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教学对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湖南省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

2016-09-25张桂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维度专业学校

张桂蓉 杭 南

(1.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2.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实践教学对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湖南省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

张桂蓉1杭南2

(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2.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求证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效性,是推进实践教学进一步创新的依据。以湖南省四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2011、2012级学生和2014届毕业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分析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效果,提出未来实践教学创新的基本方向。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就业能力

一、求证实效性是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依据

行政管理是一门具有 “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特点,强调实践性的专业。随着国家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趋向于市场化、社会化,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多、更新的要求。同时,“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学生将通过跨越组织内边界和外边界,在不同岗位和角色间流动,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育部在高教〔2001〕4号文件、〔2005〕1号文件中强调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各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入实践教学模块十年有余,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探索日益活跃,但是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多限于理论探讨和定性分析,究竟哪些实践教学方式有效?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是否发挥作用?实践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创新?等等问题鲜有学者通过定量研究求证。我们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四所重点综合性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1、2012级学生和2014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陈式问卷评估学生的就业能力,分析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学校对不同类型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在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差异,结合访谈资料,以期发现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向。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就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提出

就业能力的概念自二十世纪初出现后,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居于自身的研究目的和学科背景提出了各自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就业能力即是指就业的技能,如泰吉森等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寻找并获得工作机会,在工作中保持工作岗位,以及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工作机会的能力;[1]有的则认为,就业能力主要指个人特质,即除个人就业技能外,还应包含如个体社会适应性等人力资本,如福格特 (Mel Fugate)等;[2]另外一些学者则把就业能力的概念扩大化,认为就业能力还应包括个人就业能力得以发挥的外部社会环境和条件。从个体角度出发,我们把就业能力定义为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获得、维持、改变职位的能力,它包括就业的基本能力,抓住就业机会、维持职位、提升职位的能力四个维度。

国内学者和研究机构依据就业能力的定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提出了各种看法。与一些学者提出的全能型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模型不同,考察实践教学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不涉及大学生本身以外影响其就业的因素。我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设计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估指标:首先,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测量指标的筛选;然后,参考公务员能力结构的研究成果,依据对2011级学生和在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深度访谈,关注学生就业面试过程中被考察最多和毕业生提到频率较高的就业能力元素,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反复讨论,定义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个维度及其相应的测量指标。

就业基本能力,指大学生具备的,并不保证其一定能够快速抓住就业机会,但是缺乏就一定不能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据此,把李静、李雪梅关于公务员的能力结构维度,[4]贾利军等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5]杨旭华关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指标,[6]马绍壮等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维度中共同的测量指标: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能力。[7]

就业捕捉力,指建立在基础能力上,能够辨别相关信息,自信且敢于竞争,尽快获得自己满意职位的能力。据此,选择2011级学生访谈中就业面试遇到的主要考察元素:信息处理能力、权限意识、执行能力、组织能力、自信心、学习能力,杨旭华设计的指标体系中的自我营销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测量就业机会捕捉能力。[7]

就业维持力,指大学毕业生就业后胜任、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能力。选择2014届毕业生提到频率最高的责任意识、主动积极、自我约束力、心理调适能力,结合李静、李雪梅关于公务员的能力指标中看待问题的客观性、细节敏感性、被他人信任的程度、移情能力、忍耐力等指标测量维持就业岗位的能力。[8]

职业发展力,指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寻求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根据李静等对工作业绩与公务员能力的相关关系分析,析出公务员能力指标中的计划能力、成就意识、创新能力;[9]结合与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访谈,再进一步析出时间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灵活性、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作为测量职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综上,提出假设H1: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测量指标体系由就业基本能力、捕捉力、维持力、发展力等四个维度,28个观测指标构成。

(二)实践教学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技能的必要环节。在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与方法上,肖平、米曙娟归纳了西南交通大学的探索,提出由暑期实践、认知实习、调研实习、学年论文实习、毕业论文、课外调研计划、研究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其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效性;[10]吴江、叶永成等提出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新方法。[11]我们根据湖南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建构学校鼓励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教师主导 (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认知实习、学年论文、案例分析教学),学生自主参与 (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假设H2:是否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在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和创新上,杨述厚等从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实习模式、考核模式等层面,提出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12]张云英等对 “校府合作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13]何俊武则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14]不同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同一学校不同教师实施实践教学都存在差异,考虑到无论实行何种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表明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投入情况,学校重视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与学生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以简单可测为原则,提出假设H3:学校对不同实践教学类型的重视程度显著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一)数据收集及样本基本情况

基于四所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1级和2012级学生,由于2014届毕业生已经离校,采取主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首先,我们于2015年4月对中南大学的126位2011、2012级学生进行预测,回收有效问卷80份。结果显示,各测量项目的克伦巴赫系数 (Cronbach's α)均高于 0.940,量表总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保留所有28个测量项目进行正式测试。正式测试于2015 年10月进行,共发放500份问卷,通过当场填写以及邮件填写的方式获得,剔除无效问卷,共计回收36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3.8%,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见表1)。

(二)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20.0和AMOS20.0对样本题项做描述性分析,以了解样本偏差情况,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证明就业能力结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然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实践教学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回归分析验证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的程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四、数据结果分析

(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结构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所有控制变量 (性别、年级、学校)和自变量均对因变量产生一定影响。所有数据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3,根据克莱恩 (Kline)的建议 “样本数据偏度的绝对值小于3.0,峰度的绝对值低于10.0”,[15]各个测量题项的值服从正态分布。

2.项目分析

通过被测者的测试结果分别计算每一个题项的鉴别力与区分度来进行项目分析。数据结果显示,28个就业能力测量题项决断值均达到0.05显著水准且数值大于3,区分度在0.20以上。

3.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就业能力量表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KMO值为0.877,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2111.013,且Sig=0.000<0.01,说明样本具有足够的充足度及显著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对就业能力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并对因素进行最大方差旋转,最后归并出包含4个维度19个能力元素的就业能力测度指标。此时的KMO值为0.859,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2111.013,Sig=0.000<0.01。19个变量汇聚为4个公共因子,因子1(移情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忍耐力、看待问题的客观性、责任意识、被他人信任的程度、细节敏感性)各测量项目均指向维持就业机会需要的内在素质,命名为 “就业维持力”;因子2(竞争意识、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信心)各测量题项都是获得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指标,命名为 “就业捕捉力”;因子3(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各测量题项为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命名为 “就业基本力”;因子4(成就意识、创新能力、公共事务的关注度、灵活性)各测量题项为获得职业发展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命名为 “就业发展力”。各公共因子累积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59.617%,分析各因子的指标发现该模型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具有较好的理论支撑及实际指导意义。在信度分析结果中,就业能力自评量表的总体信度为0.889,且就业能力各个维度的分量表除因子4的信度达到一般水平以外均有0.700以上,说明该量表信度较为理想 (见表2)。

表2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4.验证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就业能力评估模型由四个维度19个测量指标构成,此结构是否可靠、有效,须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加以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常用指数x2为349.827,df为136,x2/df为 2.572,RMSEA为 0.071,NFI为 0. 87,TLI为0.85,CFI为0.91,根据侯杰泰等的建议,NFI、TLI、CFI均在 0.8以上,RMSEA低于0.08,x2/df在2与5之间,结构模型拟合较好。[16]

(二)实践教学的类型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以实践教学的类型作自变量,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维度作因变量,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进行就业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

表3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的信度检验

*p<.05 ***p<.001

从学校鼓励类实践教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来看,暑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捕捉力、就业发展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对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对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低年级学生申请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高年级学生申请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请更难;同时,这两种实践教学的要求也不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项比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项更容易。

从教师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来看,案例分析教学的参与组和未参与组在就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参与组就业能力平均值在就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上都高于未参与组。案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结合调查资料,行政管理专业均开设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其他课程老师也会实施案例教学,但学校并不针对案例教学进行专门的检查。在调查对象中有70.5%的学生在大学三年以上的时间内参与6次以上案例教学活动,其中,30.6%的学生参与3次以下的案例教学活动。从中南大学案例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案例教学基本上5人一组分组进行,学生中有搭便车者,也有认真完成案例分析训练者,由于课堂人数较多,老师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度无法有效监控;当然不排除个别教师没有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依靠案例教学消耗课堂讲课时间的现象存在。因此,案例教学的效果一般依靠学生和教师的自我要求,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与案例教学不同,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因为这两项实践教学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问卷调查显示,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中有42.9%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在3个月以上;在完成毕业实习的同学中有76.7%的学生根据就业意向应聘实习单位,其中53.9%的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应聘实习单位,并记录实习日志。除此之外,四所高校的学生都在大三暑期进行了认知实习和学年论文,没有同学没有参加,无法进行参与组与未参与组的比较。

从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教学类型来看,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都是监管松散的实践教学项目,学校只是提供参与的平台,由学生自主参与,没有教师的指导。勤工助学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能力、就业捕捉力上有显著差异,社团活动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维持力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参与志愿者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没有显著影响。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看,在参与了志愿活动的学生中有54.5%的学生三年以上的时间内只参与6次,且志愿服务活动基本上是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一般是去福利机构展开时点式的服务活动,比如表演节目,组织福利机构的老人和孩子做游戏等形式,不是实质上的志愿者活动,且无法形成常态。因此,志愿者活动在形式上热闹,实质上参与程度非常低。有10.8%的学生申报了各种社团,但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中较为积极的仅占32.9%,与此同时,72.2%的学生每学期参与社团活动的次数在5次以内,为体验式参与,参与的程度不高。与此相反,在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中有42.2%的学生平均每年参加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这样,参与勤工助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比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更大。

表4 参加不同的实践教学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独立样本T检验)

(三)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为因变量,分别对各个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校重视程度做逐步回归分析,学生的性别、年级、院校等控制变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远远低于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的程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因此,对数据结果进行适当的简化、合并处理,仅列出进入回归模型的最后结果 (见表4)。结果显示:从所有解释变量的t检验情况来看,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学校对勤工助学、毕业论文、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案例教学项目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学校对毕业实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认知实习和学年论文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存在相关关系。

从教师主导型实践教学来看,结合访谈结果,湖南省高校对毕业实习这个环节的考察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和最后学生的就业统计,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没有沟通;学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主要在学生找工作时提供就业信息,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实际意义;而大学生就业的前期适应阶段就是毕业实习,因此,学校重不重视毕业实习,都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案例教学嵌入于日常课程教学,其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依赖教师施教效果,教师施教效果又受到学校考核程度的影响;同样作为教学环节的学年论文和认知实习,与案例教学不同,学年论文是相对独立的环节,不单独计入教师工作量,学校也难以实施考核;而认知实习虽计入教师工作业绩,但只涉及少数老师,受教师施教方式影响更大。

从学校鼓励型实践教学来看,暑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参与这两项实践教学的学生可获得成绩加分;学校除提供一定经费支持,还会专门组织老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所以,学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效果越好。

从学生自主参与型实践教学来看,勤工助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收入,而且可以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平台越大,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其就业能力就越高。社团活动与志愿者活动不一样,这两种类型的活动与解决经济问题无关,同时,学生参与志愿者项目并不会在就业时获得社会赞许式认可,在某种意义上,是需要参与者单向付出的活动,学校重视程度没有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显著;勤工助学活动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能力和就业捕捉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社团活动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维持力上有显著差异,参与案例教学、志愿者服务与社团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学校对勤工助学、毕业论文、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对认知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就业能力没有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创新,我们有以下实践启示:制定鼓励教师加强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强对所有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监控,及时反馈实践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实践教学的措施。其次,学校应实现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要求教师优化实践教学设计,避免形式化,运动化,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效。最后,树立学生培养就业能力的自我意识。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实施就业教育,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常规化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如校园免费学习辅导志愿者组织等,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应该系统化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与校外企业、各种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了解社会需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树立就业能力培养的自我意识,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探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我们发现,就业能力评估模型由就业的基本能力、捕捉力、维持力、发展力四个维度,19个观测指标构成。学生是否参与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对就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影响显著;暑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捕捉力和发展力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显著;勤工助学活动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能力和就业捕捉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社团活动的参与组与未参与组在就业维持力上有显著差异,参与案例教学、志愿者服务与社团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学校对勤工助学、毕业论文、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对认知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就业能力没有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创新,我们有以下实践启示:制定鼓励教师加强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强对所有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监控,及时反馈实践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实践教学的措施。其次,学校应实现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要求教师优化实践教学设计,避免形式化,运动化,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效。最后,树立学生培养就业能力的自我意识。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实施就业教育,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常规化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如校园免费学习辅导志愿者组织等,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应该系统化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与校外企业、各种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了解社会需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树立就业能力培养的自我意识,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Johannes G.L.Thijssen,Beatrice I.J.M. Van der Heijden,Tonette S.Rocco.Toward the employability—linkmodel:currentemployment transition to future employment perspectives[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8,7 (2):165-183.

[2][3]Mel Fugate,Angelo J.Kinicki,andBlake E.Ashforthb.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dimensions,and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4-38.

[4][8][9]李静,李雪梅.公务员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2):77-80、98.

[5]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1):51-56.

[6][7]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J].人口与经济,2012,191(2):41-48.

[7]马绍壮,朱益宏,张文红.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维度结构与测量 [J].人口与经济,2012,193(4):34-42.

[10]肖平,米曙娟.重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探索 [J].教学研究,2007,30(1):58-60、64.

[11]吴江,叶永成.树立三大意识,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7(6):176-178.

[12]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J].中国行政管理,2006,252(6):78-81.

[13]张云英,刘艳斌.校府合作育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J].高等农业教育,2014,273(3):82-84.

[14]何俊武.论行政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3):73-75.

[15]Kline,R.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Guilford,1998.

[16]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56.

(责任编辑吴潇剑)

A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Practice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s

Zhang GuirongHang Nan

To estimat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students'practice on their placement ability i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This study has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administration majors who graduated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 in 2011,2012 and 2014.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various practice courses on the placement ability of administration majors,it further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s of the practice courses in the futur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practical teaching;employment ability

G642.0

A

1672-4038(2016)08-0056-08

2016-06-25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3223)

张桂蓉,女,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杭南,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维度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奇妙学校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