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种辩证关系”刍议

2016-10-15张磊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张磊

【摘 要】 文章阐释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种辩证关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人民军队既要具备打赢战争的能力,又要具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在高水平的国家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有保障的国家安全。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安全;非传统安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改革观。与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改革观相适应,在涉及稳定的国家安全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国家对于安全问题系统化、理性化的认知与判断,对于处理国家现实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什么样的安全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安全理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安全应对方法。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总体,意味着把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统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体系,统筹兼顾各种安全,避免不同领域安全相互矛盾、冲突、制约和干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处理好五种关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1]

一、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开放发展必须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家安全领域也是这样。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问题、安全与发展问题已经紧密融合、交织渗透在一起。当前我国国内安全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重点,国家内部安全压力重于外部安全压力。当前国家安全问题已经呈现出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的复杂态势,只有国内稳定才能有效地确保外部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内部安全” “外部安全”不可分割。习主席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2]这从内外结合的角度体现出对国家安全的全面认识。此外,在国家安全机制布局上也贯彻了辩证法基本原理。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架构设置中,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中担负国内职能的部委领导数量多于涉外部委。这种立足国内安全稳定,先内后外、内外互补的国家安全战略思路非常清晰。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内外安全,强调内部安全重于外部安全,富含“两点论”“重点论”的辩证思维。

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领土、主权、人口是国家组成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也构成了国家安全维护的最基本内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前所未有的宽广,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正在向海洋、太空、极地拓展,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哪里就需要有国家安全的保障,我国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还有领海基线12海里范围内的473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国土安全与主权安全密不可分,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强调,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3]由“领土安全”向“国土安全”提法的变化,表明我国对于国家利益、国家主权的认知更加清晰,更加深入。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一种具有新思路的国家安全观,“新”在哪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人民安全、国民安全上升到与传统安全重点关注的国土安全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安全理念上的新突破,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幸福之梦,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幸福程度。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上升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习主席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4],“中国特色”就体现在这里。

三、既重視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当前以环境气候、网络安全、传染性疾病问题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日益引发全球性的关注。所谓传统安全,是指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为特征,强调国家政权、主权和军事方面的安全。而非传统安全更关注“人的安全”,一般是指传统安全之外的非军事性安全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突出表现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分裂势力和恐怖活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提出,中国军队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5]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重视传统安全,意味着人民军队必须能够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强调重视非传统安全,要求人民军队必须具备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的能力。同时,军事战略的视野必须突破本土周边,放眼全球,军队既要具备打赢战争的能力,又要具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促进世界和平的能力,对于我军来说就是要增强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2015年4月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军队的安全观,强调坚持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国防和军队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做出的新调整、新变化。

四、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安全、发展二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邓小平同志以安全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安全的思想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同等重要,紧密关联;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有保障的安全。习主席在2014年5月召开的亚信峰会上指出:“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6]高水平的国家安全必然与高质量的国家发展相统一,高层次的国家安全表现为实现国家崛起的同时能够确保本国的可持续安全。采用武力手段崛起的近代国家,无一不是在一时表面繁荣的背后埋下必然失败的种子,“大国政治的悲剧”一次次上演。不同于“国强必霸”的陈旧冷战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必须通过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立足于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态势,党中央提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大刀阔斧地推动军队战略转型,为国家安全持续注入强大正能量,提供不竭动力。

五、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伴随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全球价值观正日益形成,国际社会共同建造“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领域的一个积极变化是大力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归根结底是安全共同体,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化了中国的和谐世界目标,“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7]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成为共同体安全保障的对象。中国的命运共同体主张,有助于国际关系良性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的实现,使有关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各类安全威胁与挑战时,能够得到更为可靠高效的援助与支持。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安全境界上表现出对人类共同安全的高尚追求。

當前,国际体系深刻变革和调整,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地区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等层出不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壮大,某些西方大国的焦虑感和敌视态度持续上升,试图采取战略围堵、经济压制、政治诋毁、文化渗透以及军事干扰等各类手段,处心积虑地牵制、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维护自身国家安全与推动人类共同安全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探求人类共同安全的一种积极努力与尝试,是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中美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2013年6月7-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达成共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通过全面深入的交谈,中美两国领导人确立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具体内容、内涵与目标要求。“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十四字目标和要求。尽管世界历史长河中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间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对抗甚至战争,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往来。合作导致双赢,对抗导致双输,敌对、战争则更没有未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只有通过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在多个领域中开展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双赢,进而促成全世界的“共赢”。“相互尊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相互尊重对方选择的制度与道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是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蕴涵了辩证法精髓,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新境界,对中国国家安全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 释】

[1][2][4][7]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4-16.

[3][5] 中国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人民网,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2028/396430/index.html,2015-5-26.

[6] 习近平谈多边事务:《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812/c385474-27447561.html,2015-8-12.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
组织与制度:应对“颜色革命”之策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安全分析
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习近平首提“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