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礼记》看中国传统造物的生态审美智慧

2016-10-10李委委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礼器礼记造物

李委委

从《礼记》看中国传统造物的生态审美智慧

李委委

《礼记》;礼法自然;和谐生态;造物思想

《礼记》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汇编,亦是以弘扬儒家礼制思想和礼仪精神、体现传统礼制文化为主旨的重要文献。《礼记》记述了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礼仪规定与礼俗制度。不同时令、场合、人群、事件等都有不同的礼仪礼节要求与规定。这些各式各样的礼节就是礼的艺术。礼是自然秩序的体现,是效法自然的结果。《礼记·礼器》记载:“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礼的目的就是建立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秩序,使所有不同的个体都融合于礼的秩序之中。“礼”是一种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旨在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交往关系。从更大的范围说,礼仪还规范了造物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规范中蕴涵着协调人—造物—自然之间生态关系的丰富伦理思想。

1.“和而不同”的和谐造物思想

郭嵩焘言:“三代王者之治,无一不依于礼,将使其器而通其意,用其文以致其情,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礼记》中君权神授、贵贱有别、伦常有序的等级观念成为约束造物设计的一股强大势力。礼文化规定了当时的造物设计,使造物的装饰纹样、材质、色彩等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和制度。等级高的礼器具有鲜明的色彩和精美的装饰纹样,并且使用贵重的材质制成。这部分礼器属于上层阶层和有权利身份的人。等级低的礼器色彩不纯,纹饰较少,使用低劣的材质制成,工艺也不讲究。此类礼器属于下层的士和庶民。例如,《礼记·礼器》中言:“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

《论语·学而》中言:“礼之用,和为贵。”礼文化约束下的造物设计既多样化,又协调了各种对立因素,体现了“和而不同”的造物思想。由于礼制的约束力,古代绝大多数造物设计行为都深深地打上了它的烙印。凡居室、车马、穿戴、陈设等人造物都贯彻等级制度。《礼记》中对造物设计的规定,使造物设计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器物体系。例如,完整的青铜器必须包括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每一种器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名,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生产技术的进步、不同习俗的相互影响,又会演化为很多形式。仅仅酒器和饪食器就有近四十种不同的名称。每种基本器形,又有许多变化繁衍的样式。鼎是青铜器中主要的食器,用于煮肉食,造型由陶鼎演变而来。鼎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炊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它是权力的象征,用于“名尊卑,别上下”。例如,西周形成的“列鼎制度”,是奴隶社会等级的体现。“列鼎”多半是奇数,与偶数的簋相配。“列鼎”中的鼎往往在材质、花纹、铭文彼此相似,而大小不同,尺寸依次递减,陈列起来,形成规律的序列。鼎的数量多少、体量大小体现等级,拥有数量越多等级越高。例如天子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或三鼎,普通人不能用,否则就违反了礼的规定,就是一种“僭越”。不同地位的人应使用相应地位的器物样式,如果下一等级的人使用上一等级之人才能使用的器物,就等于触犯了法律,即所谓僭越。器物的形式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并受到严格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古代造物“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虽然礼制下的造物设计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但它却是维持当时人、社会、自然、造物之间和谐发展的动力。

《礼记》对器物的规定性,导致了造物的形式和装饰较多地受制度和政策的影响。《礼记》中的造物用材质、色彩、数量、装饰、造型等来区别器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使用者的不同,这种差异性体现了造物的包容性,即“和”。承认物象间的差异,这是设计的关键,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强调世间万物以及人事,必须“务和同”,要在对立中寻统一,而不能“以同裨同”。《礼记》中造物的“别”是“和”的前提,“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也就是说,造物只有遵守“礼”所限定的序列名分,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进而言之,只有在这种和谐有序的社会里,才有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宇宙,维持生态平衡。正如《乐记·乐论》中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谐化;序,故群物皆别。”

2.“制器尚用”的造物规法

百工造物设计要遵循造物的规范,这些规范也是冬月结束一年工作时要考核的内容,《札记·月令》言:“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工师呈缴百工制作的器物,陈列祭器,考查其样式法度,不准制作奢侈奇巧的物品惑乱人心,必须以精巧细致为上。由此可知,当时的年终考核即工匠平时的造物和设计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有三点:

一是所造器物要“按度程”。所谓“按度程”,即器物的考查规范,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和百工的成器之道。“度,谓制大小也。程,谓器所容也。”检查器物(主要是祭器)的尺度质量,必须“合度程”,这“度程”即造物本身的具体尺度。正如《礼记·少仪》中言:“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按度程”实际上是要求“工依于法”的体现,作为百工设计和造物之律令,必修遵循自然之法、社会制度之法、用物之法、造物的尺度之法,以及无形的“心法”即来自社会观念、思想层面上的规矩、礼数等因素的综合。同时,礼制规定,“器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王制》)无论日常器用还是兵车、布帛,尺度不合规范不能进入市场买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百工的造物在遵循规范和技术原则的同时,也是百工利人、利民、减少无谓材料耗费,兢兢业业,恪守职责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是戒淫巧。“淫巧,谓虚饰不如法也”,“谓奢伪怪好也”(《王制》),这里的“淫巧”是指器物设计上繁琐的装饰,以及眼花缭乱的技巧。重装饰的器物不仅会失去器物的使用功能,还会“摇动君心”,会促进人们的过度的、不合理的欲望,最终导致统治者的奢侈消费,进而浪费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因而,在《礼记》中对那些“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这句话的意思是对那些制作淫靡之声、奇装异服、诡幻技艺、奇特的器械以惑乱民心的,杀掉。这些规定既是对礼制的维护,又是一种反对“暴殄天物”的造物与消费观。

三是“功致为上”。孙希旦认为:“竭其力谓之功,尽其心谓之致。虽合度程,戒淫巧,而未能功致,犹未得为器之善也。”也就是说,除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没有虚饰外,还要“尚完利”,“功致”,器物要具备完善的功能,完善的功能是百工竭其力、尽其心的产物和证明。

以上三点是《礼记》中的造物规范和考核规范,它指出了造物设计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高低和巧拙,而是从造物的经济性、效用性出发审视工艺技术的价值,将造物设计提升到社会性的道德层面。

3.“礼”约束下的“尊天重时”设计

《礼记·礼器》中指出:“礼也者,合于天时”,“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礼是处理天上人间的最高法则,所以人间的造物设计行为必须合乎礼俗、礼刑、礼义。在造物设计中体现出礼法、礼俗、礼义的思想,其目的是修古、事神、服务王权,“尊天重时”。礼文化对造物的纹饰、色彩、材质、造型等做了相关规定,工匠没有绝对的自主权,必修遵从礼俗、礼法和礼教。

《礼记·礼器》中言:“礼,时为大”。四时观念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所以礼强调实用器物须不违时令。《礼记·月令》记载:春季,天子用器“疏以达”;夏季,天子用器“高以粗”;秋夏之交,天子用器“器圜以闳”;秋季“器廉以深”;冬季“器闳以奄”。由此可知,不同的季节,天子使用不同的器物,古人的居所、车乘、服饰、器具、饮食等,都要与时相应,顺应天时。同时,《礼记》中也指出器物的设计与制造要应时而作:“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百工成理,监工日号,毋背于时”。 正如《周礼》中弓人之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冬定体”。各类器物要在相应的季节制造,否则制造出来的器物“材不美,工不巧,功不致”,最终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遵循自然时序和自然规律成为造物设计内在的基本要求。

“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家造”按郑玄解释,大夫称“家”,“家造”乏指居家日常生活各种器用,养器又谓之“燕器”。《礼记·王制》中言:“祭器未成,不造燕器”,养器又称之为燕器,晏享之器,泛指日用之器。养器、燕器为个人日常生活所用,列造器之末。祭器与养器的先后次序,是在礼的规定下生成的观念性次序,是社会政治体制秩序的一种物化和反映。祭器与养器之间的先后“物序”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是对祖先恩德和对大自然恩惠的回报表达方式。《礼记》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意思是,万物根源于天,人根源于始祖,这就是要用始祖与上帝配祭的原因。祭器为先,养器为后的顺序,说明古人报答天与祖先的恩惠,反映了《礼记》中“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也”的造物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任何宗教都不是别的,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之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这样被反映的,首先是自然的力量。”《礼记》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并由此而引发的一种“感恩图报”的思想,投射到礼器设计中,这正反映了它“重自然”的造物价值观。

4.“礼—器—德—道”的造物设计观

随着对人类自身价值的重新认知,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探讨由“天道”转向了“人道”,人们将自然界中阴阳、四时、万物的秩序思考演化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方法。这也是《礼记》礼法自然的体现,并将这种“礼法自然”与和谐“宇宙秩序”的思想赋予造物设计中,使手工业品成为意识形态的物化与象征。“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礼记》的器物设计通过形而下的器,来表达形而上的“礼道”。《礼记》在造物中建立一种和谐有序的法规,通过“器以载道”的形式达到人与人之间,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和谐。以“藏礼于器”来达到“器以载道”的目的。礼约束下的“器以载道”不仅“明尊卑、别上下”,更是一种通过器物达到道德教化的作用。正如《礼记·乐记》中言:“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礼记·礼器》中言:“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这句话体现了“礼—器—德”之间的关系。礼制下的“器”,其目的是诠释“德”这一社会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综合观念。例如,上古时期,帝王虞舜禹制作礼服,将礼服的纹饰图案、装饰色彩规格严明地制定出来。舜说:“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尚书·益稷》)这“十二章”纹样都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取其文也,会绘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养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辩也。”用“十二章”纹样设计的礼服,将自然的本性品质内化为人自身的品质,使自身德行完善。“十二章”纹样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临之内”。反映了古人的“天道观”及试图在人类设计领域发现宇宙秩序并由此建立起社会礼仪法规的尝试。

《礼记》中非常重视“德—道”之间的关系,认为德被道所统管,道被自然所统管,即“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因而重视自然的造化作用,认为人的品质是自然赋予的,人之为人正是要保持和不断遵循自然的本性,也就得到了德,并且能够从自身出发把握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德”在《礼记》中是相对“道”而言的,道是指客观规律和法则,德是对道的认识和把握。造物从“以礼定制,尊礼用器”到“藏礼于器”的思想,体现了古人“礼—器—德—道”的设计思维。将“天道”的自然秩序赋予“人道”,再由“人道”所建立起来的礼义法规的人伦秩序,达到人、造物、自然之间的和谐。

5.小结

《礼记》中的生态造物思想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它通过“器以载道”的方法,将礼法自然、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随着器物的使用被消化吸收,融入到使用者的血脉之中,最终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内在自觉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追求。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政治的威势、道德的教化和器物的使用完美结合,作为社会文化符号的礼器,则在这一完美结合中,将器物使用过程变成了一种仪式和教化活动。“礼”约束下的器物设计既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也滋养了人的灵魂,这正是《礼记》生态造物思想的精妙之处。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从《礼记》看中国传统造物的生态审美智慧”(项目编号:LX2014367)阶段性研究成果。

1.[清]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陈澔.礼记集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李砚祖.人伦物序:《礼记》的设计思想[J].南京:美术与设计,2009(2)

4.夏祖恩.《礼记》的“自然哲学”思想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3)

5.王文东.论《礼记》的生态伦理思想[J].古今农业,2006(3)

李委委梧州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2016设计艺术博览会暨毕业生就业推介会

2016年5月25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6设计艺术博览会暨毕业生就业推介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周伟,副总编欧京海,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王智永,雅昌艺术网副总经理王丽,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房健,我校领导何思清、潘鲁生、杨新力、裴新锋、李新、苗登宇出席开幕式。

何思清、周伟分别代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设计类专业书籍出版、“十三五”教材规划、共同创办工艺美术类期刊、合作共建“人民美术出版社齐鲁分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苗登宇、王丽分别代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雅昌文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设计艺术博览会网上推介、青年艺术家推荐、优秀师生作品拍卖及推广、学校品牌及学术活动推介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本次设计艺术博览会延续“设计·生活”的主题,创新惯有的展览模式,通过2016届毕业生学院作品展、社会征集项目创新展、工作室教学成果联展、本科教学学术作品展、创新创业综合成果与作品展、时尚设计发布会、影视动画作品展映、2016春季写生优秀作品展等8个主要展览单元,全方位呈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教育成果。作为主要参展单元的2016届毕业生作品展,集中展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9个教学单位15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2000余件(套)设计作品,内容涵盖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产品造型、家具设计、环境模型、建筑艺术、展示空间设计等。本次博览会的参展作品在材料、工艺、技术的运用和探索上有了更加丰富,体现了设计艺术和工艺技术的双重创新与融合,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我校毕业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

礼法自然是《礼记》的根本思想。文章从造物设计的角度分析《礼记》的生态思想,提出了《礼记》“和而不同”的和谐造物思想,“制器尚用”的造物规法,“祭器为先,养器为后”的造物顺序,以及“礼—器—德—道”的设计观。这些造物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礼记》的生态审美智慧。《礼记》所赋有的和谐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人在处理人、造物、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和谐的设计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礼器礼记造物
SOUNDS OF THE VILLAGE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半途而废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文明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