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微小切口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10-16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523000叶立青孙宏武卢沛林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523000)叶立青 孙宏武 卢沛林
小儿疝气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以腹股沟斜疝较为多见,男童多于女童,发病率占1%~2%,该病常见的症状为疼痛、肿胀,若出现嵌顿则疼痛加剧,由于小儿心智不成熟,在疼痛的状况下容易引起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甚至发生坏死及肠梗阻的现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1][2][3]。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其中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给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里带来巨大的痛苦。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且术后恢复快,并未造成美观上的影响,已成为现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术式[4][5]。本院从2010年8月针对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实施小儿疝腹横纹微小切口,取得满意效果,现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使用腹横纹微小切口的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传统手术术式治疗的4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8月45例使用腹横纹微小切口治疗的单纯性单侧腹股沟疝需手术患儿,年龄最大11岁,最小8个月,左侧腹股沟疝21例,右侧腹股沟疝24例。对照组选取45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单纯性单侧腹股沟疝需手术患儿45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岁,左侧腹股沟疝16例,右侧腹股沟疝29例,对急诊嵌顿疝、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基础疾病等不纳入研究。
1.2 诊断标准 符合《小儿腹部外科学》[6]中小儿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制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符合小儿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13岁;③符合手术适应症,且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依从性强,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1岁或>13岁的患儿;②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的患儿;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睾丸肿物、有腹部与腹股沟手术史者;④不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1.5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于患侧腹股沟内侧上1cm处,平行做3cm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外斜肌前鞘,钝性分离各组织及精索,定位并找到疝囊,分离疝囊至疝囊颈部后行高位结扎。
观察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术式进行治疗。于患儿的下腹部横纹处顺横纹做2cm左右的切口,充分保护精索,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外环口处,沿外环钝性分离寻找疝囊。定位并确定疝囊位置后,分离至疝囊颈部腹膜外脂肪处,将疝囊和还纳内容物提起,旋转疝囊壁一周,回复后予以高位缝扎。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
1.7 疼痛的评价标准 疼痛评分主要采取Prince Hence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代表疼痛的程度越大,其中0分:患者在咳嗽的时候没有疼痛感;1分:患者咳嗽时出现疼痛,当平静时没有;2分:患者在深呼吸时可有疼痛感;3分:患者在平静时可有疼痛感,但程度较低;4分:患者在平静时即有剧烈的疼痛。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收集的数据资料均妥善存档,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分析。本研究中计量资料数据正态分布资料采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遵循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性,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患儿在住院期间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比较 结果显示: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满意度比较
附表2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比较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由于腹膜鞘状突不闭合或不完全闭合导致腹股沟疝的形成[7]。小儿在嬉戏、哭闹的时候腹压升高,使腹部内容物进入到腹股沟当中,形成了腹股沟疝[8]。目前手术治疗还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其中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美观度差,且患儿术后康复较慢[9]。近年来随着微创术的不断发展,我院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我们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手术满意度,以评价小儿腹股沟疝腹横纹微小切口在临床应用中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采用腹横纹微小切口术式的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腹横纹微小切口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美观度好。
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术式的运用中我们观察到,要提高该手术术式的治疗效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当在充分了解小儿腹股沟局部的解剖学结构,组织与周围之间的关系,避免损伤了血管及精索等组织,降低因出血而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术后的感染及局部血肿的发生。在手术操作中不断提高操作医生的手术技术,快速寻找到疝囊并进行充分的游离直至腹膜外脂肪,避免复发。对于疝囊较大的患儿,寻找难度并不大,而对于疝囊较小的患儿则可以采取提拉的方法,轻拉精索,观察外环口的情况,准确的识别。在结扎操作时采用单纯结扎容易导致术后的滑脱复发,因此本研究均采用的旋转一周之后贯穿缝合结扎法,降低其滑脱的风险。患儿由于免疫力低下等特点,术后并发症的复发也应当重视,同时应当提高术后伤口的美观度。切口的愈合直接影响术后伤口的美观,因此在手术操作的时候应当轻柔分离精索,做到细心,避免术后局部血肿的产生及切口感染。另外选择内层可吸收羊肠线缝合,采用连续缝合,以更好的达到美观的效果。术后注意伤口的卫生,避免尿液的污染,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严防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当及时处理。综上所述,下腹横纹微小切口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大大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对患儿创伤小、术后美观度高,无需特殊的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