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在母乳喂养产妇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10-10饶细莲李菊清李桂莲彭兰凤吕富莲杨永钱冯洁梅
饶细莲 李菊清 李桂莲 彭兰凤 吕富莲 杨永钱 冯洁梅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100)
·专科护理·
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在母乳喂养产妇的应用效果观察*
饶细莲李菊清李桂莲彭兰凤吕富莲杨永钱冯洁梅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广东韶关 512100)
目的:探讨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在母乳喂养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分娩的母乳喂养产妇200例按分娩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实施疼痛护理后的疼痛反应和生理心理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伤口Ⅰ级疼痛,乳房Ⅰ级疼痛,宫缩Ⅰ级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能减轻产后疼痛,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母乳喂养;产妇;护理
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母乳喂养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产后疼痛是产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护理问题[1],如产后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疼痛、腹胀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状,是产妇康复和母乳喂养常遇到的困难。产后疼痛直接影响产妇的休息、进食和心情,影响乳汁分泌导致母乳量减少,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2]。WHO爱母行动教育医务人员采用非药物镇痛,不鼓励使用镇痛剂和麻醉剂。临床倡导安全治疗,用安全有效、经济无创的方法,促进康复。为了有效控制产后疼痛,我们在产后护理中进行产后非药物疼痛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200例产后产妇,均实施母乳喂养。纳入标准:初产剖宫产妇,初产会阴侧切产妇,无严重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年龄20~30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孕周为37~41周,新生儿Apgar评分7~10分,新生儿体重2 500~4 000 g,愿意接受调查评估者。排除标准 :产后康复按摩治疗禁忌证,文盲聋哑、精神异常、智力障碍等情况。按分娩时间先后,将2015年1至3月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4至6月分娩的产妇分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剖宫产妇各50例、会阴侧切产妇各50例,每组共10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由责任护士运用已掌握的产后护理知识,在治疗护理时进行产后疼痛检查和评估,予健康宣教,舒适护理。顺产产妇会阴擦洗加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Bid,剖宫产者予会阴擦洗Bid,腹部伤口换药加TDP照射Qd。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乳房护理;乳房胀痛时指导和协助乳房按摩,伤口或宫缩疼痛难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止痛,出院时给予产后保健指导。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把疼痛列入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处理。根据产妇分娩当天、1天、2天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止痛管理、舒适管理、预防保健管理等措施。在分娩当天、1天、2天进行健康宣教及产后护理时,有目标地重点宣教和进行止痛管理、舒适管理、预防保健管理,采用一对一的循环方式,第2天对前1天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加强,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实施产后康复按摩。
1.2.2.1疼痛管理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24 h疼痛最明显,包括宫缩疼和侧切伤口疼。嘱产妇卧床休息,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饮食,食物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份,多进食蛋白质和汤汁食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以补充体内能量消耗。帮助产妇产后4 h内尽早自解小便,以防膀胱过度充盈引发尿潴留导致膀胱区胀痛,影响子宫收缩,甚至引起产后出血。产后第一次小便,要在床边自解,不要上厕所,以防跌伤,大小便时以坐位或半蹲位为佳,以减少对伤口牵拉痛。取健侧卧位,以减少对伤口污染和压迫。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返回病房后注意保持环境整洁,注意导尿管、输液管等管路保持通畅及清洁卫生,避免心电监护仪袖带緾绕引起的不适。剖宫产术后去枕平卧6 h,在床上活动四肢和移动躯体,指导家属按摩腰背和下肢,6 h后鼓励产妇多翻身,可自由选择卧位,以利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通气功能,预防压疮,减少腰背疼痛。禁食甜酒、糖水、牛奶等胀气食品,预防或减少胃肠胀气胀痛症状的发生。
1.2.2.2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常因产后疲劳、疼痛、治疗、信心不足等原因不愿意哺乳,护理人员耐心告知母乳喂养既营养合理、可预防婴儿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又利于母婴健康。鼓励和指导产妇早吸吮早开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帮助产妇采用卧位或坐位哺乳。哺乳前用热毛巾湿敷清洁乳房,指导产妇及家属婴儿正确含接吸吮。产妇哺乳姿势舒适,避免挤压或牵拉伤口,引起疼痛。产后半小时即开始哺乳,按需哺乳,每次吸吮时间3~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但不超过15-20分钟,夜间可适当延长。每天哺乳8~10次,以利疏通乳腺导管,防止乳汁淤积导致乳房胀痛。给予产后康复穴位按摩止痛治疗,告知产妇和家属产后康复按摩治疗能止痛、促进乳汁分泌、促进产后康复。
1.2.2.3产后康复按摩顺产后12 h,剖宫产术后48 h,根据病情按需给予进行单项穴位按摩治疗或多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房按摩时,选取膻中、中府、乳根、天池4个穴位按压按摩,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腹部按摩时,取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大横等穴位按压按摩,每天1-2次。并指导产妇哺乳前进行乳房自行按摩以利乳汁分泌,腹胀腹痛或宫缩疼痛时按摩腹部以缓解疼痛。予DE-3L型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治疗时取平卧位,将两个乳房专用的有圆形孔的乳房电极治疗片黑色面均匀地凃上耦合剂,放置于双乳房上,与皮肤接触紧密,乳头从中间圆形孔露出,用固定带固定好;将两个腹部专用的皮肤电极治疗片黑色一面均匀地凃上耦合剂,一块紧贴腹部,一块紧贴骶尾部,用固定带固定好。然后开启电源开关,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乳房电极治疗片处方为产科→催乳→催乳常规、乳汁分泌、乳腺管不通等;可选择皮肤电极治疗片处方为产科→子宫复旧→子宫复旧常规治疗、产后尿潴留、术后镇痛、术后疲劳等,设定时间为25分,视产妇敏感度及适应力逐渐增加调节功率,从“0”开始凋节,以产妇能承受的最大值为准,最大可达“250”,临床常用功率为“150~250”,每天1~2次。
1.2.2.4舒适管理设置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告知产妇伤口及宫缩疼痛的原因。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渗血渗液。及时更换疑似污染及潮湿敷料。剖宫产产妇抬高床头15度或取半坐卧位,减轻腹部创口压力,以减轻疼痛;拔除尿管后指导下床活动,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子宫复旧,避免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促进胃肠排气排便功能,减轻腹胀腹痛。下床时,可以使用腹带或用手托住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顺产妇肌肉酸痛时,指导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尽早缓解肌肉疲劳,嘱产妇不可久坐,坐位或哺乳时要避开伤口侧坐,会阴伤口对侧侧卧或卧位哺乳,以减少会阴伤口的不良刺激和疼痛,如会阴伤口出现血肿、硬结,或疼痛剧烈伴有肛门坠胀感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宫缩疼痛嘱产妇改变卧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教会产妇或家属可用手掌稍微用力作环形按摩子宫,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缓解疼痛;指导产妇哺乳时采取舒适体位坐位时用枕头或棉被放在背后,如果坐位太高时,可以放一小凳子在脚下,注意不要使膝盖抬得过高;卧位哺乳时,取侧卧位,背后垫枕,孩子的头不要枕在母亲的手臂上,怀抱孩子时上身要向前倾少许,避免压迫腹部伤口。
1.2.2.5健康宣教术后第3天伤口仍有少许疼痛,宫缩疼痛有所缓解,告知产妇哺乳会刺激子宫收缩,腹部疼痛是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保持产妇伤口清洁干燥。在大量出汗或天气变化时,伤口会不舒适,嘱产妇切不可用手抓挠,以防炎性反应;注意会阴部卫生,勤更换会阴垫,大小便宜半蹲位或坐位,不可久蹲摒气,预防便秘,预防伤口疼痛。久坐等容易使切口张力增高,影响会阴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组织水肿、疼痛并可诱发感染。要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告知造成乳头疼痛、乳头皲裂、乳房胀痛、乳腺炎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指导产妇每次哺乳前需先洗净双手,用专用干净的温开水热毛巾将乳头擦净,预防感染。
1.3观察评价指标和方法观察两组产妇实施护理后的疼痛反应指标(伤口疼痛程度、宫缩疼痛程度、乳房胀痛程度)和生理心理反应指标(乳汁分泌量、纯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率)。产后疼痛评定分级采用WHO的疼痛分级标准(NRS)[3]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Ⅱ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Ⅲ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产妇出院当天上午,应用自行设计的疼痛评估调查表,专人专职对两组产妇伤口疼痛、宫缩疼痛、乳房胀痛、乳汁分泌量和纯母乳喂养执行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和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出院时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疼痛、护理满意率等比效[(n),%]
3 讨论
3.1疼痛管理是通过医疗服务来缓解或减轻疼痛的过程,是医疗保健服务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5]。而非药物疼痛管理是为解决产后疼痛问题针对性地预先制定止痛、舒适、预防保健管理目标,使责任护士可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可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其次是护理措施操作简便,无侵入性创伤、安全实用有效、无不良反应,能被产妇接受和使用;实施非药物疼痛管理后,有客观的评价指标,定量测量的方法,能够长期系统在住院期间观察,便于管理者对护理效果的评价和监控,能够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弥补常规护理因个人知识、技术水平、沟通技巧差异,使产妇接受到的疼痛治疗服务出现偏差,弥补对症施护中不系统、不规范、不到位、遗漏等不足,给产妇提供连续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从而确保疼痛管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妇康复,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了产后护理质量。
3.2非药物.疼痛管理通过系统地规范进行止痛管理、舒适管理、预防保健管理,推广应用产后康复按摩治疗新项目,延伸了产后护理项目,使产妇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产后护理、母乳喂养指导、产后保健等服务;通过专人专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帮助产妇和家属掌握产后保健及母乳喂养知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正确采纳有利于母婴健康的护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乳汁分泌量、纯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阶段式非药物疼痛管理,能有效减少产后疼痛,促进乳汁多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服务满意率。
〔1〕肖震萍,朱建英.产科护士对疼痛管理认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0,9(8):656-657.
〔2〕杨海兰.545例产妇产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54-55.
〔3〕郭晓琴.产后乳房护理的研究进展 [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3):219-220.
〔4〕高建宏.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891-2892.
〔5〕史艳萍,郑蔚.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94-96.
(2016-03-17收稿,2016-05-23收回)
R473.71
A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8.008
1006-9143(2016)04-0301-03
*2015年广东省韶关市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Y15121)
饶细莲(1963-),女,副主任护师,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