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上,我們认为“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情境,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载体。它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完整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求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求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求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智慧课堂”的典型特征包含以下3个方面:坚持开放多元、崇尚创意生成、注重提质增效。其基本架构由课前、课堂、课后三大板块组成。
课前,明确自主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这是保证“智慧课堂”实施的关键。教师必须做到及时编制、及时印发(提前1~3天),及时检查,检查方式采取全批全改、精批精改、分组批改、面批面改、学生互改、自我批改等形式。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课堂,明了“智慧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在总结、提炼基础上形成的“智慧课堂”模型,主要由4大环节构成,结构示意图如下:
课后,依据课堂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布置适量、适度的巩固性的和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课外作业,其内容体现低起点、小坡度,要求做到每天必想、每天必读、每天必背、每天必练、每天必清。在该环节,重视学生分层,区别对待。同时,鼓励学生自组学习小组,开展课外合作,形成互帮互助学习机制。教师适当介入,做好辅导工作。
智慧课堂基本教学模式的评价需要突出“在场效能”,评价智慧课堂的关键在于要对其基本环节的可操作性如何、是否有序地促进了智慧的开启和生成进行考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模式提供的实际是一张课堂教学的活性蓝图,它是可以并且能够自主变通的,其灵活变通性怎样?当也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的评价标准。
2. 出乎其外,才能再生
应变和创新是离不开再生的。从这个方面说,课堂需要关注再生效应,教育也同样需要关注再生效应。
什么叫“再生效应”?再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是指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再生:
①死而复活;重生。②犹再造。③犹来生。④对某些废品加工,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的“再生”,是指:再造和再现,即它不限于学校的某一节课、某一段经历,它需要并且可能在主体有即时需要时再造和再现,可以再次面对和实现。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经济学上的效应(Utility):指商品或者行为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应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指作用。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的“再生效应”是指:再造和再现的功能和效果,它是能动的和积极的,可作为和可持续的。
幸福教育的再生效应的实现,是源于找到了基于幸福教育体验的评价标准,找到了“综合实践、快乐体验” 的切实载体。
这综合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活动和生活;感悟、体验和享受;尊重、关注和激励;价值、标准和评判;倡导、实施和保障等。
在“综合实践 快乐体验”评价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问卷调查题:你认为幸福校园的标志是什么?幸福校园必须具有哪些特征?
生1:微笑无时不在,温馨无处不在。特征:实施人性化管理。不限制学生好的天性和秉赋;给学生想像和活动的时间。
生2:每天,每个学生都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和学习。特征:校园的环境和氛围里洋溢着自由和自信。
生3:有使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管理机制和办学特色。特征:有阳光、快乐的校长,有民主、自适的氛围,有丰富、多彩的成果。
生4: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和享用美好幸福。特征: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文化氛围;优秀的教学条件;优良的生源质量。
生5:师生都有自主飞翔的天空。特征:分数不是评价绩效的唯一标准。师生都不以“分”喜,不以“分”忧。
生6: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特征:学生不再为学习而犯愁和苦恼,课堂内外,学生都能愉快地投入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
生7:让师生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学校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特征:实施人文化管理,倡导多元化追求。
生8:每一位学生都开开心心进学校,高高兴兴出校园。特征:医有上等级的医疗配备和心理诊所;食有合规格的洁净餐厅和可口饭菜;住有多功能的保障条件和服务设置;行有全方位的组织安排和激励举措。
3.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形式和评价
“四个阶段”和”六种课型”: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课堂1课时(问题讨论课)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中期交流课、成果设计课)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成果展示课)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及感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见表3)。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形成性评价感悟:
在本次活动中,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学习,还不如说是一段生活。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和学。
与以往的文化课相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只是指导者,而我们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体验者。这次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随着老师角色的转变,我们成为了实践活动的主体,获得了实践的主动权。通过活动,我们亲历了查阅文献、上网查询、实地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工作,培养了我们开展科学小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学到了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社会阅历,并且深切地感受到立业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收获多多,快乐无比,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开启了又一个坦荡的通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综合实践”的体验,是对教学健全系统的回归和感知,也是对学生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和完善,拓寬了活动视野,丰富了成长路径,它可以用自己的魔力唤起拉斐尔的画、托尔斯泰的雕像、柏格尼尼的音乐的活力……
五、结语
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需要成就“在场”,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也需要成就“再生”。这是因为:它们都不是虚幻的“乌托邦”,它们是真实的“金字塔”,需要真心地面对、真诚地投入、真情地探索、真挚地拓展。
教育的真环境再造,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智慧和幸福地去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要登高望远,有站在时代前列的眼光。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的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关注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3年,也需要须关注学生发展的30年,还需要关注国家民族未来的300年;要遵路识真,有把握教育规律的才能。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的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要革故鼎新,有描绘教育蓝图的理想。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的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评价的主旋律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强者,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做适者;不是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进步。只有在美好而适切的真环境中,学生、教师乃至家长“才能更有激情和意愿去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他们想做的事情,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的评价命题从哲学认知上来看,它符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具有伦理学的基础,具备建构主义的条件,它以先行的观念、开放的建构、科学的规划、生态的保障,催生了幸福在智慧的课堂里流淌、智慧的耕耘者收获着幸福、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的相融共生。并且,智慧课堂和幸福教育评价标准催生的真环境再造的探索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和领会到:智慧和幸福的尊崇,是一种崇高的理念;智慧和幸福的开启,是一种敏锐的发现;智慧和幸福的经营,是一种真切的投入。智慧和幸福的达成,是一种甘苦的体验;智慧和幸福的憧憬,是一种积极的定向;智慧和幸福的铭记,是一种永久的珍视。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赵祥麟,任中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1.
[2] (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
[3] (美)约翰·杜威.赵祥麟,任中印,吴志宏译.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2.
[4] 刘兴策,陈忠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3.
[5] 李志宏,邱孝玉主编.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6] 金马主编.生存智慧论[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8,4.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8]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9] 刘守立.学习管理理论与策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10]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11] 金檬檬,王春燕.假环境?真环境?——杜威“真环境”思想对学校环境创设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4(1).
(编辑:赵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