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VEGF和TNF-α的影响
2016-10-11钱有永
程 磊,程 红,钱有永
(1.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清 252600;2.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3.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银河社区卫生服务站,山东 临清 252600)
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VEGF和TNF-α的影响
程磊1,程红2,钱有永3
(1.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清 252600;2.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3.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银河社区卫生服务站,山东 临清 252600)
目的观察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VEGF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PASI评分、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SI评分以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可改善PASI评分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降低复发率。
寻常型银屑病;走罐疗法;清银解毒汤;VEGF;TNF-α
银屑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此种疾病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因皮肤红斑、鳞屑、瘙痒难忍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皮肤科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1]。由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疾病的发展,治标不治本,且毒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导致患者缠绵不愈。中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属于“白疕”“干癣”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以血瘀、热盛毒盛为主,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其中清银解毒汤是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常用药物,虽然效果显著,但是治疗疗程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3],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不仅能够促使药物快速吸收,加速皮疹的消退,而且操作简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中医外治疗法。本研究观察了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VEGF和TNF-α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来临清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4例,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4]中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6]中血瘀证银屑病诊断标准:皮损颜色暗红、皮损肥厚浸润明显、鳞屑较多;伴有口干、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脉弦数、细缓;舌质瘀斑或紫暗。年龄18~65岁;皮损面积>30%体表面积;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近2周使用过类固醇药物、维甲酸类药物或外用类固醇制剂或中药制剂者;对本试验所选药物过敏者或为过敏体质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存在精神疾病,或妊娠、哺乳期妇女;皮肤存在溃疡、肿物及疖肿者。将64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实验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2~62(45.12±2.15)岁;病程(8.13±2.01)个月(1个月~5年)。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3.78±2.35)岁;病程(8.36±2.14)个月(1个月~5年)。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湖南千金协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138)饭后30 min服用,20 mg/次,3次/d;局部外用卡泊三醇软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41),2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采用清银解毒汤口服联合走罐疗法进行治疗,清银解毒汤组方:土茯苓30 g、水牛角粉30 g、白花蛇草30 g、牡丹皮20 g、紫草10 g、生地黄20 g、丹参15 g、苦参30 g,赤芍15 g,1剂/d,水煎服,200 mL/次,2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走罐疗法:首先在皮损处涂擦中药普连膏(组方:黄柏面50 g,黄芩面50 g,凡士林400 g),接着采用95%乙醇棉球点燃后将罐内空气燃尽,利用罐内负压将罐体罩扣在皮损部位;然后快速将罐体向远心端方向进行移动,移动速度为15 cm/s,保持每次移动方向一致性,对于腰腹部可沿带脉经络方向进行移动罐体,也可根据皮损形态移动罐体;最后将罐体移动到正常皮肤后借助手腕力量撤离罐体。重复上述方法作用于皮损处40次,重复5次后更换罐体,每次间隔时间在10 s内,吸附力以罐内皮肤凸起3~4 mm为最佳,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皮损情况以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1年后复发率。其中血清VEGF和TNF-α采用酶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皮损情况主要根据Glboal PASI(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标)评分法进行分析。①皮损面积评定方法:首先将体表分为头(h)、上肢(u)、躯干(t)、下肢(l)四部分,各部分分别占全身面积的10%,20%,30%,40%,0分表示无皮损,1分表示皮损面积<10%,2分表示皮损面积≥10%,<30%;3分表示皮损面积≥30%,<50%;4分表示皮损面积≥50%,<70%;5分表示皮损面积≥70%,<90%;6分表示皮损面积在90%以上。A表示各部位皮损面积的百分数(Au,At、Al、Ah)。②皮损严重程度评定标准:根据红斑(E)、鳞屑(D)以及浸润(I)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分表示无皮损,1分表示轻度皮损,2分表示中度皮损,3分表示重度皮损,4分表示极重度皮损。PAS评分=0.1Ah(Eh+Dh+Ih)+0.2Au(Eu+Du+Iu)+0.3Al(El+Dl+Il)+0.4At(Et+Dt+It)。
1.4疗效评定标准[7]痊愈:治疗后疗效指数在95%以上;显效:治疗后疗效指数在60%以上,94%以下;有效:治疗后疗效指数在30%以上,59%以下;无效:治疗后疗效指数在30%以下。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比较
2.32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分)
2.4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治疗期间出现局部瘙痒灼烧刺激症状2例,恶心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灼烧刺激症状3例,腹痛3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9,P>0.05)。实验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8例(25%),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及增生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病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环境、精神及遗传、感染、免疫介导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致,其中免疫介导是主要病机,T淋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是发病的关键[8]。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不仅能够对淋巴细胞的浸润和皮肤内黏附分子的表达产生诱导,促使活化T细胞能力增强,同时其还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以及增殖,导致炎症递质的释放,最终造成炎症细胞的活化及浸润。有学者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同时TNF-α的浓度及生物学活性与银屑病严重程度和皮损面积成正相关,表明TNF-α水平及生物学活性异常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还有学者研究认为,微血管异常增生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之一,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VEGF能够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对毛细血管的增殖及增生发挥促进作用,从而促使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抑制凋亡等功能,还能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及炎症递质的化学趋化作用,促使银屑病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加重,最终导致银屑病病情加重[10]。国外学者通过采用VEGF处理转基因小鼠可发生类似人类银屑病样皮损,小鼠表皮和真皮的CD8+和CD4+细胞分布也与银屑病皮损非常相似,进一步证实VEGF是促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同时对银屑病皮损中真皮乳头部血管新生起着关键作用[11]。
寻常型银屑病属于“白疕”“干癣”“白壳疮”等范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疮病诸侯》曰:“干癣……皆是风湿邪气,客于周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认为此种疾病是由于人体感受风湿邪气导致血气相搏而发病。古代医家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多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论述,外因主要以风、湿、寒、虫、毒等邪气相兼而致,而内因主要以血燥、血虚、血热等为主[12]。认为风寒湿热燥毒是本病的主要诱因,因此治疗应以清热凉血、解毒润燥为主。而清银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润燥之功效,其方中水牛角凉血消斑、清热解毒;牡丹皮、生地黄及赤芍滋阴生津、清热凉血;白花蛇舌草解毒、除湿、消肿;土茯苓清热燥湿解毒、善治疮毒,而土茯苓与水牛角配伍可增强清热解毒、除湿的力量;土茯苓与丹参、紫草配伍加强清热凉血、祛瘀化斑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13],生地黄不仅具有抗炎、抗肿瘤以及镇静作用,同时还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另外生地黄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皮炎症。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抗菌以及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4]。水牛角和犀角的作用基本相似,其主要功能为抗惊厥、镇静、抗内毒素中毒以及抗内毒素引起的弥漫血管内凝血作用,且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15]。牡丹皮具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以及调节心血管系统和保护肝脏等作用,同时其主要成分为丹皮酚不仅能够促使血液循环中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同时其还能促使T淋巴细胞发挥较强的淋巴因子分离功能,实现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土茯苓提取物在抗原致敏后和攻击后应用不仅抑制2,4,6-三硝基氯苯所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另外其还能有效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后炎症过程,而对于体液免疫反应没有抑制作用[16]。
走罐疗法主要是通过罐具吸拔住后,反复进行移动罐具,以达到治疗范围的一种拔罐疗法。中医认为走罐疗法的作用为扶正祛邪、开泻腠理、疏通经络、消瘀止痛、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将人体内邪趋于体表,拔除体内各种邪气,从而达到调动体表卫气祛邪外出,抗御防病的作用[17]。该疗法能够有效促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促使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从而促使机体产生良性刺激,最终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18]。另外走罐操作中,罐内空气热胀继之冷却,压力大降形成负压,而负压能够促使局部组织充血,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致痛因子及炎性渗出物快速代谢,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最终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ASI评分以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皮损程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也具有显著的作用。另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1]王刚,张开明.银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4
[2]梁育,韩文龙,喻文球,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73-2074
[3]何斌.走罐疗法治疗银屑病3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20(6):44-45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
[8]解增强,马丽俐.常用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对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105-107
[9]Karam RA,Zidan HE,Khater MH.Polymorphisms in the TNF-αand IL-10 gene promoters and risk of psoriasis and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severity[J].Cytokine 2014,66(2):101-105
[10]Costa L,Caso F,Atteno M,et al.Long-term safety of anti-TNF-α in PsA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HCV infection: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on 15 patients[J].Clin Rheumatol,2014,33(2):273-276
[11]Diaconu D,Fritz Y,Dawes SM,et al.VEGF-Trap decreases CD4+T cells, Th17 cytokines improving psoriasis-like skin inflammation in KC-Tie2 mice[J].J Dermatol Sci,2013,72(3):322-325
[12]孙月,胡秀伟,唐会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305-2307;2316
[13]钟杰,谭朝丹,王天明,等.大鼠体内生地黄吸收成分分析及其药动学研究[J].药学学报,2013,48(9):1464-1470
[14]刘瑾.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配伍微粉对移植性小鼠肝癌肿瘤组织Bcl-2,Bax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227-230
[15]刘睿,段金廒,吴皓,等.水牛角中水溶性物质化学组成分析与鉴定[J].药学学报,2015,50(5):594-598
[16]徐婷婷,承志凯,尹莲,等.土茯苓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J].中药材,2012,35(4):582-585
[17]徐梦,赵利华.走罐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4):328-329
[18]张成会,李斌,丰靓,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470-2472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7.035
R758.63
B
1008-8849(2016)27-3060-03
201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