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6-10-09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7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化发展

杨 静



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杨静

在国际智慧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对推动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发达国家智慧教育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智慧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信息化人才、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教育产业链这一适应于我国国情的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智慧教育的含义

目前智慧教育尚处在发展阶段,业界对智慧教育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国内外企业、学者基于对智慧教育的理解,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1.学习方式转变的视角

(1)早在2008年IBM公司就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经过几年的演绎和发展,智慧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IBM从“学习者为中心”视角出发,认为智慧教育是通过多元的学习路径、海量的学习资源、完善的教育管理等智慧环境的构建助力学习者实现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过程。智慧教育的五大特征是:智慧的学习路径、智慧的教育管理、完善的教学制度评估、学习者的技术沉浸、独特的用户体验。[1]在这种阐述中,学习者是教育的主体,智慧教育则是促成学习者丰富多元学习体验的重要途径。

(2)韩国教育科学部将智慧教育理解为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的新型典范,是充分利用数据平台信息资源、实现学习者角色转变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量身定制的智能学习方式。智慧教育具有五大特征:S:自我导向。学生角色的转变。M:激励。启发、引导创新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A:适应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定制。R: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平台的资源共享。T:技术支持。基础信息配置无缝对接。[2]可见韩国对智慧教育的理解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我导向的教育模式,这与IBM公司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2.从信息技术发展视角

我国学者祝智庭教授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对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通过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才望。[3]祝智庭教授强调,智慧教育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教育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新时期智慧人才的培育。

3.从教育发展目的视角

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理性认知(如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认知理解)能力的教育,是对智慧教育的狭义理解。靖国平教授在深入研究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智慧教育。“广义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它主要包含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实践(求善求美)智慧、价值(求实求行)智慧。”[4]靖国平教授的阐述强调学习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深化了智慧教育的内涵,是对狭义智慧教育内容的扩展与超越。

综上,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基于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应用,促进教育改革最终实现智慧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具体包含三层含义:(1)智慧教育是教育理念的全新变革。智慧教育重视人格的发展,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2)智慧教育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教育是在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3)智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智慧教育在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支撑下,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智慧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相较于传统教育,智慧教育在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思维与学习方式方面均有所创新。

1.教育组织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高校教师的授课水平,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与潜能的开发。例如,普通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师资配备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而依托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教育则大大突破了这一瓶颈。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中的智能手机、pad的客户端,走进丰富多元的网络课堂,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相应地也刺激了相关教育产业的发展。

2.教育思维的革新

在中国传统教育发展模式下,学校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到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育,学生们普遍缺乏创新思维。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则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下的限制,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实现互动式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较于传统教育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泾渭分明的界定,智慧教育在充分运用互联网交互平台,实现MOOC(慕课)、虚拟实验室、翻转课堂等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交流者。个性化的交互式、探究式学习将成为常态,而由此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势必成为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重要力量。

图1 传统教育与智慧教育对比

三、国外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1.美国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是智慧教育启动较早的国家之一,其信息化技术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覆盖。依托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美国政府积极搭建知识网络平台和公共知识服务体系,意在通过资源的全面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化资源的潜力,促进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赛博基础设施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起的基于高速互联网络、先进计算资源、各种应用软件构建起来的一个科研平台,是促进美国21世纪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开发,增强高校科学研究能力的一项战略规划。如今85%的美国研究性大学使用了“赛博基础设施”,赛博基础设施计划也超越了当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以工程科学为焦点的界定范围,扩展至包括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在内的众多学术领域,意在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型的知识网络平台和公共知识服务体系。

2010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简称NEPT2010,作为美国教育战略的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对公立教育系统进行整体性变革,以带动全国范围内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该项规划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学习领域:21世纪的学习模型;(2)评估领域:设计评估系统;(3)教学领域:联结性教学;(4)基础设施领域:配置无缝对接;(5)绩效:关注学习效率。其中构建全国范围内21世纪学习模型是该项规划的核心。[5]

图2 美国21世纪学习模型

2.韩国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提出了“韩国智慧教育”战略规划,计划于2015年底全面实现全国范围内教育领域的智能化。目前,韩国教育机构已开始在试点学校实施详细的战略计划,而智慧图书馆和教育产业的推广与建设是韩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重点。

(1)基础设施应用的完善。①数字教科书和智能设备取代纸质书。为推进“韩国智能教育”发展战略,韩国于2012年先后投资近30亿美元用于电子图书的建设,电子图书集课本、字典于一身,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学生们可以便捷地通过智能手机、pad的网络终端进行在线学习。②智慧云取代传统图书馆。韩国政府致力于智慧图书馆的创建,基于公共教育云平台,学校可以方便地将本校的电子图书上传至云端,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课程需要在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上呈现出相应的电子教程。

(2)教育产业链的跟进。韩国政府已经认识到e-learning产业、IT业和教育服务产业三者融合的发展空间与价值,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催生了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例如:2014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创立的三星智能学校。三星智能学校整合了三星GALAXY平板电脑与交互式软件,教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轻松地管理课程并查看学生的信息,全面革新了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黑板书+油墨纸”的同时提高教学的交互性和授课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教学录音和录像,学生可以进行更有效的课后复习。

3.新加坡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新加坡国家信息与通信发展管理局于2006年6月提出了一个为期十年的“iN2015”(智慧国2015)计划,旨在通过发展信息通信技术(ICT)提高新加坡的人才实力和国家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是该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信息交互技术与智慧教学相结合,进而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其战略举措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随时随地的信息接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地接入学习并延续进度享受个性化学习体验。(2)互动平台支持。学习平台的交互支持,为学生、教师间协作学习、移动学习、虚拟学习提供了可能。(3)智能优化。信息系统通过对学生近期产生的数字信息进行储存、计算和分析,从而对学习者学习计划进行系统优化。[6]

新加坡2015计划的顺利实施,除了依托于其良好的信息产业基础,也与其倡导的PPP(people、private、public)合作模式密不可分。PPP合作模式是新加坡智慧教育的闪光点之一,它将个人、企业、政府公共部门紧密地整合在一起。高校科研工作者可以便捷地与制造商研发部门、政府的科研机构进行互联。在智慧教育整个战略进程中,政府负责宏观政策的制定,开展试点工程,并及时根据高校工作者和企业研发部门的市场反馈调整战略部署。高校科研工作者则负责对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进行审查与论证,并将试点成果及时反馈给政府与企业。依托于国家良好的政策扶持,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企业研发部门对教学产品的设计,极大程度地促成了新加坡智慧教育产业链的发展。

图3 PPP合作模式

四、我国智慧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新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中明确指出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进行推进。2010年起国家致力于基础设施构建及应用平台的开发,如在建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面向全国的“三通工程”。在国家大环境的推动下,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相继开启了智慧教育战略的建设,发展脉络以教育应用开发、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主。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智慧教育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信息化基础薄弱。而与此相矛盾的是,东南地区随着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信息化规模急剧扩张,信息孤岛问题日益显现,注重智慧教育设备技术的同时忽略了“软实力”人才的培养,一线教师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课程的深度探索。与此同时,智慧教育战略部署由政府主导,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程度较低,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现代智慧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1.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各个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和经济因素,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通常整体落后于中东部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很不均衡。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东部地区校园网络化普及率比例达92%,相比之下西部仅为65%,而青海、西藏等地区则更是低于58%。人机比例东西部地区差距更加明显,至2013年年底东部地区平均3人共享一台计算机设备,而西部地区约10人才能共享一台计算机设备。[7]

(2)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随着中东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教育信息化在中东部地区呈现出急速发展的态势,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及应用程度方面普遍优于西北地区。例如,上海普陀区探索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的个性化教与学,形成预学翻转式、课堂辅助式、个别辅导式等3种应用模式;山东昌乐一中探索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6个年级试验推广。

2.信息孤岛问题凸显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期,信息孤岛现象并不严重,如今随着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信息化规模急剧扩张,信息孤岛问题日益显现。[8]全国上下各级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资源重复建设,共享率低,效率低下。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原因可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分析。(1)制度层面。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标准,各个教育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作指导,系统间相互独立,兼容性较差。(2)管理层面。教育系统内部信息化管理较为混乱,缺乏对本单位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造成了人才与资源的浪费。(3)技术层面。各个教育系统自成一体,未形成统一的教育平台,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3.我国教育信息发展中软实力不足

教育作为人类精神领域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如今发展到信息时代,尽管我们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运用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但是归根结底这些数字媒体只能是一种手段。智慧教育更需要软实力人才的培育,研发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而现阶段我国智慧教育发展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相当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中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多还停留在Word和PPT展示层面,对网络教学、信息平台缺乏熟练运用。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对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引导与培养,教师普遍信息化教学热情不高,缺乏对课程的深度探索。

4.缺乏企业与科研机构参与

智慧教育作为我国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的是政企校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现阶段我国的智慧教育战略主要由政府主导,负责政策的制定及宏观规划的实施,如国家在建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面向全国的“三通工程”。智慧教育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与推广,目前智慧教育企业以网络课堂、在线培训为主,如外语在教育领域的新东方在线、职业在线教育的北大青鸟等,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总规模超800亿元,平均每天产生近3家在线教育公司,2015年市场规模达近千亿。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智慧教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由于现阶段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相互独立,在智慧教育发展中未形成发展合力,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表1 各领域在线教育主导企业

五、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1.科学规划,引范示路

智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国情,科学规划。由于我国各地基础信息化建设情况有所不同,智慧教育战略部署可分两个层面同时开展。

(1)加快西部地区基础信息工程建设。为缩小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十三五”期间国家需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如投入专项资金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补足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短板。同时,通过“分层推进和帮扶机制”帮助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2)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韩国、新加坡在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将试点工程作为战略规划的重点,以点带面地推动全国智慧教育信息化发展。我国在智慧教育发展中也可借鉴这一经验,依据“试点先行,引范示路”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优秀智慧教育典型应用,评审出一批如上海、广东这些智慧教育发展情况较好的城市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协助国家政府做好相关规划、咨询、培训、实施、反馈等各项工作。以点带面,科学推进智慧教育及智慧校园工作的开展,探索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智慧教育建设模式,具体分两个步骤:一是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学校进行智慧课堂试点工程。二是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着力推进资源互动的远程学习。依托区域教育云和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个人及机构网络学习空间,真正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完善制度体系,构建教育信息平台

(1)建立国家信息化网络标准体系。国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教育信息化网络标准体系,指导各个教育系统进行信息系统资源的开发。

(2)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系统内部不仅需要懂得信息化应用的应用型人才,负责软件开发、平台搭建、信息维护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对信息系统内部信息化进行科学管理、战略规划的管理型人才。教育信息系统内部通过首席信息官(IOC)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系统内部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减少资源配置中的浪费。

(3)搭建智慧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全国范围教育平台的搭建、互联需要三个阶段进行推进。第一阶段:建立省级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建设涵盖省内所有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网络平台,实现一人一号、一校一码的实名制登录。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各个学校分享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更新,师生可通过独有的ID进行信息下载学习。第二阶段:加快建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省范围内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扩展到一个主中心、多个分中心,在主中心与分中心之间实现计算资源统筹分配管理、数据异地互相备份,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完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第三阶段:实现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综合管理应用,与国家教育数据中心无缝对接。

3.信息化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培养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目的在于促成智慧人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除了需要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技术“软实力”人才的培养。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从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和教学技能信息化展示两个方面进行智慧教师的培养。

(1)开展应用人才培训。如广东地区开展的“智慧教研院”的信息化策略,各地教育部门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信息化发展程度,对教师开展相应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带动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次利用大数据、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合作。[9]

(2)教学技能信息化展示。地方教育部门可通过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展示活动,充分调动教师们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水平的融合。同时将优质课程在教育信息化平台予以共享,促进教师对课程的深度探索,培育出一批善用信息化教学、开展教学研发的优秀师资队伍。

4.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创新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智慧教育的发展建设中,除了需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地区高校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大企业、大公司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形成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智慧教育产业链。具体实施可分两阶段进行推进。第一阶段:建立专家人才库。我国在线教育主要涉及考试教育、兴趣教育、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各类教育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联合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相应的人才资源库,促进校内外、线上线下智力资源的有效对接。[10]第二阶段: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机制。教育企业通过深度的市场需求分析,在成熟的技术中找准教育产品的最佳切入点,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及经济实力的差异,为不同地区的学校量身定制不同的经济投入模式及教育信息化方案。将国家政策支持、科研单位的智力资源,融入智慧教育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当中,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发展机制,助力智慧教育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图4 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创新思路

六、结束语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新境界。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正逐步由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初级阶段向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的第二阶段迈进,实践中不可避免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大挑战。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应从发达国家智慧教育发展中汲取经验,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新方法、新思路加以借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范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1]IBM.Smarter education with IBM[EB/OL].(2012-03-01)[2016-02-04].http://www-935. ibm.com/services/multimedia/Framework_-_Smarter_Education_With_IBM.pdf.

[2]Tobias ley,Mikko Ruohonen,Mart Laanpere. Open and Social Technologies for Networked Learning[C].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13: 170-178.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4]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48-53.

[5]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04):37-38.

[6]Knight,Jane.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ubs[M].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14:121-14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8]张珍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信息孤岛”现象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3):23-25.

[9]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以智慧教研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EB/OL].(2015-06-05)[2016-02- 04].http://www.gdjyzb.com/business/htmlfiles/gdjyt/s1015/201506/486750.html.

[10]王畅,刘思弘.展望浦东互联网在线教育产业[J].浦东开发,2015(08):34-36.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32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智慧政务门户网站建设模式构建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B15TQ004)]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信息化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