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与专精
2016-10-20王强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老舍说:“一个作家,虽不必是一部百科全书,但必须知识丰富。天下几乎没有和作家不相干的事情。”
有人说,我不是作家,学习太多的知识会影响特长的发展。
这两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本作文题有两则材料,分别谈及“博”与“专”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从“百科全书”“知识丰富”以及“特长”等关键词中提炼出作义的核心话题。从立意上讲,学生可以为“博学”立论,也可以为“专精”张本,还可以论“博”与“专”的辩证关系。
学生首先要从材料中准确提炼出话题,把握写作方向。诸如以“学习与实践”“知识的力量”“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作家的修养”为话题的作义,偏执于材料的一隅,对“博与专”这一对主要矛盾视而不见,都是一叶障目,只抓住了材料的局部信息,没有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还应该注意立论务必要鲜明。如果时而谈博的重要性,时而又谈专的不可或缺,时而又转回来谈博,通篇没有详略,没有重点,不能集中笔墨,就会给人观点混乱、不知所云之感。
另外,由于“博与专”话题本身比较宽泛,所以从选材来说,学生结合某个领域发表看法,比较容易驾驭,文章也会比较充实,比如作家成长的博与专、教育取向的博与专等。当然,学生也可以从话题本身人手,结合论据加以阐释。
学生如果能结合当前的社会问题展开论述,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有的学生谈及当前高等教育过于重视专精,忽略了广博,而中学教育科目太多,不重视特长;有的学生援引儒家“君子不器”的传统观念,反思当下人才观过于工具化的问题。这些可谓立意高远,颇有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本作文题简洁明快,考查学生基本的立论、使用论据以及初阶论证能力。话题实在而切近现实,具有广阔的探讨空间,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展示才华。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1.雨果與《巴黎圣母院》
运用示例
知识广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便会有一种厚重感。法国的雨果是一位大文豪;理论上,他既不是一位建筑学家,也不是一位史学家。然而,他却把自己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对建筑中的精华的厚爱,以及对建筑被某些历史事件毁灭的沉痛之情,全都在一本《巴黎圣母院》中表达无遗了。在作品中,他对各种建筑,如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都有所反映。他还指出,司法宫是法兰西最早的王宫,堪称卢浮宫长兄。这样恢宏的建造却毁于一场故意点起的大火!他不无沉痛地分析说,若不是“拉瓦伊阿克刺杀亨利四世”,司法宫的档案室里就不会存着这起事件的档案,拉瓦伊阿克的同党也就不会处心积虑地想毁掉这些档案,以至于不顾一切地纵了火。而写这本书的人,也就不必向人赘述司法宫这些恢宏华丽的细节,读者尽管自己去看就好了。雨果对每一种建筑的灵魂的深谙、对司法宫的了解、对历史精准严密的层层剖析,让读者叹为观止;读到文末,一栋伟大的建筑被毁灭的理由竟可以如此荒诞,也不免让任何有情怀的读者都扼腕叹息。可是,几个世纪以前的司法宫的原貌,不可能为雨果眼见,大火的前后经过,雨果也不可能亲历。这样经久不衰的伟大作品的诞生,与雨果的学识广博怎能没有关系呢?
(人大附中高二姜雨欣)
2.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博学人生
运用示例
博学可以使我们拥有一颗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可以使我们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找准自己心灵的方向。陈寅恪,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博学的人”,自幼饱读诗书,后远赴重洋,游学二十三年,却视那一纸文凭如粪土。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却总是微微一笑,不予回应,只因他心中一直有着对国学的热爱和追求。
博学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从不同的方面来挖掘生活的意义所在。作为“鸿儒通才”,陈寅恪先生在历史、古典文学和语言方面都颇有研究。他将这些研究知识的工具彼此相融汇,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国学研究体系,这在中国学术史上空前绝后。
博学也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价值,从而明哲,从而感悟,从而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最大化地发展自我。陈寅恪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自由,从未写过谄媚文章,从未无感而发“遵命”写作。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最宝贵的品质。
(人大附中高二刘芷含)
学生作文
深与广
赵崇霖
正如老舍所说,天下几乎没有和作家不相干的事情,所以作家需要知识丰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成为作家的标准强加在每个人身上。人们普遍认为全面发展才是好的,偏科必定会遭受鄙视。但在这力争“广”的潮流中,“深”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其实,深,尤为重要。
《福尔摩斯探案集》第一篇中,华生为读者开出了一份福尔摩斯的学识简表:文学知识——无;哲学知识——无;天文学知识——无;政治学知识——浅薄;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鸦片却非常熟悉;地质学知识—有限,但能一眼辨出土的种类;化学知识——精深;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想必以这样一份简历,在警局找工作都难,毕竟知识种类过于单一。但当华生问起他为何连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都不知道时,福尔摩斯答道:“你说咱们是绕着太阳转的,可是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转,对我的T作也不会有丝毫影响。人脑本来就像一问小小的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式各样的杂碎一股脑儿放进来。”事实上,对于福尔摩斯破的案子,那些标榜全才的警官都无能为力。
福尔摩斯在这里批驳了人必须有极丰富知识的观点。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却走入了要广不求深的误区,每个人都具备了相似的相对丰富的知识,却因为在专业领域没有深入而无法取得成功,最终碌碌无为。
日本如今的“寿司第一人”小野二郎想必会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寿司店的老板,他并没有投人大把时间在营销策略上。当对手学习商业技巧时,他将自己的十二分精力投入对寿司T艺的研究中去。看似简单无比的寿司在他手下仿佛成了艺术品。米要用非常重的压力煮…来,要保持和人的体温一致;章鱼需要手T按摩,使肉质更加细腻鲜美,而不是像橡胶一样的口感。寿司讲求“三分味道,七分手势”,为了让捏出的寿司团恰到好处,他连睡觉都要用白手套保护双手。其他寿司店用降价促销、套餐饮食、节日折扣等方式争抢顾客时,只有小野二郎心无旁骛。他没有让繁杂的经营知识干扰自己对完美寿司的追求。他全身心投入这一件事,最终在寿司界获得最大的成就。试想,小野二郎如果想要兼顾方方面面,不光做饮食,还研究包装产品、店铺装修、营销方法,那他怎会在寿司的做法上研究到如此深的地步,世界上又怎会有如艺术品般的寿司?小野二郎在同行追求广的时候选择了深入、专一,把握了成功的关键。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正所谓有舍才有得。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应钻研一项专长,主攻一个方向。的确,不可否认知识渊博的人更易融会贯通,丰富的知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人生的宽度。但在无涯的知识海洋中探索的同时,要记住深的重要性,不能被诸如“全面发展”的词语混乱了头脑,迷失了方向。不断纵深发展,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才能博得人生的辉煌。
教师点评
文章的论据新颖而精当,表现出小作者丰厚的积累。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丰富的细节,经过适度的剪裁,格外打动读者。如引用福尔摩斯的知识简表,简洁有力;对寿司制作过程精细而耐心的叙述,使人垂涎神往。本文另一个亮点在于立论的中正严谨,并非非黑即白式地肯定“深”否定“广”,而是在肯定了“广”的意义之后,高屋建瓴地论说“深”的价值。
(解村)
通才,时代的召唤
徐嘉翼
老舍说作家必须知识丰富,知晓天下;而有人说自己不是作家,认为过多的知识会影响特长发展。前者更推崇如作家般知晓天下的通才,而后者则认为掌握且精细于一方面的专才更有价值。二者都不错,然而纵观当今社会,不难发现,时代的天平更偏向通才,当今已然是一个呼唤通才的时代。
在风云变幻、诸多事物被联系得更加紧密的今天,仅仅专于一方面的知识或技术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无论是发达国家综合基础大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还是中国全面发展的号召与教育不分义理的设想,甚至是娱乐圈的多柄发展,无不彰显着一个道理:海纳百川的胸怀、纵观天下的眼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勇于挑战不同任务的魄力已成为在时代中脱颖而…的品格。俗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实际上形象地向人们揭示了“知识掌握的数量多、范围广将受用终生”的道理。而拥有这种眼界和能力的通才,能在社会中联系紧密的行业中发光发热,学以致用,拥有比专一性人才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这种通才势必会成为时代的宠儿。
同时,通才的出现不仅是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肯定,更是国家的迫切需要。拥有多元知识和能力的通才往往比专才更能高效地创造价值。许多时候,一个通才可以解决几个专才合力才能破解的问题。就用作家举例,一个单精通茶道的人、一个单精通文藻的人、一个单精通曲艺的人都不能写出《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义学经典,而一个既有义学修养又深谙茶道曲艺的曹雪芹却做到了,用一个通才的广博留下一本千古奇书。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工作生活、国家运行中,也再次说明了通才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才既然是“才”,就说明其在多个领域内都要有一定的成就与造诣。那种什么都一知半解的人,不仅不能算通才,甚至根本算不上人才。
由此可见,把握时代的脉搏,响应时代的号召,尽可能多地汲取各方面知识,在能力可达的情况下深入细化地加以理解,并最终抓住机会,将其付诸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成为真正的通才和时代的主人。
希望能有更多的通才涌現!
教师点评
写文章要有现实意义,要言之有物,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是也。本文的可贵之处正是作者的时代意识。文章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不分文理的设想以及娱乐圈的多栖倾向,归纳出“呼唤通才”的时代命题。进而又对通才的意义,以及什么是真正的通才加以说明,目光敏锐,思路清晰,非善思博学之人不可得。谈古在于论今,作者能够突破学校生活与书本知识的局限,展望前沿,可谓见识不凡。
(王强)
长柱原理
孙景波
有人说,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人要全面发展,力求成为一个浑网的水桶。而我却认为,最长的那根柱梁,决定了人能够撑起多高的殿堂!而这最长的柱梁,无疑是人的特长。
什么是特长?我数学考80分而语义考90分,就能说我的特长是语义吗?否!特长,是超于常人的某一种或某一方面的能力。在普通的考试之外,更能博览群书,热爱义学,热爱写作,并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算作特长。这样的特长,对人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有人以为老舍的成功在于涉猎广泛的文化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正是因为其内容之丰富,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才为人所称道。在我眼里,他们的特长正在于文化。老舍为什么不经商?曹雪芹为什么不入仕?他们正是将全部精力投入自己文化与写作的特长中去,才得以成功。
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的今天,人们更需要发挥特长,全身心投入某一领域中去有所建树。相比于从前,知识量大幅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在今日,又有谁敢说自己能通达全部领域呢?即便是智商高于常人的爱因斯坦也只在物理学中有所突破。如果要求每个人都面面俱到地学习,也许就没有了钱学森、邓稼先,今天的生活也无法想象。社会分工日益明确,我们需要的是统领行业的精英,而不是“全能”的庸才。
古往今来,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天才被湮没。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不找准目标而去追求全面,便无暇去理会特长。“无暇”,因为这两个字,多少本应大放光彩的精英混迹于人群之中,多少本应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楼宇被抹平于市井之间,痛哉!
因此,发掘特长,尊重特长,并积极追求特长,发挥特长,才能使人出众,获得成功。发挥好特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
我期待有一日,神州大地一片楼宇辉煌。
教师点评
为博学摇旗易,为专精呐喊难。本文作者正是要突破一般的见解,一吐胸中真意,为神州呼唤杰出的专才。“短板效应”本是老生常谈,然而作者却能从中受到启发,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一个“长柱原理”,形象易懂,一语中的。值得称道的是,本文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运用自然,丝毫没有障碍隔膜之感。作者以真情、真心、真思想贯通全文,故而能以典故来做“我”之注解,“左右逢源”。写文章当有一“我”在,以“真”运笔,方能出言有力,气脉酣畅。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