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016-10-08赵月芹
赵月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当今广大一线教师最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总结,共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特点;素质;生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特点
1.要求培养学生素质
(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练等方式,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时间和节奏,避免出现机械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烦躁,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思考,然后找出不会的题目,积极的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
(2)重视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合作主要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可以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死板模式。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实现“互补”,通过开展答辩、座谈会、小组活动、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3)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进入高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印象更加深刻。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更趋生活化,有着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
(1)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乐学的环境。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2)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但是小学生的活动区域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3)创新教学方法。语文课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如通过看、做、唱等方式,让小朋友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非传统的活动方式统统拿来。
二、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4.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总结。只有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游刃有余,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花朵盛开得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