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首提“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12-29萧辉等
萧辉等
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在我国呼吁已久,1997年我国就提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方案,因种种原因没能实施。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听取关于一年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改进作风工作。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标志着这一举世瞩目的机构开始正式运转。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表现在七个方面:
首先,习近平强调了国安委和改革的关系:国安委的设立既是对过去改革经验的总结,也是为了确保今后改革更加顺畅的一个保障性机构。它虽然并不实际参与改革工作,但是对国家内外安定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用一个形象的词来说,就是“安全之盾”。
其次,国安委的职能双向特定:对外维护主权安全,对内维护政治安全。这种维护“双安全”的表述在习近平的讲话中表现为,“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双重压力”是产生国安委的动力。
第三,国安委将有效应对未知风险。习近平表述为,“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未知的风险在对外而言,很可能是外部势力对中国主权挑战风险加大,中国海外政治经济利益可能受损;对内而言,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执政难度或将加大,网络文化等公民社会建设的不确定性也将提高。
第四,习近平坦诚目前的中国存在“安全困境”。国安委的设立说明中央加强权力的统一调度和掌控以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风险的挑战,避免巨大的沟通成本带来的“双安全”损失。这既有对过去国家安全工作反思的意味,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安委作用的厚望。
第五,在谈到国安委的职能时,习近平提到,“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这意味着国安委将承担或者部分承担、整合或者部分整合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即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和中央政法委的对外和对内职能。从党的层面来统领协调党政军群等各个层面的内外安全工作,并推动实施。涉及的部门将包括外交部、中联部、军方对外机构等外事部门;公安部、国安部等内务安保部门。涉港或者涉台部门的职能也很可能将统归国安委协调,因为这两个机构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此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委员会,由于涉及到民族和宗教问题,也将在此机构下协调相关事务。而人大和政协的相关内外机构,经济、群众等相关部门情况,肯定也将被统筹考虑。
第六,习近平提到国安委将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这意味着国安委在国家安全领域地位将无可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国家安全机构,拥有无可争辩的解释权和话语权,“集中”的优势明显。
第七,习近平提到国安委将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意味着“国安委”除了“集中”之外,也是一个“民主”的场所。它将是一个各部门沟通协调的平台,除了官方机构的协调应对之外,还将动用智库的作用来承担研究职能,为政情上下通畅提供必要的空间。这与习近平提到的协商民主的观点也有所契合。“解决”意味着中国的国安委将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可以解决重大问题。这说明国安委可从宏观上把握总体的方向和具体的范畴。同时职能细化到对某一项重要事务决策的决定上来。除了重大问题之外的安全问题细节,很可能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做出决定,因而可以分析,国安委的决策权高度统一。(综合新华网、《新京报》等萧 辉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