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甸县梭山镇冬早蔬菜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措施

2016-10-18罗勇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罗勇

[摘要]梭山立体气候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大部分区域都适合种植蔬菜,在正常季节人们生活中所需蔬菜基本是自给,正常季节以外大部分向外运进来,目前冬早蔬菜有一定规模种植,但结构单一,种植管理粗放阻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本文认真分析当前冬早蔬菜生产现状和前景,提出发展措施及对策,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蔬菜发展 现状分析 前景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39-01

1.蔬菜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

梭山常年种植各种蔬菜面积达8000亩,其中冬早蔬菜面积达2000亩。但种植非常零散,管理粗放,产量低,产值不高。目前,全镇主要种植的冬早蔬菜有:冬早玉米、菜豆、西红柿、辣椒、生姜等。由于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亩产值高低不一。如冬早玉米,一般种植水平亩产在500-900kg,高产水平可达1500kg以上,平均亩产值在2800元以上。菜豆平均亩产650-800kg,生姜平均亩产800-1000kg,亩产值均在3000元以上。亩均产值比大面粮作产值高1-3倍。蔬菜作为梭山镇的传统作物,也是全镇的优势产业,在全镇种植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前些年受交通、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农民增产不增收,产业优势得不到显现。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比较畅通,交通也得到改善,全镇蔬菜产业仍然发展比较缓慢,具不完全统计,每天从县外运进来销售的蔬菜8000斤左右,从县外运进来的所有蔬菜,梭山镇都能种,试想梭山镇农民生活中所需蔬菜基本能基本保证自给,又能节约多少开支,如果充分发挥蔬菜的优势作用,发展成产业向外销售,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而且梭山蔬菜没有污染,是相当环保的绿色食品,从价格上比从外地运来的要高20%左右,所有买蔬菜的都要梭山本地的,由于江边河谷区一带的农户自发种植冬早蔬菜供给梭山集镇市场外,其他区域(主要以二半山区一带为主)则多数种植夏秋常规蔬菜,由于种植面积较大,秋冬季节蔬菜充足,加之没有组织向外运输销售,就梭山本地市场来说,需求量也不大,因此,这一区域的农户种植蔬菜都是满足自食和饲养家畜。从而形成了种植蔬菜的经济价值不高。该区域光、热、水自然条件较好,具备了发展冬早蔬菜的有利条件。而且该区域的大部分农户都有种植冬早蔬菜的习惯,所以,从梭山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向产业化发展,才能使农民提高经济收入。

2.冬早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商品意识淡薄

大部分有知识有劳力的人,都想着到外面务工找钱,在家的都是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或者是老人妇女儿童,所以把种植蔬菜作为种植业中一项附带产业,种植蔬菜主要为了自给,认为几棵白菜、几个辣椒找不到几个钱,并且种植蔬菜既使运到市场上卖,也只能作为购买家庭中的生活平常品的补贴,没有把蔬菜作为一项增收的产业来看。

2.2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一些地方种植蔬菜均是靠天吃饭,农户灌溉条件太差,基本上靠人力挑水浇灌,生产成本高,而且比较费工费时。因此,多数农民都存在“种在地、赏在天”的这样一种经营思想。

2.3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

梭山地处偏远,本地蔬菜市场占有率小,没有任何组织或企业与外面的市场衔接,无市场需要引导,蔬菜种植形不成规模,加之蔬菜品种单一,农民种出来也卖不到好价格,种植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不够,对新科技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守旧,耕作方式传统,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生产出的蔬菜在质和量上都较落后,参与市场竞争力弱,商品率低。

2.4投入较少

蔬菜种植投入不足体现在:一是品种退化,多数农户自留种子,没有投入更换新的、好的蔬菜品种。二是在购卖肥料和农药方面投入较少。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2.5政府组织引导较弱

虽然梭山镇党委、政府把蔬菜种植作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但政策措施不细,行政力度不够,发动群众面窄。同时在行政引导和市场带动这两个方面缺乏可操作性措施。

3.发展冬早蔬菜的有利条件分析

3.1自然资源优势

梭山镇地处牛栏江流域低热河谷地区,有4个行政村年均气温高于18℃,无霜期24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毫升以上,大于10℃有效积温6200℃,年日照时数850-10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89-90千卡/cm2。不论在光照、温度、降水等方面都能满足冬早蔬菜生长发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而且4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1.5万余亩,很多灌溉用水条件较好,对开发冬早蔬菜具备了土地和水资源。

3.2环保优势

当前,梭山镇境内无厂矿、无污染,种植出来蔬菜比较环保,价格也比外地的要高20%左右,都喜欢本地蔬菜,就为销售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生活中对市场观察,在秋末初冬和春末夏初季节,我乡的蔬菜尚不能自给,大部分蔬菜是从昭通运进梭山,每天几乎要销售4000kg左右,加上运费价格高,试想如果在本地产出这些蔬菜,满足了本乡的要求,就减少了资金外流,相对就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梭山油路的开通,又为梭山乡的市场打开了大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策措施

4.1加强领导,搞好种植区域规划

从梭山镇实际出发,认真搞好冬早蔬菜种植区域连片规划,重点以梭山村、埂底村、甘田村、黑石村为主,科学合理地布局好冬早蔬菜种植区域。同时,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层层抓落实,把冬早蔬菜作为全镇江边河谷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培育。

4.2增加投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要改变梭山镇的贫困面貌,一是增加投入扶持,积极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改善灌溉条件,多修沟渠、池塘等水利设施,提高生产力。二是引进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三是融合社会闲散资金投入蔬菜生产,为冬早蔬菜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3强化科技措施推广

—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首先必须转变农技人员的工作作风,建立学习型、工作型队伍,对农技人员思想教育要长抓不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到田边地角,办好冬早蔬菜样板、试验示范点。其次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狠抓冬早蔬菜的高產栽培,严格考核和奖惩,激励农技人员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树立热隋月艮务、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意识。把冬早蔬菜发展作为重点项目来抓,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二是引进蔬菜新品种,更换老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值。三是引进蔬菜种植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让广大群众掌握并应用生产中,发挥科技动力的作用。四是抓好冬早蔬菜田间管理,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有效防治好病虫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4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络

重点加大两个市场建设,一是昭通市内市场,主要以昭鲁市场、梭山周边集镇市场为主,建立销售点,扩大影响力,把优质冬早蔬菜供给城市居民。二是昭通市外市场,以四川、贵州等地为主,搭建销售平台,实行订单生产,直接向该区域城市供货。

5.加大对开发冬早蔬菜的宣传

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梭山开发冬早蔬菜的积极宣传,让外面的人了解梭山,外面的市场销售梭山生产的冬早蔬菜,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总之,梭山镇发展冬早蔬菜产业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紧迫任务,只要加大对冬早蔬菜发展的投入,引得进来,走得出去,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抓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建设,积极开发新兴适销蔬菜品种,以点带面、以片带面推动全镇冬早蔬菜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国内瑜伽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