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氛围与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16-10-21张金健

心理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调节效应问卷

张金健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徐州 221116)

学校氛围与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金健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徐州 221116)

采用学校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技术成瘾问卷对44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学校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技术成瘾的重要因素;(2)学校依恋对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学校依恋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控制的调节;相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显著;学校氛围对技术成瘾的影响是一种有调节的中介过程。

学校氛围;技术成瘾;学校依恋;自我控制;大学生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然而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技术的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的技术成瘾。技术成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行为成瘾,强调过度的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在本质上是非化学的[2]。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和电子游戏成瘾是技术成瘾的主要形式[3]。技术成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4]、学业发展[5]等方面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大学生技术成瘾的作用机制,为大学生技术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技术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少[6],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比较多[7],近些年又开始转向手机依赖的研究[8]。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和电子游戏成瘾同属于技术成瘾,在心理行为表现和对个体功能的影响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在问题行为领域多种问题行为之间存在共生性的特点,即特定的行为群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流行率[9]。那么究竟这些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是否可以提取一个总体变量进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利于探讨所有与技术有关的成瘾行为背后的本质规律。

其次,以往研究多考察了家庭环境、父母因素对青少年行为成瘾的作用[10],比较忽视学校环境的作用。而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与父母的互动和交流有所减少,学校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仅次于家庭的重要微观生态系统[11]。因此,探讨学校环境对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氛围是指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环境特征[12],包括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和自主机会三个方面[13]。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校如果能与教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学业和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在班级、学校事务中体验到自主需要的满足,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学校生活,降低孤立无援感,并减少问题行为[14]。

再次,以往研究较少探讨学校氛围作用于技术成瘾的中介机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学校依恋可能是学校氛围影响技术成瘾的重要中介变量。学校依恋是指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联结[15],反映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喜欢自己的学校、觉得学校里的人关心自己、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为学校感到自豪等。学校依恋既是大学生关系需要满足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体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6]。“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认为,环境因素有远近之分[17]。远端环境影响近端环境的功能,决定个体的发展和功能发挥[18]。Bronfenbrenner和Ceci对早期的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修正,提出“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认为宏观环境对个体发展要产生影响必然经过“近端过程”的中介作用[19],而学校依恋属于近端过程的范畴[20]。“情境—过程—结果模型”指出,情境因素 (学校氛围)会通过影响学生的心理过程(学校依恋),进而影响发展结果(技术成瘾)[21]。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发现,一方面,学校氛围提高了学校依恋的水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22],另一方面,学校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技术成瘾[23]。

最后,虽然学校氛围可能会通过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可否认,这种影响作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有必要考察这一中介过程是否会受到其它变量的影响。本研究将检验自我控制是否在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的直接/间接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自我控制是指个体为达到特定目标而监控、抑制、坚持和调整自身行为、情感以及期望的能力[24]。在众多影响行为成瘾的因素中,自我控制的保护作用显得举足轻重[25]。研究也表明,低自我控制者网络游戏成瘾程度更高[26]。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可能是大学生技术成瘾作用机制中的调节因素,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检验。人类发展的“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认为,不同保护因子在预测发展结果时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即一种保护因子对结果变量的预测作用可能随另一种保护因子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的交互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促进假说,一种是排除假说[27]。根据促进假说,高学校依恋者较低学校依恋者的技术成瘾程度更多体现在高自控而非低自控的情况下。根据排除假说,高学校依恋者较低学校依恋者的技术成瘾程度更多体现在低自控而非高自控的情况下。无论是促进假说还是排除假说,自我控制都可能会调节学校依恋与技术成瘾之间的关系,因此,自我控制可能在学校依恋的中介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简而言之,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主要考察三个方面:(1)学校氛围与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关系;(2)学校依恋对校园氛围与技术成瘾的关系是否具有中介效应;(3)自我控制对该中介作用是否具有调节效应。该模型深化了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的直接关系,不仅回答了学校氛围“怎样”影响技术成瘾,而且也回答了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

2 研究方法

2.1对象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从徐州市某高校随机抽取46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剔除因数据缺失、填写不认真等原因导致的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446份,有效率为96.96%。其中,男生231人,女生215人;一年级121人,二年级117人,三年级107人,四年级101人。

2.2研究工具

2.2.1学校氛围问卷

采用Jia等人编制的学校氛围问卷,包括25个题目,分为教师支持、自主机会和同学支持3个维度[13]。问卷采用4点计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4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越积极。该问卷在中美大学生跨文化比较研究中表现出优良的心理测量学属性,且在不同文化间具有测量不变性[13]。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75~0.83之间。

2.2.2学校依恋问卷

采用Henry等编制的学校依恋问卷,包括7个题目,采用4点计分,从“从不”到“非常”分别计1~4分,1个题目需要反向计分。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学校依恋程度越高[28]。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

2.2.3自我控制问卷

采用Tangney等编制的简易自我控制问卷,包括13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9个题目需要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控制能力越强[29]。研究表明,该问卷对我国青少年群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30,31]。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

2.2.4技术成瘾问卷

在Charlton编制的行为技术成瘾问卷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包括9个题目,采用7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7分。分数越高,表明技术成瘾的情况越严重[32]。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

3 研究结果

3.1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各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相关分析表明,学校氛围与大学生技术成瘾显著负相关(r=-0.25,p<0.01),说明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越好,其技术成瘾的水平越低。学校氛围与学校依恋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说明大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越好,其对学校依恋的程度越高。同时,学校依恋、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技术成瘾显著负相关(r=-0.25,p<0.01;r=-0.32,p<0.01),说明大学生的学校依恋程度越高,自我控制水平越高,其技术成瘾的水平越低。

3.2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根据温忠麟、刘红云、侯杰泰的观点[3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方程1中学校氛围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2)方程2中学校氛围对学校依恋的效应显著;(3)方程3中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4)方程4中自我控制与学校依恋的交互项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除性别外,先将所有变量标准化处理成Z分数,然后将学校依恋和自我控制的Z分数相乘,作为交互项的分数[34]。Harman检验显示,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在方程1中,学校氛围对技术成瘾的效果显著(β=-0.20,t=-4.55,p<0.001),说明大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越好,其技术成瘾的水平越低。在方程2中,学校氛围对学校依恋的效应显著(β=0.28,t=6.21,p<0.001),说明大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越好,其对学校依恋的程度越高。在方程3中,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β=-0.15,t=-3.30,p<0.01),说明大学生的学校依恋程度越高,技术成瘾的水平越低。学校依恋是学校氛围影响技术成瘾的中介变量。在方程3中,学校氛围对技术成瘾的效应依然显著(β=-0.16,t=-3.48,p<0.01),因此,学校依恋在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方程4中,自我控制×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β=-0.12,t=-2.62,p<0.01),说明自我控制对学校依恋与技术成瘾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调节效应△R2为0.013,额外解释了1.3%的变异,使解释率由 17.3%提高了18.6%。

表2 大学生技术成瘾模型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趋势,按自我控制的Z分数为1和-1进行分组,Z分数为1的是高自我控制组,Z分数为-1的是低自我控制组,在此基础上,绘制调节作用示意图(见图1)。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影响如何受到自我控制的调节。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影响大小可以看直线斜率,它衡量了学校依恋每变化1个标准差,技术成瘾变化多少个标准差。简单斜率检验表明[35],当自我控制水平较低时(如自我控制标准分等于-1时),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不显著 (β=-0.034,t=-0.221,p> 0.05)。学校依恋增加1个标准差,技术成瘾仅下降0.034个标准差。当自我控制水平较高时(如自我控制标准分等于1时),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β=-0.368,t=-2.793,p<0.01)。学校依恋增加1个标准差,技术成瘾下降0.368个标准差。

4 讨论

研究表明,学校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技术成瘾的重要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14]。本研究在验证直接联系的基础上,构建并检验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学校氛围对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影响机制。

图1 自我控制对学校依恋与技术成瘾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学校依恋对大学生技术成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23]。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学校依恋在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中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从自我决定理论来看,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关系需要。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更可能投入到学校中[36],更倾向于与学校倡导的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37];当学校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这种基本心理需要,学生则更可能出现学习动机弱、学业表现差等问题[38]。社会控制理论也认为,个体与学校的情感联结是个体发展的保护因子[39]。这种联结使个体努力遵循社会期望,从而避免不良的发展结果。因此,那些与学校建立起良好依恋的大学生更可能努力实现社会期望,从而减少出现技术成瘾等问题行为。这一结论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支持了“情境—过程—结果”模型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

本研究还进一步检验了自我控制是否调节了学校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产生影响的中介过程。对这一中介模型进一步拓展,增加了“何时”更强或更弱的限定条件。结果发现,自我控制是大学生技术成瘾的保护因素,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同[26]。更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对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具体的调节点位于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学校依恋与技术成瘾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当自我控制水平较低时,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不显著。当自我控制水平较高时,学校依恋对技术成瘾的效应显著。相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显著。也就是说,自我控制与学校依恋交互时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40]。这一结果也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的促进假说,而非排除假说[27]。也有的研究将学校依恋看作是社会控制,探讨个体的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相互作用的交互模式[20]。相关研究也已经证明,积极社会联结对问题行为(包括饮酒、品行问题、犯罪行为等)的负向预测作用会依赖于个体的自控水平[41]。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任何依赖和成瘾行为都会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对于丰富学校氛围影响技术成瘾的内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技术成瘾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应重视学校氛围对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影响,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感知学校氛围水平。通过采取适当干预措施,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降低大学生技术成瘾的水平。其次,本研究发现,学校依恋在学校氛围对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而自我控制对这一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学校依恋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从而增强大学生抵制技术成瘾诱惑的能力。

5 结论

学校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技术成瘾的重要因素。

学校依恋对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学校依恋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控制的调节,相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显著。也就是说,学校氛围对技术成瘾的影响是一种有调节的中介过程。

1Salehan M,Negahban A.Social networking on smart phones:W hen mobile phones become addictive.Compute Human Behave,2013,29(6):2632-2639.

2Mark G.Technological a ddictions.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1995,76:14-19.

3Chóliza M,Echeburúa E,Labrador F J.Technological a ddictions:Are t hese the n ewa ddictions?Current Psychiatry Reviews,2012,8(4):290-291.

4中国青少年研究课题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6):5-29.

5Kim E J,Namkoong K,Ku T,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game addiction and aggression,selfcontrol andnarcissisticpersonalitytraits.European Psychiatry,2008,23(3):212-218.

6Turel O.Integrating technology addiction and use:An e mpirical i nvestigation of a uction u sers.MIS Quarterly,2011,35:1043-1062.

7雷雳.青少年“网络成瘾”探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5):554-560.

8董海军,杨荣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需求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4,(4):15-19.

9Prochaska J O.Multiple h ealth b ehavior r esearch represents the future of preventive medicine.Preventive Medicine,2008,46(3):281-285.

10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等.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3):305-311.

11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12Hoy W K,&Hannum J W.Middle school climate: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health and student achievement.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7,33:290-311.

13Jia Y,Way N,Ling G,et al.The influence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hool climate on socioe motion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A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dolescents.Child Development,2009,80:1514-1530.

14杨雪,王艳辉,李董平,等.校园氛围与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自尊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541-551.

15Hill LG,&Werner NE.Affiliative motivation,school attachment,and aggression in school.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6,43:231-246.

16Connell J P,&Wellborn J G.Competence,autonomy,and relatedness:A 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selfsystem process.Minnesota S ymposium on C hild P sychology,1991,23:43-77.

17Magnusson D,&Stattin H.Person context interaction theory.In W Damon,&R M Lerner(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1):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New York:Wiley,1998.

18Ross D P,&Buriel R.Socialization in the family:Ethnic and e cological p erspectives.In Damon W,& Lerner R D.(Editors-in-chief)and Eisenberg,N.(vol.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3):Social,emotional,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Hoboken,NJ:Wiley,2006,6:454-456.

19Bronfenbrenner U,&Ceci S J.Nature-nurture reconceptualized:A bioecological model.Psychological Review,1994,101:568-586.

20鲍振宙,张卫,李董平,等.校园氛围与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61-70.

21Roeser R W,Midgley C,&Urdan T C.Perceptions of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arly adolescents’psychological andbehavioral functioning in school:The mediating role of goals andbelong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6,88:408-422.

22Cemalcilar Z.Schools as socialisation contexts: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chool climate factors on students’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Applied Psychology,2010,59:243-272.

23BondL,Butler H,Thomas L,et al.Social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in early secondary school as predictors of late teenage substance use,mental health,and academiCoutcomes.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7,40(4):357-357.

24Duckworth A L.The significance of self-contro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1,108:2639-2640.

25孙国庆,于妍,罗正里,等.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自控力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9):1078-1080.

26何灿,夏勉,江光荣,等.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58-60.

27王艳辉,张卫,彭家欣,等.亲子依恋、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09,(5):56-61.

28Henry K L,&Slater M D.The contextual effect of school attachment on young adolescents’alcohol use.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7,77:67-74.

29Tangney J P,Baumeister R F,&Boone A L.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s,andinterpersonal suc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4,72:271-322.

30许有云,周宵,刘亚鹏,等.学校氛围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5):860-863.

31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319-323.

32Charlton J P.A f actor-a nalytic i nvestigation of Computer‘a ddiction’and e ngagement.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2002,93(3):329-344.

33温忠麟,刘红云,侯杰泰.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4温忠麟,侯杰泰,Herbert W.Marsh.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心理学报,2008,(6):729-736.

35Dearing E,&Hamilton L C.Contemporary advances and classic advice for analyzing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variable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06,71(3):88-104.

36Furrer C,&Skinner E.Sense of relatedness as a factor inchildren’sacademicengagement and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148-162.

37Watson M.Learning to trust.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3.

38Deci E L,Vallerand R J,Pelletier L G,et al.Motivation and education: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25-346.

39McEvoy A,&Welker R.Antisocial behavior,academic failure,and school climate:A critical review.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2000,8:130-140.

40李董平.多重生态学风险因素与青少年社会适应:风险建模与作用机制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1Loukas A,Roalson LA,&Herrera DE.School connectedness buffers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family relations and poor effortful control on early adolescent conduct problems.Journal of ResearchonAdolescence,2010,20:13-22.

School Climate and Technology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A Moderated M ediation Model

Zhang Jinjian
(Center for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

A sample of 446 college students was recruited with the school climate questionnaires,school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s,self-control questionnaires and technology addiction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School climat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 addiction;(2)School attachment played a part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chool climate and technology addiction;(3)Self-control moderated the mediated path through school attachment.The indirect effect was much stronger with high self-control than those with low self-control.In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school climate on technology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a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school climate;technology addiction;school attachment;self-control;college students

江苏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4SJD407),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SBXLKTYJ13015)

张金健,女。Email:yyz@cumt.edu.cn

猜你喜欢

调节效应问卷
方便调节的课桌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汽油机质调节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