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漳浦剪纸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16-10-21许水田
许水田
【摘要】本文以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漳浦县的民间剪纸艺术现状为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漳浦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漳浦;剪纸艺术;剪纸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一、漳浦剪纸艺术概况
漳浦县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剪纸艺术闻名遐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挖掘和保护,但是这种由财政投入,不计回报收益的做法,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忽视文化的经济功能是不合时宜的。笔者认为应当大力发展剪纸艺术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漳浦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提高漳浦的知名度、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剪纸艺术向文化产业转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剪纸艺术的挖掘和保护工作都是由文化馆具体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文化馆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一系列发掘和保护,建立档案、陈列室,成立研究会,组织对剪纸艺人的培训和研究活动,向国内外传媒介绍漳浦剪纸,推荐艺人参加各级各类美术展览、比赛和出国交流访问。这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经费,文化馆只能向县财政申请拨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文化馆的办馆方针由“以文补文”向“产业兴文”转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把文化事业中适合于推向市场的部分市场化,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民间剪纸作为优秀的刺绣底样,从其诞生之日就具有实用价值。现在,剪纸作为工艺美术品已成为收藏馈赠和家居装饰的佳品,其商品的属性更为突出,更适合于推向市场的文化事业。
剪纸艺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需求,是剪纸艺术产业化的内在动力。50年代初,黄素的一幅剪纸作品《斗鸡》在省城某刊物发表,收到3元稿酬,按当时的市价可买2只活鸡,“2只纸鸡换来2只活鸡”引起了轰动,也极大地激起了黄素的创作热情,使剪纸艺人看到了剪纸作品的经济价值。但是,能发表的作品毕竟是少数,加上文化馆经费的限制,挫伤了剪纸艺人的创作积极性,使剪纸队伍人数逐渐减少。1995年,上海桂花节举办“漳浦民间剪纸艺术展览”,盛况空前,购买剪纸作品的顾客络绎不绝。这次经历使漳浦剪纸艺人开始关注剪纸作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需求,尝试制作大幅剪纸作品,精心包装,作为工艺美术品推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个体剪纸艺人的经营行为,很难拓展销售渠道,形成规模经营,因此,大部分剪纸艺人希望形成剪纸艺术品经营联合体,增强剪纸艺术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文化馆发展剪纸文化产业正是众望所归。
三、剪纸艺术的产业化运作
(一)经营机构
在文化馆领导和管理下成立一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漳浦县剪纸艺术中心”,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和剪纸艺术商品经营活动,自收自支,以文养文,使剪纸艺术成为漳浦县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在艺术中心下设艺术部、营销部和后勤部,艺术部负责剪纸艺术品的创作、设计及制作,建立剪纸艺术档案,布置剪纸作品展览,培训剪纸人才,对剪纸艺术品进行评估定价;营销部负责建立一支优秀的剪纸创作及制作队伍,通过与艺术中心建立经济契约关系,向艺术中心提供他们的剪纸艺术品,同时,对外推销剪纸艺术品,接受订单及承接其他业务;后勤部承担艺术中心的财务工作,负责安排艺术中心正常运作所需政策执行,接受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除了经营剪纸艺术品和培训民间剪纸人才外,艺术中心还可兼营漳浦其他民间工艺品,承接各类美术展览布置及其他美术广告业务。
(二)组织形式
根据民间剪纸艺人比较分散和剪纸工艺品制作一般由独自完成的特点,艺术中心应与剪纸艺人建立一种松散型的契约关系。剪纸艺人经艺术中心评估鉴定后,取得签约艺人资格证书,与艺术中心签订合约成为签约艺人。艺术中心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作品及数量,将订单交签约艺人,签约艺人按合约要求准时交付作品,艺术中心根据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付给签约艺人应得的报酬。为鼓励创作,可对签约艺人新创作的剪纸样品,经艺术部聘请若干剪纸名家及美术界权威人士进行评估定价,并经协商同意,由艺术中心一次性买断版权统一安排生产制作。签约艺人对艺术中心享有参加艺术活动的权利,获得艺术中心服务的优先权,对艺术中心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但签约艺人不是艺术中心职工,不享有职工待遇。签约艺人能长期与艺术中心合作,按时履约的,艺术中心应发年度奖金以资鼓励。
(三)营销策略
漳浦剪纸具有构图丰满匀称、线条连贯简练、细腻雅致的艺术特色,作品体现了多彩的民俗风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可挖,目前存在作品题材单调,装饰手法陈旧,市场拓展不够等问题。因此,经营剪纸艺术品应在创作题材、装帧材料、经销网络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提高。首先,在创作题材方面,在继承发扬传统的花鸟鱼虫、古装人物等题材的前提下,要根据市场信息和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借鉴素描、版画、木刻、工笔、白描等手法,创作一些具有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的作品,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在装帧材料及工艺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纸的颜色和质量要进行新的尝试,改变传统红色一统的习惯,作品要用不同的大小和规格,硬包装材料中除木质、塑料、铝合金等镜框各有特色外,还有很多新型材料可选择,同时开发薄膜、塑封等软包装形式,设计挂历、台历以及旅游纪念品等,形成剪纸工艺品系列,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要建立布点合理、高效的经销网络,在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经销点,特别是对外文化交流较频繁的地方和风景名胜旅游区,选擇素质较高、了解剪纸艺术的经销人员,树立漳浦剪纸品牌意识,开展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如参加工艺美术品展销会,推荐剪纸艺人在一些重要场合现场表演剪纸,出国访问、展销、表演等,使漳浦县剪纸艺术事业立足漳浦,名扬海内外。
四、产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剪纸艺术中心作为经营性的产业化单位,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计报酬地向社会提供剪纸艺术品,特别是上级机关及各有关单位,需要剪纸艺术中心提供剪纸艺术品时,应以扶持剪纸艺术发展为出发点,按其价格付给报酬,使剪纸艺术中心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强调的是,剪纸艺术中心同时也是漳浦剪纸艺术的主导机构,负有保护和发展漳浦民间剪纸艺术的重任,切不可走上单纯追逐经济效益的歧途,否则必然会使剪纸艺术纯粹商品化,从而失去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营剪纸艺术品所得利润除用于拓展市场、增强剪纸艺术中心自身实力外,还要加强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扶持,使老一辈剪纸技艺代代相传。同时,积极开展剪纸艺术研讨活动,促进新一代剪纸艺人的成长。通过举办各种剪纸艺术交流活动,提高漳浦的知名度,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经济建设,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漳浦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民间一代接一代地出现许多心灵手巧的剪纸能手,被人们尊称为“花姆”,正是这些可敬的“花姆”使漳浦剪纸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因此,漳浦剪纸艺术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掘和继承漳浦民间剪纸的传统艺术精髓,使其剪纸技法、构图和风格能完整地流传下来。在题材方面,过去常见的帽沿花、枕头花、肚兜花、鞋花及用于婚嫁民俗活动的寿吉喜庆礼花、喜花、糕饼花、猪脚花等,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但绝不能因其没有实际用途而失传。在表现手法上,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线条连接自然,阳剪线线相连,阴剪线线相断等基本特征应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创作风格上,以著名老艺人林桃为代表的夸张变形,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写意风格,以其独特的构图所形成的原始趣味和雅拙美感,令美术界专家叹为观止,应加以认真的研究和继承。但是,任何艺术形式都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的工具、新的材料及新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应用在剪纸上,漳浦剪纸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漳浦剪纸艺术中心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通过建立经济契约联系成一个整体。从几十年来漳浦剪纸的发展历程来看,每当文化馆加强对剪纸艺人的组织和管理的时期,总是剪纸艺术兴盛和发展的阶段。因此,剪纸艺术中心要发挥其主导地位,加强组织和管理,把众多的剪纸艺人凝集成一个团结有力的集體,一起开拓剪纸艺术品市场,共创漳浦剪纸优秀品牌。每一位剪纸艺人都应自觉维护“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良好声誉,只有这样,剪纸艺术中心才能逐步发展壮大,剪纸艺人也就能获得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在强调漳浦剪纸整体形象的同时,又要发挥每一位剪纸艺人的创作积极性,即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尤其要鼓励年轻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如陈斯婕的夸张变形,欧阳艳君的灵秀典雅,张峥嵘的端庄清秀,高少苹的现代创意等,还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当众多的剪纸艺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作手法赢得人们的赞誉而成为剪纸艺术家时,漳浦剪纸艺术园地将呈现百花齐放、群芳竞艳的繁荣景象。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让我们沿着漳浦剪纸艺术产业化道路,迎着朝阳,走向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