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汉语教学中助词“着、了、过”的用法

2016-09-27帕力达·买买提沙吾提

求知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中职

帕力达·买买提沙吾提

摘 要: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助词“着、了、过”等本身的词义解释很容易理解,但遇到实际情况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通过日常中职汉语教学中学生不了解助词“着”“了”“过”的具体使用语境而混乱使用的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简单介绍类似这些助词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职;汉语教学;助词用法

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理解“着、了、过”等助词本身的释义并不困难,当表示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多用“着”;在表示一般完成时的时候,多用“了”;在表示过去时的时候,多用“过”。理论上这样解释很容易,但是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对这些助词的使用方法产生偏差的情况存在。

一、使用助词过程中的混乱现象

首先,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助词“了”与助词“过”通常是与“已经”等表示完成意义的词语连用。同时,这两个助词也出现过同时连用的情况。而“着”这个助词经常与表示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词连用。但是,只要在“着”这个词的前面加上表示完成的词语,与其搭配的整个句子也就能表达出“过去式”和“完成式”的意味。例如:他已经吃过饭了;他们俩曾经跳过舞。从这些简单的短句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职汉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句子中动词之前的副词来理解和选择应该运用哪个助词才更能表达实际意义。这里列举一个病句供大家思考:“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我对生活的理解也在渐渐地深刻了。”在这句话中,后半句的“在”字有现在进行时的含义,但是句尾的“了”却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将两者放在一起使用,就产生了用法和语义上的矛盾。那么这句话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将句意改成统一的现在时或者完成时,可以改为:“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我对生活的理解也渐渐地深刻。”或者:“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我对生活的理解也在渐渐地深刻着。”

其次,助词“着”和“了、过”所表示的范围不同,因此,“着”与“了、过”的意义是矛盾的。这一点有时候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让学生感到困惑。

最后,“了、着、过”这些助词还容易和“的、地、得”等助词混淆。因为助词“着”主要是表达被描述人物事物等的状态的,而“得”这个词虽然也是可以作为描述的词,但是通常是为了描述所要叙述的事情的趋势、状态、可能性等。比如说:“哭着喊;哭得伤心。”

二、“了、着、过”在中职汉语教学中的正确用法

1.“着”的基本用法

助词“着”主要可以表达动词的正在进行和动作的不断持续、反复。例如:①老师们正上着课呢;②雪不停地下着。在第一个例子中,“上课”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也能从“正”这个词体现出来;而在第二个例子中,下雪的动作是不断反复的,这里用“不停下着”来表示下雪这个动作的不断反复。同时,“着”还能表示动作的伴随状态。通过例句一起来体会一下:“她欢呼着拥抱了妈妈。”这句话用了“着”这个词,就充分地表现了“她”一边欢呼一边拥抱妈妈这个动作。

2.“了”的基本用法

首先应该清楚的是,“了”这个词的基本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已经完成”,因为这个词主要是在描述一个主体动作实现了的一种情景或状态,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①他洗了澡。(意思是他洗完澡了。)②我明白了。(我从现在开始都明白了。)③大门开了。(大门由关着的状态转变成了开着的状态。)④都成大人了。(某人已经从小孩子成长为大人。)

3.“过”的基本用法

第一种是能够和“从前、曾经”搭配的用法,表示的意思是动作发生在从前,并不是现在的状态。例句:“爷爷好像不记得自己曾经带兵打过仗了。”而第二种“过”的用法是不能与“从前、曾经”搭配的用法。这种用法表示的是句中动作的完成。比如:“刚刚我们已经打过招呼了,不要客气。”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汉语教学中,我们不光需要将助词“着”“了”“过”的用法传授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正确运用与实践。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语言助词的魅力,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佩雯.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刁习羽.动态助词“着、了、过”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方法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