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旅游文本英译文词汇特征及翻译研究

2016-10-12

关键词:汉英词频语料

熊 兵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基于语料库的旅游文本英译文词汇特征及翻译研究

熊兵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本文基于汉英旅游文本平行语料库和英文旅游文本可比语料库,对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特征及特定旅游词汇的汉英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旅游文本英译文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的词汇难度非常接近,前者比后者略低,但并无显著差异。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变化不够丰富,词汇重复率偏高,词汇密度略低,其信息量也略低一些,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明显偏低。旅游文本英译文中,对自然景观特别是山川河流的介绍占重要分量;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中,对城市景观及旅游设施的介绍占很大比重。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译者需加强对某些最常见的共核动词(如take,get)的灵活使用,并要特别注意对名词“home”及动词“offer”的灵活运用。另外,“scenic spot”并非“景点”一词理想的译文,“tourist spot”、“travel spot”及“beauty spot”比“scenic spot”更适合作为“景点”一词的对应译语。

语料库; 旅游文本英译文; 词汇特征; 翻译

一、引言

传统上,对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的研究,多是基于某种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等),同时也基于研究者对旅游文本的印象式或感悟式的个人体验,以此探讨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和翻译方法与技巧,如陈刚①,方梦之、毛忠明②,贾文波③,伍锋、何庆机④,等等。近些年来,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学界开始把语料库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旅游翻译的研究渠道,增强了研究的实证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促进了旅游翻译研究的发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包括李德超、王克非⑤、侯晋荣⑥、肖庚生、陈欣⑦、张苇、韩江洪、夏蓓洁⑧。不过,这些研究多泛泛讨论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旅游文本的各类语言特征,对英译旅游文本的词汇特征及该特征与原创英文旅游文本词汇特征的异同挖掘不够深入,而这些特征与汉英旅游翻译的关系也尚未得到明晰阐述。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基于笔者自建的“旅游文本汉英平行语料库”及“旅游文本英文可比语料库”,对英译旅游文本的词汇特征、该特征与汉英旅游翻译的关系以及特定旅游词汇的翻译问题进行深入考察,以期能深化对汉英旅游文本词汇特征的认识,并对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二、语料、研究工具和研究思路

(一)语料

本研究基于笔者所构建的旅游文本语料库下的两个子语料库。第一个子语料库为“旅游文本汉英平行语料库”,从该库中,我们提取了经过句对齐和词性赋码处理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共计191,940字/词,其中汉语原文语料(corpus of Chinese tourism text, 简称为CCTT)109,431字,其英译文82,509词,此英译文语料在本研究中称为“旅游文本英译文语料”(corpus of translated English tourism texts,简称CTETT)。这些语料内容涉及旅游景点介绍及游览(如故宫介绍、湖北旅游、长江三峡旅游、西安旅游等)、旅游指南、旅游服务(如餐饮、酒店预订、公交服务)等不同主题,英译文翻译质量较好。

第二个子语料库,为“旅游文本英文可比语料库。”这是个单语(英语)可比语料库,由“旅游文本英译文”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构成。其中“旅游文本英文源文”(即原创英文旅游文本)大都采集于国外的英文旅游网站和旅游手册,具有较好的语言质量。其内容涉及景点介绍及游览(如大峡谷景点介绍、旧金山旅游介绍)、旅游指南、旅游服务(如餐饮、酒店预订)等方面。从该库中我们提取经过词性赋码处理的“旅游文本英文源文语料”共计82,401词 (corpus of original English tourism texts,简称COETT),该语料与前述CTETT一同构成可比语料库的一组研究对象。这两组语料总形符数十分接近,便于研究中(必要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

图1 本研究的两个子语料库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为WordSmith(6.0)和ParaConc(1.0)。

WordSmith是一个用于观察文字在文本中表现的语料分析软件。该软件由英国利物浦大学Mike Scott设计,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自该工具

开发以来已经过多次升级,功能不断得到完善,界面更加友好,目前最新版是WordSmith Tools 6.0。其中主要包含Concord (语境共现检索工具)、WordList (词频列表检索工具)、KeyWords (关键词检索工具) 等工具。

ParaConc是一个用于双语平行语料库检索的软件。该软件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Michael Barlow开发,目前版本为1.0。该软件主要用于双语句对齐语料的检索,可以方便地呈现翻译中原文与译文在字/词/句层面的对应关系,帮助研究者发现原文与译文的区别性特征及这些特征与翻译中的各类转换的关系。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利用WordSmith对旅游文本英译文及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的词长、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等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旅游文本英译文与原创英文旅游文本在词汇层面上各自的典型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文本难度、用词变化、信息量、叙事态度/叙事视角及主题表达的关系;同时基于上述分析,结合ParaConc对旅游文本汉英平行语料进行考察,探讨特定旅游词汇的汉英翻译,以期深化学界对英译旅游文本词汇特征的认识,并对汉英旅游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三、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特征及汉英旅游翻译

(一)CTETT和COETT的总体语言特征统计

把“旅游文本英译文语料”(CTETT)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语料”(COETT)分别用WordSmith的WordList功能进行处理,得到如下统计结果:

表1 旅游文本英译文语料(CTETT)总体语言特征统计

表2 旅游文本英文源文语料(COETT)总体语言特征统计

下面将基于以上统计数据,并结合WordSmith对子库二其他相关词汇项目的统计(如词汇密度、词频等)和ParaConc对子库一的相关检索,对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特征及汉英旅游翻译相关问题进行考察。

(二)词长与文本难度

词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文本中用词的大小(“大词”或“小词”)和难易程度(“难懂”或“易懂”)。根据Edward B. Fry的观点,英语文本的难度主要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和句子中单词音节的多寡。如果句子长,且句中单词的音节又多,那么一般来说难度就大;反之,如果句子短而句中单词的音节又少,那么难度就小。⑨后来Danielson & Bryan也提出,可依据以下两个要素来判断英语文本的难度:1.每个单位空间中的平均词数(实际上是对词长的测量);2.句子的平均词数(实际上是对句长的测量)。⑩以上观点都表明,文本的难度除与句长关系密切外,与词长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文本中的平均词长值越高,则文本中大词的使用也越多,难度也越大。

(三)类符/形符比与用词变化

形符(token)是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类似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词”,一个文本中的形符,就是指该文本中所有的词。类符(type)是指不重复计算的形符。“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 TTR)指文本中类符和形符的比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本用词的变化和丰富程度。类符/形符比越高,文本的用词变化越大,用词也越丰富;类符/形符比越低,文本的用词变化越小,用词也越单调/重复。由于语料库的容量越大,其中的大量的功能词(如the,a,of)会反复出现,形符会相应增加,但类符却未必会相应增加。这导致文本越长,功能词的重复次数也越多,类符/形符比就会越小,这样不同容量的语料库的类符/形符比就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我们用“标准类符形符比”(standard type/token ratio,STTR)来衡量文本的词汇变化情况,通常是按每1000个形符来计算一次类符/形符比,再求其平均值。这种计算可由WordSmith自动完成。

以上表1和表2中的数据显示,CTETT的标准类符/形符比为42.15,COETT的标准类符/形符比为50.50。这表明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变化不够丰富,用词较为单调,词汇重复率偏高;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用词变化较为丰富,用到的不同词的词汇量要大于旅游文本英译文。这提示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译者应该尽量使用不同的词汇来对相同或相似的意义进行表达,以使词汇变化更为丰富。

(四)词汇密度与信息量

表3 CTETT和COETT的词汇密度

表3显示,CTETT和COETT的词汇密度分别为60.8%和62.6%,两者比较接近,前者略低。卡方检验显示,开放类词在两类语料中出现的频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一般情况下,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中开放类词使用的比例会小一些,因而信息量也会低一些。

(五)人称代词与叙事态度/叙事视角

把CTETT和COETT分别导入WordSmith中,统计两类语料中人称主格代词的使用情况,得到如下统计结果:

表4 CTETT和COETT中主格代词的使用统计

九龙酒店秉承个性化的温馨服务理念,拥有严格专业的管理团队。饭店所有员工以热情诚挚的服务殷切期待您的光临。

(1)Jiulong Hotel embraces personalized and warm service idea, and boasts strict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The staff of the Hotel are ready to welcome you with cordial hearts.

(2)With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we promise to offer you an unforgettable stay in our hotel.

上例选取自本研究的平行语料库。其中第一个译文把原文的“饭店所有员工”直译为“The staff of Jiulong Hotel”,虽忠实于原文意义,但在英语读者看起来,显得很有距离感,缺乏足够的感召功能(vocative function)。第二个译文把“饭店所有员工”进行人称转换,译为第一人称主格代词“we”,拉近了酒店和游客之间的距离,具有更强的感召功能。

再来看看第二人称主格代词(you)在CTETT和COETT中的使用情况。CTETT中you的使用比例为0.28%,在COETT中为0.97%,可见第二人称主格代词you在原创英文旅游文本中的使用比例也大大高于旅游文本英译文中的比例。究其原因,这与第一人称主格代词“I / we”在CTETT和COETT中的使用情况类似。汉英旅游翻译中,可能需要适当地进行人称代词的转换,更多地使用第二人称代词。

(六)词频与主题表达及特定旅游词汇的翻译

把经过TreeTagger词性赋码的CTETT和COETT分别导入WordSmith中,载入停用词表(stoplist)和词形还原表(lemma list),然后统计两类语料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居前15位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得出其统计结果。下面分别对这三类词的词频及其特性讨论如下。

1.名词词频

表5为CTETT与COETT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5个名词的统计结果。

表5 CTETT与COETT中频次最高的前15个名词

从表5可看出,CTETT与COETT中出现的高频名词具有不同的特点:CTETT中,排在第1、2、4位的词分别是river,mountain/mount和tower;而COETT中,排在第1、2、3、6位的词分别是city,park,hotel和street,这说明旅游文本英译文中对自然(及人文)景观特别是山川河流的介绍占重要分量,而相对而言旅游文本英文源文对城市景观及旅游设施的介绍占很大比重。CTETT中,dynasty、year和people分别排在第5、7和11位,而表达类似概念的词在COETT中没有出现在前15位,这表明旅游文本英译文倾向于通过介绍旅游景点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故事来吸引游客,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则不太注重这一方面。CTETT中,体现中华人文建筑的词tower,pavilion,temple分别列第4、10、12位,而这些词均未见于上表COETT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COETT中,museum一词出现了153次,排在第9位,art一词出现136次,排在第13位;而在CTETT中,museum一词仅出现33次,art仅出现21次,其排位都在60位之后,这表明旅游文本英译文更强调对具有中华建筑特色的“楼/塔”、“亭”和“寺/庙”等进行介绍,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则更重视对博物馆等城市人文艺术建筑进行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home一词在COETT中出现了151次,排第10位,而在CTETT中仅出现了34次,排在60位之后。为何该词在两类语料中出现的频率相差如此之大?我们利用WordSmith的Concord工具考察home在COETT中的语义及搭配情况,发现在原创英文旅游文本中,home除了表示常见的place where one lives, esp with one’s family(家)的意思外,还经常用来表示: (1) place where an animal or a plant is native or most common; habitat ([动植物的]栖息地,栖息处,生息地);(2) place from which sth originates(发源地,发祥地)。在表示这两个意思时,home之后与介词的常见搭配为 home to或者home of,如图2、图3所示。

Home一词出现在COETT中共计151次,其中有70次该词表示“(动植物的)栖息地,栖息处,生息地”(55次)或“发源地,发祥地”(15次)之义,占该词在COETT中出现频数的近二分之一。而在CTETT中,home出现33次,其中只有1次表示“发源地,发祥地”之义,仅占三十三分之一。这提示在汉英旅游翻译中,在涉及“栖息地,栖息处,生息地”或者“发源地,发祥地”这些表述时,译者的翻译有需要改进之处,特别是译者应注意在此语境中home一词的灵活使用。我们用ParaConc分别导入CCTT和CTETT,用“栖息”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在翻译中的确有些涉及“栖息”这一表述的汉语原文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例如下面两例:

图2 home+to 搭配检索结果

图3 home+of 搭配检索结果

1.黄鹤楼脚下的黄鸪矶,因附近江洲有天鹅栖息而得名;蛇山形似一条伸入江中饮水的长蛇;龟山则像浮在水上的巨鼋。

——《天下绝景黄鹤楼》

The Huanghuji at the foot of the Yellow Crane Tower was named so for the fact that nearby there was a dwelling area for swans. The Snake Hill zigzags its way forward, like a long snake drinking water across the River, while the Tortoise Hill looks like a giant Yuan (a kind of soft-shelled turtle) floating on the water.

—TheSuperbYellowCraneTowerunderHeaven

2.此楼脚下的山矶名“黄鹤矶”,江湾名“黄鹄湾”,古时,这一带天鹅繁衍栖息……

——《天下绝景黄鹤楼》

There was a rock called “Huang-He-Ji” (yellow crane rock) protruding over the river at the foot of the tower, and the river bend was hence called “Huang-Hu-Wan” (yellow swan bay) where flocks of swans dwelled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SuperbYellowCraneTowerunderHeaven

第一个例子中,“因附近江洲有天鹅栖息而得名”显然译得非常生硬,可改译为“… was named so as its nearby rivers and islets used to be the home to swans (‘swan’ is pronounced ‘huanghu’ and ‘islet’ is pronounced ‘ji’ in Chinese pinyin)”。第二个例子中,“这一带天鹅繁衍栖息”译得也不地道,可改译为“which was the home to swans in ancient times.”

2.动词词频

表6为CTETT与COETT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5个(实义)动词的统计结果。

表6 CTETT与COETT中

在(实义)动词的使用上,CTETT和COETT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行为动词的词频。在COETT中,词频排在前四位的词分别为take, get, make, go,这些词均为英语中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共核(common core)行为动词,在旅游文本英文源文中它们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词频依次排在表中的最前列。不过在CTETT中,仅有make一词出现在前四的位置里(排第2位),take和go分别排在第7和8,而get没有出现在前15位中。我们知道,地道的英语表述离不开对英文中的共核词汇、特别是那些最常见的共核动词(如take, get, make, go)的灵活运用,而在汉英旅游翻译中,显然这种对最常见的共核动词的灵活运用还做得不够。

表6中offer这一动词的排位情况颇值得关注。在COETT中该词共出现133次,高居词频表中的第5位;而在CTETT中,该词仅出现9次,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考察offer在COETT中的搭配情况,发现该词经常用于英文旅游风景/景点“呈现状态”的描述中,而在CTETT中该词较少用于这一语境。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在于旅游风景或旅游景点“呈现状态”的描述中,汉语中常常不太容易找到一个与offer直接对应的词(ready-equivalent),如下例:

The rooftop pool offers some of the best views in the city, and the restaurant is legendary.

—OldSanJuan:TheBestQuick(andCheap!)WeekendGetaway

这句话如果译成汉语,可译为:

从天顶泳池可以看到城市最美的风景,而且这里的餐厅也享誉卓著。

这里offer一词并未译为“提供”、“呈现”之类,而是转换为“可以看到”,而这个表述并非offer的直接对应的词。相应地,把汉语的“(从……)可以看到……”这个表述译为“… offer …”也不容易想到。由此可看出,在旅游风景的描述中,汉语中有时不大容易找到一个贴切的词与offer直接对应,而这会导致翻译转换中的一些困难。这提示我们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译者需要灵活处理原文,在翻译旅游风景/景点“呈现状态”的描述时,要特别注意offer一词的灵活运用。我们用ParaConc导入CCTT和CTETT,用“offer”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在有些句子的翻译中,译者对原文进行了灵活处理,offer一词运用得当,译文地道自然。例如下例:

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民族的服饰、建筑、风俗 、 歌舞、饮食等,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情画卷。

——《云南印象》

Home to 26 ethnic groups—the largest number in China—Yunnan Province offers tourists a cultural feast of unique ethnic costumes, architecture, cuisine, songs and dances, and rituals.

—AProfileofYunan

本例中,“形成了”这一表述用“offers”来译,不仅意义忠实于原文,且简洁地道。虽然“形成了”也可译为“forms”,但与该词相比,offers一词更为贴切,因为offers能够更好地体现旅游地域(Yunnan Province)对游客的“给予”之意(offers tourists sth;offers sth. to tourists),从而能更好地实现旅游翻译的呼唤功能,而forms则很难体现这种意义、实现这种功能。

3.形容词词频

表7为CTETT与COETT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5个形容词的统计结果。

表7 CTETT与COETT中频次最高的前15个形容词

表7显示,CTETT中,排第1、2和第8位的形容词分别是ancient、Chinese和cultural,这些词均不见于上表COETT中,这表明与原创英语旅游文本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多强调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以此吸引游客。COETT中排第一位的词是best,排第二位的是great,表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中,倾向于强调某一景点或旅游设施为同类中“最好”、“最佳”以及“优秀”、“杰出”这些特点来吸引游客。

令人尤为感兴趣的是scenic一词的使用情况。在CTETT中,scenic一词共出现157次,排第3位;而在COETT中,该词仅出现15次,排位相当靠后。CTETT和COETT均为旅游文本语料,其中肯定都不乏对“风景”、“景点”、“景区”的表述和描绘,照理说两类语料都应该会频繁地用到scenic一词,可为何该词在这两类语料中出现的频率相差这么大?

利用WordSmith的Concord工具考察CTETT中scenic的搭配情况,发现scenic最常见的搭配为scenic spot(s),共出现85次,其他的搭配为scenic area(s) (39次),scenic region(s) (13次),scenic attraction(s) (6次),scenic park(s) (4次),等等。显然这些搭配是用来翻译原文的“景点”、“景区”、“风景区”之类的表述的。问题是这些搭配是否也经常出现在原创英文旅游文本中呢?考察COETT中scenic的搭配情况,发现scenic出现的15次中,其搭配如下:

scenic drive (2);scenic route (2);scenic byway (2);scenic road (2);scenic (hiking) trails (1);scenic vistas (1);scenic (French) island (1);scenic landscapes (1);scenic expanses of .... (1);is (so) scenic ... (2)。

具体考察以上COETT中scenic的搭配情况,可以看出scenic的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呈现这样一种特点,即该词似乎更多地与表示“(沿着)线路、路径”的名词搭配,而较少与表示“某一特定地点”的名词搭配。可以设想,或许正是这一原因,导致英文中scenic一词较少与spot或site等名词搭配。

具体考察scenic在BNC中的搭配情况,发现该词常见的搭配有:

scenic route; scenic drive; scenic railways; scenic promenades; scenic run; scenic road; scenic journey; scenic flight; scenic canter; scenic walk; scenic coastline

从以上搭配可看出,scenic一词的确更多地与表示“(沿着)线路、路径”的名词搭配,而较少与表示“某一特定地点”的名词(如spot)搭配——不过,检索也发现,scenic倒是可以与表示某一“地域/区域”的名词的搭配,这种搭配主要出现于scenic area这一表述中(相当于“[风]景区”)。

那么spot一词前可与什么词搭配表示“景点”呢?

在OxfordCollocationsDictionaryforLearnersofEnglish中考察spot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情况,发现spot前可与beauty搭配,如:The lake is one of the local beauty spots. 而根据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OALD),beauty spot意为a place of natural beauty;Collins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5thedition)对beauty spot的解释为:a place … that is popular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scenery. 这与“景点”的意思比较吻合。我们以beauty spot(s)为关键词在BNC中进行检索,可以搜索到96个检索结果,如:

Guests can enjoy trips to local beauty spots, dancing at a local hotel, and visits to local theatres.

根据OxfordCollocationsDictionaryforLearnersofEnglish,spot前还可与tourist搭配。在Collins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5thedition)中可以找到下面的例句:

They stayed at several of the island’s top tourist spots ...

又如在MacmillanEnglishDictionary中可以找到如下例句:

… one of the region’s best-known tourist spots

以tourist spot(s)为关键词在BNC中进行检索,共搜索到14个结果。如:

It was an almost empty theatre in Long Beach, Long Island, a tourist spot with a boardwalk and beautiful beaches.

可见tourist spot也可用来表示“景点”之意。

另外,travel spot在本研究的COETT也可以搜索到,如:

Top Family Travel Spots on Maryland’s Eastern Shore

可见beauty spot, tourist spot及travel spot都可作为“景点”的英译文,而scenic area可作为“(风)景区”的英译文。至于scenic spot这一译文,虽可以为英语国家读者所理解(抑或可用于口语化的表述中),但并非英文旅游文本中正式、地道和常用的表述。

四、小结

本研究基于汉英旅游文本平行语料库和英文旅游文本可比语料库,对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特征及特定旅游词汇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了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长与文本难度、类符/形符比与用词变化、词汇密度与信息量、人称代词与叙事态度/叙事视角,以及词频(名词词频、动词词频和形容词词频)与主题表达及特定旅游词汇的翻译问题。研究发现,1.旅游文本英译文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的词汇难度非常接近,只是前者比后者略低,但并无明显差异。2.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变化不够丰富,词汇重复率偏高。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译者应尽量使用不同的词汇来对相同或相似的意义进行表达,以提高词汇变化的丰富程度。3.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的词汇密度略低,其信息量也略低一些。4.与旅游文本英文源文相比,旅游文本英译文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主格)代词的使用比例明显偏低,故在汉英旅游翻译中,需要适当地进行人称代词的转换,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从而拉近旅游文本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实现汉英旅游翻译的目的。5.旅游文本英译文中对自然景观特别是山川河流的介绍占重要分量,而旅游文本英文源文中对城市景观及旅游设施的介绍占较大比重。6.旅游文本英译文中,对某些最常见的共核行为动词(如take,get)的灵活运用做得不够,对此需加以改进。7.汉英旅游翻译中,要特别注意对名词“home”(表“栖息地”及“发源地”之意)及动词“offer”(表“[景色]呈现状态”之意)的灵活应用。另外,形容词“scenic”与名词“spot”一词搭配构成的短语“scenic spot”并非“景点”一词理想的译文,“tourist spot”、“travel spot”及“beauty spot”比“scenic spot”更适合作为“景点”一词的对应译语。

注释

①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

②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74-318页。

④伍锋、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7-352页。

⑤李德超、王克非:《新型双语旅游语料库的研制和应用》,《现代外语》2010年第1期。

⑦肖庚生、陈欣:《旅游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⑨Fry, E. B.ElementaryReadingInstr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77.

⑩李燕、张英伟:《〈博雅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兼谈影响教材语言难度的因素和题材的选择》,《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1期。

责任编辑王雪松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exical Features of C-E Translations of Tourism Texts and C-E Tourism Translation

Xiong B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The present thesis, based on the Chinese-English (C-E) parallel corpus of tourism and English comparable corpus of tourism, makes an exploration of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C-E translations of tourism texts and C-E tourism transl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translated English tourism texts (TETT) and original English tourism texts (OETT) are very similar in their lexical difficulty, with the former’s lexical difficulty being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latter’s, thou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Compared with OETT, TETT has a lower lexical variation and higher lexical repetition, and exhibits a lower lexical density and accordingly has a lower information load. The first and second person pronouns are used far less frequently in TETT than in OETT. In TETT, the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landscapes (esp. mountains and rivers) accounts for a major part as compar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city sights and tourism facilities which takes up an important part in OETT. In C-E tourism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is suppos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flexible use of common core verbs (e.g. take, get) as well as such nouns as “home” and such verbs as “offer.” Besides, the expression “scenic spo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ideal equivalent for “景点”—“tourist spot”, “travel spot” or “beauty spot” may be better equivalent for “景点” than “scenic spot.”

corpus; English translated tourism text; lexical features; translation

2016-05-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文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10YJA740104);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开放式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湖北旅游文化对外译介研究——一个文化比较的视角”(HBWHHWCB201601)

猜你喜欢

汉英词频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