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6-10-14孙艳红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面积创设情境

孙艳红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深化认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未来深层次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谈点体会.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特征

1.目的性明确.没有目的,学习就如大海泛舟毫无方向.有效的情境,必须要有目的性.目的性指向哪里,目的性表现在情境必须具有数学味,目的性表现在情境直接指向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目的性还表现在具体的问题与情境之联系,有目的性的情境旨在阶段性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向前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断丰富.

2.具有可及性.学习的过程,虽然说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但是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能够可及.如果教学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和发展的实际,那么教学情境再丰富也是无效的情境,无法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也无法到达预设的认识层次.

3.互动性强.虽然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学习并非学生孤立完成的活动.南通市提出了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方针,其核心理念就是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有较强的互动性,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策略

1.创设趣味性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笔者邀请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开展活动找兄弟姐妹(同一个月出生的),刚开始是估计差不多大的学生找到彼此并站在一起形成一组,然后每个小组对内部成员进行鉴别,不是同一个月的清除出队伍,另投他组.这样一个小游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合并同类项的程序,而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2.创设悬念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对于初中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制造“悬念”,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直接与数学学习核心内容相联系.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笔者提出一个带有悬念的问题:如果在不爬上旗杆顶端的条件下,我们想测量一下学校的旗杆有多高,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的思维向外发散,但是却思考不到点子上,怎么办?笔者直接切入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部分内容,课堂专注力明显提升.课堂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想到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下课带着学生实地测量,学生的认知、情感都获得提升.

3.创设过程式的探究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中包括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该注重过程体验,设置过程式的探究情境,将知识的发展过程有序呈现,在情境的指引下,学生学习获得的不仅有结论,还能了解到知识和规律的来龙去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与情感需要.例如,在讲“扇形的面积”时,笔者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体验规律形成的过程.PPT投影情境:在一大片草地上插上一根柱子,接着用一根长2m的绳子栓在柱子上,绳子的另一头栓在一只羊的身上.问题1:这只羊最多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在学生回答后,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这只羊的最大活动范围.问题2:给柱子加一道墙,这只羊只能在半个圆的范围内活动,思考: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又为多大?学生回答问题后,进一步追问.问题3:半圆的圆心角多大?问题4:如果圆心角没有180°,而只有90°呢?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又为多大?问题5:一个扇形与一个与其半径相同的圆有怎样的关系?圆心角有什么关系?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问题6:从圆的面积公式,你能类比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吗?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加上问题的引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推导扇形的面积公式,整个过程浅显易懂,配合多媒体不断缩小羊的活动范围,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认知逐步发展的规律.从学习实际来看,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得以有序展开,知识经验和过程方法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面积创设情境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巧用面积求坐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