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击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016-10-14黄金盛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深刻性思考问题做题

黄金盛

教育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相关结论,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空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能只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而忽视事物最真实、最本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存在联系性.而数学学习是较为抽象的,基本上都是通过多种知识点推理和解决问题,学生要想理解问题,就要发散思维,灵活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概念、公式以及适用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律的内在含义以及相关外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有基本、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学习知识.了解一个定理知识的外延,包含如何产生这个定理,这个定理产生的相关条件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开发和挖掘.例如,在讲“函数”时,假设有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分别假设为x、y,首先限定x的变化范围,然后每确定一个x的值,就有唯一的y值与x值相对应,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把y叫作x的函数,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这样的字面解释,显然很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我们要对函数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比如,x和y之间是从属关系,y的值根据x的值进行变化.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深化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多角度思考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思维潜力是不可限量的,也是无法估计的.要让学生能够自由、轻松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要加强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道题目有多种解决方法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然后尝试运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在一个等腰△ABC中,它的两个腰长是相等的,但是在另外一条边上存在两个点,分别为D点和E点,已知从顶点到D点和E点的距离相等,求证D点和E点到这条边上两个顶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这道题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去证明,也可以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去证明.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及时反思

研究结果表明,人需要经常反思,反思能带给人动力和活力.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遗漏,总结做题的方法和规律,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解题遗漏重要信息、答题不完整、审题不全面等情况,导致失去一些不应该丢失的分数.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理解模糊,从而出现思维误区.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整地、正确地解答.

四、总结归纳

在思考问题时,学生常常很片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有些学生养成了生搬硬套知识点的坏习惯,遇到题目,只是查阅自己曾经做过相同的题目,或者看看学到的知识能不能有直接可以套用的,导致学习出现断节的现象.学生对各门学科以及各个阶段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只是盲目地应付考试,对很多定理都无法深刻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学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购买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忽视总结归纳自己做题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导致他们只会做相同或者相似的题目,而无法解决新的问题.在练习题目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回顾知识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总之,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辨是非,开阔学生的视角、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猜你喜欢

深刻性思考问题做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