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研究

2016-10-18高卷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六省生产总值格局

高卷

【区域格局与产业发展】

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研究

高卷

自从2004年起,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空间格局影响区域内的资源、人口、资金等流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部六省空间格局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经济空间呈现大集聚与大分散并存的空间特征,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格局持续加强的趋势,并且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已经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空间结构特征。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中部六省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周围其他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影响,其自身经济发展又能影响其他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应提升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加强落后区域政策支撑,推动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共享、开放、绿色发展。

ESDA模型;Moran's I指数;空间自相关;经济空间格局;中部六省

一、引言

2004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截至2014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施了多项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增长。但中部六省区域一体化还处在低水平,各省域经济竞争大于合作,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相似,中部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郑汴洛一体化区域,也有豫西、鄂西、湘西、赣南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因此,研究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有助于理解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自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国内众多学者从经济、产业、金融等角度利用定性、定量等方法研究了中部崛起战略、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基于经济增长方面,汤勇、李有生、杨胜刚等对中部六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及城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罗芳、邓羽、薛宝琪、张雅杰等研究了中部六省部分区域一体化和省域经济空间格局。基于建议对策方面,孙红玲、邓水兰、李跃辉等学者研究了中部六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有效加快中部六省城市群经济圈整合发展,提升中部六省城市辐射力,促进中部崛起快速发展的建议。

国内学者对中部崛起的研究为后续学者更进一步研究中部六省提供了诸多参考和启发。在认真分析以前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存在定性研究偏多而定量研究偏少现象。对中部六省经济空间的研究还比较少。经济空间研究能够揭示区域内经济空间结构与相关性,从更深层次分析区域内经济特征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定量方法,研究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以期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能有所帮助。

二、研究对象、方法与数据

(1)研究对象。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与江西。本文以中部六省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不仅样本大小适中,而且数据易搜集,并以2011年以前中部六省行政区规划为标准,把市州及省直管市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济源市部分数据缺失,故把济源市与焦作市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因此,本文以中部六省87个地级市州作为单元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运用Arcgis、Geoda工具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利用中部六省市州数据,研究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绎过程及趋势,经济空间相关性等。

(3)数据来源。文中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2—2015年)和中部六省统计年鉴,其中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等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县域经济数据计算所得。

三、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

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的经济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数量、区域面积等。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既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又能衡量经济规模与集中度,是比较适合作为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特征的指标。本文利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研究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的指标。

本文选择了2001—2015年中部六省市州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分位数分类法,研究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时,主要采用间隔法。间隔法能反映较长时间内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本文以每5年选择一个截面样本,即选择2001、2005、2009年和2013年共4个样本。

根据分位数分位法的使用要求,首先要验证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分位数分类及等间距分类法。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分的散点图检验知,样本数据符合显著的线性分布,比较适合分位数分类。

为了研究中部87个地级市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首先,利用Arcgis与Geoda软件选择四分位数(Quantile)法绘制出2001、2005、2009、2013共四年中部87个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空间分布图,以间隔4年(间隔法)反映中部87个地级市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其中以颜色标记中部六省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黑灰色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区域,深灰色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次高区域,灰白色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比较低的区域,白色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区域。2001年第一分位数与第四分位数分别为4277.13与17882.00,2013年第一分位数与第四分位数分别是2001年的6.20倍与5.59倍,反映了2001—2013年间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增长。通过每隔四年的变化,分析中部87个地级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反映了经济快速增长,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

从图1知,2001—2013年,中部87个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四幅图都分别反映了晋东南、豫北、豫中、鄂中、湘北、湘中、皖南一直是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倒“卜”型,即太原、郑州、武汉、长沙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纵轴,武汉、合肥沿长江经济区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横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领先于中部六省的其他区域,并且这些区域相连接,构成了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带。进一步分析,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合肥等区域,是中部六省的交通、人口、产业集聚区,集聚了中部六省最多的人才、资本与资源,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规划区。其次,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区域位于晋西北、豫东豫南、皖北、鄂西、湘西与赣中南大部分区域。晋西北位于中部六省的边缘地带,发展机遇较少,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中。豫东、豫南与皖北为大片经济发展落后区,该区域一直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是国家限制开发建设区,加上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大,故一直是中部六省人均GDP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鄂西、湘西与赣中南大部主要为山区,并且位于中部六省边缘地带,其交通不便、经济基础不好、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经济开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这些区域的人均GDP较为落后。最后,中部六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空间格局图颜色逐渐加深并且深色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反映了中部六省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说明了中部六省地级市经济空间格局呈现显著集聚状态。此外,深灰色主要分布在深黑色外周,体现了深黑色区域经济对深灰色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武汉对其自身东北部的经济辐射能力较弱,呈现出白色区域。南昌由于自身经济规模小,对自身周围的经济辐射能力不强,其自身外围地级市区域三面皆是白色低收入区域。太原也由于自身经济规模小,对自身北边的地级市区域经济辐射较弱的经济空间格局特征。以上分析主要说明了三点:第一,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峰”现象,其中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省会城市为区域性经济空间格局的峰值区域;第二,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随时间由峰值区域逐渐向外辐射延伸,不同方向出现经济选择性辐射现象,呈现出不同等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空间格局;第三,中部六省经济地级市经济空间格局由于经济辐射,随着时间发展,由孤立峰值区域演化为连绵成带状的经济空间格局。

图1 2001、2005、2009、2013年中部六省市州人均GDP空间分布

整体而言,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集聚与大分散并存的空间特征,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继续加强,长株潭、武汉城市圈、晋东南与豫西北、豫中、昌九(南昌九江)、皖南形成了显著的区域经济大集聚空间特征。晋西北、豫南、豫东、鄂西、湘西、皖北和赣中南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大分散的经济空间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反映了中部六省地级市经济空间格局快速外延的特征,主要反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体现了中部六省地级市经济空间格局逐渐趋于平缓的空间特征,主要反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趋同效应。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同效应反映了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趋同现象与全面均衡发展趋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空间格局的演化说明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已经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空间结构特征,省会城市是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点,省会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带动了周边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中部六省经济空间相关性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本文又对中部六省经济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有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需要考虑样本的空间权重,根据空间权重的不同,则不同的相关性指标准确度会有差异。

1.空间相关性分析指标及公式

一般常用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标有Moran’s I指数、Geary’s C系数与Getis’G系数。本文主要采用Moran’s I指数方法进行研究,Moran’s I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i是研究对象区域内地区总数,Wij是空间权重矩阵(例如地区i和地区j是否相邻设定为Wij:地区i和地区j相邻时,Wij=1,地区i和地区j不相邻时,Wij=0);xi和xj分别是地区i和地区j的属性;,是属性的平均值;是属性的方差。

Moran’s I指数I一般被当作是观测值和观测值的空间滞后之间的相关系数。变量xi的空间滞后就是xi在邻域j的平均值,其定义为:

通常,Moran’s I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之间,指数I大于0表示正相关,指数I的值越接近1时表明越相似的属性集聚在一起,例如高值与高值相邻,低值与低值相邻;指数I小于0表示负相关,指数I的值越接近-1时表明越相异的属性集聚在一起,例如高值与低值相邻,低值与高值相邻;指数I接近于0表明区域属性是随机分布的或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此外,也可以用统计检验值来判断空间相关的显著性,以0.05的显著性水平为例,当Z(I)值大于1.96时表示空间正相关并且显著,当Z(I)值小于-1.96时表示空间负相关并且显著,介于-1.96和1.96之间,表示空间不相关,即空间相关性不显著。

2.中部六省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本文利用Geoda计算出了2001—2015年空间自相关的Moran’s I指数。为了数值处理的简化,采取中部六省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数的形式,作为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数据。利用Univariate Moran’s I方法,计算中部六省地级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

表1 中部六省人均GDP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2001—2015年)

由表1可知,2001—2015年中部六省经济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全部大于零,根据空间相关性分析,中部六省地级市的区域经济水平受到了自身周围其他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影响,其自身经济发展又能影响其他地级市区域经济的发展,说明中部六省地级市区域经济即存在较高的依赖性与较强的空间外溢效应。此外,结果也显示中部六省全局空间存在显著正自相关,地级市区域经济存在空间集聚的特征。

五、建议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六省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从经济空间的视角,对中部六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趋势的分析,发现中部六省地级市经济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达集聚区与经济落后集聚区的集聚现象,导致了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增大,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中部六省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地级市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外溢出效应。因此,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应重视以下建议。

1.推进中部六省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部六省全部位于“一带一路”区域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往西连接了成渝经济区,往东毗邻长三角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中部六省的主要区域,不仅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而且承担着推进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中部六省应利用好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机遇,推进中部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河南、山西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河南、山西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河南、山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此外,中部六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区域,承担着促进“一带一路”一体化发展的任务。郑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的交通枢纽,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交通枢纽,而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组成了郑州与武汉两大交通枢纽的交通运输通道,便捷的交通不仅加快了中原经济区与武汉城市圈的融合与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快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沿着交通通道进行点轴开发,促进“一带一路”的融合发展。

2.加强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外围区域促进全面协调

省会城市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其经济辐射能力较强,并且中部六省含有多个促进中部六省全面发展的国家级区域性战略。主要有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级区域性战略等,要进一步促进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加快发展,提升省会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促进中部六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诸多战略,主要有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等。这些发展战略旨在一方面加快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快中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以达到促进中部六省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中部六省应当充分利用区域差异性战略,根据中部六省区域经济集聚性与空间性,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中部六省全面协调发展。

3.加快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的关键。要针对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加快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边远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一方面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鼓励经济落后地区加快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能够加快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和有利于保护边远地区生态环境,而且也能够增强中部六省产业集聚,进而形成集聚经济,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竞争力,推动中部六省经济共享、快速发展。

4.优化中部六省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些年,随着文化旅游产业需求快速增加和消费经济快速发展,中部六省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相关产业经济。中部六省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而且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部的恩施、湘西、张家界、神农架、宜昌、怀化、洛阳、南阳、赣州等区域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中部六省应当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吸引投资,着力发展旅游经济与绿色生态经济。通过促进中部落后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够为中部六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中部六省劳动力优势,培育中部六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中部六省经济开放、绿色发展。

[1]喻新安,杨兰桥,刘晓萍,等.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的成效、经验与未来取向[J].中州学刊,2014,(9).

[2]汤勇,汤腊梅.区域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中部地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地理,2014,(4).

[3]李有生,胡洪力.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对中部六省内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6).

[4]杨胜刚,朱红.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2007,(5).

[5]罗芳,高卷.中部崛起视角下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6).

[6]邓羽,刘盛和,蔡建明,等.中国中部六省城市影响范围划分方法的比较[J].地理研究,2013,(7).

[7]薛宝琪.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3,(1).

[8]张雅杰,金海,谷兴,等.基于ESDA-GWR多变量影响的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5,(3).

[9]孙红玲.中心城市发育、城市群形成与中部崛起——基于长沙都市圈与湖南崛起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

[10]邓水兰,刘雪斌.加速中部六省城市群经济圈整合的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11]李跃辉,王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2,(3).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rend of the Economic Spatial Pattern in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Region

Gao Juan

Since 2004,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tha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pattern.Economic spatial pattern affects the resources,population,capital and so on,which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pace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area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space of the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has large agglomeration and large disperse,the regional economic spatial agglomeration pattern continued strengthening,and in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China economic spatial pattern has formed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incial capital city.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entral region of the prefecture level city has been affected around other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and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affects other prefecture level city.So the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produces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Therefore,we should enhance the economic radiation capacity of provincial capitals,strengthen the policy support of backward regions,promote the economic coordination,sharing,opening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ESDA Model;Morans’I index;Spatial Autocorrelation;Economic Spatial Pattern;Central Region

F019.3

A

2095—5766(2016)05—0130—06

2016—07—08

高卷,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柳阳)

猜你喜欢

六省生产总值格局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格局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我的“六省”颐养法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本地生产总值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