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泽泻的资源调查及外观性状评价△

2016-09-25蔡沓栗杨成梓温秀萍于虹敏吴淑英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泽泻药材福建

蔡沓栗,杨成梓*,温秀萍,于虹敏,吴淑英

(1.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中国中医科学院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泽泻的资源调查及外观性状评价△

蔡沓栗1,2,杨成梓1,2*,温秀萍1,于虹敏1,吴淑英1

(1.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中国中医科学院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目的:了解泽泻的资源分布、产销情况,为泽泻的保护与栽培推广等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文献调查、访查和实地调查等;外观性状评价。结果:药用泽泻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和广西。种植总面积超过5 500 hm2,蕴藏量1 300万 kg以上。结论:市场流通的泽泻商品来源于两种植物,且商品规格较混乱,应进一步规范,引导市场认真对待。

泽泻;东方泽泻;资源调查

泽泻来源于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1],又名东方泽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2]。目前药用泽泻来自栽培品,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生产[3]。目前,普遍认可的泽泻的道地药材为“建泽泻”和“川泽泻”。“建泽泻”主产于福建、江西,“川泽泻”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4]。2014年12月起课题组对泽泻的主产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以期为重新制定泽泻的商品规格等级、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依据。

1 泽泻的资源调查

1.1 调查方法

主要为文献调查、国内同行访查、产地访查、市场调查、样方调查等。其中文献调查主要为本草考证及现代文献调查等;国内同行调查主要集中为近年来泽泻研究较多的专家,可能有资源分布的各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负责人等;产地访查则为实地调查过程中对种植户、收购商及当地居民的调查;市场调查以泽泻产区较为著名的成都荷花池、广西玉林为主,结合当地加工企业及其他销售企业等;样方调查的方法主要以草本植物的样方设置为参考,采收季节在距离200 m以上,设置1m×1m的样方,并采收样品,测量鲜重及干重等。

1.2 调查范围

根据前期的文献调查、同行访查及市场调查等确定泽泻的实地调查范围,主要分布省份为福建、四川、江西、广西等省区,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访查、市场调查等进一步细化调查的路线和范围。

1.3 调查结果

1.3.1 文献调查及访查结果 泽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5],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等[1]。宋《本草图经》记载其曰“叶似牛舌草,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所附插图包括齐州泽泻、泽泻、邢洲泽泻三种[6]。光绪年间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记载泽泻:“产建宁府。丛生湿圃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花似葱,白色。药称建泽泻,以建安瓯宁者为道地。”明朝年间《建宁府志》[7]记载:“泽泻,欧宁产。”欧宁后与建安县合并为现在福建建瓯。民国时期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关于泽泻记载:“福建建宁府为上。”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从明代以后的福建地方志均有记载泽泻。“建泽泻”一词最早出现在清·郭柏苍的《闽产录异》,并同时记录福建道地产地为建安瓯宁,即现在的建瓯所在。可见福建作为泽泻的道地产地应始于清代,与现今一致。

文献调查及访查结果显示泽泻药材的野生来源植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等地[2],但块茎小而量少,一般不收购使用。此外,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建泽泻”与“川泽泻”在来源上是存在差异的。建泽泻来源于泽泻属东方泽泻A.Orientale(Sam.)Juzep.,而川泽泻则来源于同属的泽泻A.plantago-aquaticaLinn.。文献调查发现,广西地区曾有栽培窄叶泽泻A.Canaliculatum[8-9],但在产地调查中发现,广西当地泽泻来源植物的种植面积极度缩小,未发现有种植窄叶泽泻。

1.3.2 产地分布调查结果

表1 泽泻产地信息情况

1.3.3 产地蕴藏量调查结果

表2 泽泻产地蕴含量情况

1.3.4 产区实地调查概况

福建 福建种植泽泻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和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区)。当地种植泽泻面积约15 hm2。经统计,密度为美平方木8~10棵,产量约0.36 kg·m-2(干品)。当地土壤肥沃,泽泻多与莲形成泽泻-莲的种植产业模式。一般在7月中下旬起以种子育苗,9月初移苗,翌年1月份霜打后采收,种子为当地自留。当地种植泽泻,分为块茎模块和花苔模块。用于专门采收块茎的泽泻,种植期间人为控制其不抽苔。干品个头较其他地区大。采收花苔为主的栽培,则通常在3月份开始育苗,让其自然生长开花,5至8月份采收花苔作蔬菜食用,目前种植花苔效益明显高于药材。此外,2010年以前,龙海市亦有较大量种植,种植时间为每年的12月份,采收期为翌年4月初(清明前后),采收时先用刀劈去地上叶,10天左右采挖块茎,目前当地已不种植。建泽泻的销售通常为定向式,即市场或厂家直接订货,目前主要销往河南及同仁堂等。

四川 四川种植泽泻面积相对较大,主要集中在彭山县、眉山市、乐山市(五通桥区)、夹江县等地。彭山县在谢家镇等地种植,面积3 300 hm2,最高产量0.375 kg·m-2(干品)。彭山地区为泥沙土,土质较松。种植期在6月,采收期为12月底至1月。眉山市多为个人种植,种植面积将近1 000 hm2。眉山地区为红土,泽泻个头较小,7月份种植,采收期约12月底至1月,当地泽泻多以鲜品出售。乐江市夹江县是彭山县以外,泽泻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多为个体种植和个体承包种植,总共面积约1200 hm2,单位面积产量约0.15~0.3 kg·m-2(干品),药材个子较小,1月初左右采收。种源来自当地,有进行杂交留种实验。当地药材主要通过荷花池药材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江西 主要分布于广昌县驿前镇,种植泽泻历史悠长。江西水田水量充足,泽泻多与莲一起种植。2014年因泽泻收益不好,莲的种植面积增加,泽泻-莲的产业链跟福建建瓯相似。全镇往年种植面积约66.7 hm2,产量在0.22~0.36 kg·m-2(干品)。种植时期没有特意控制泽泻花苔的生长,花苔采收一般在霜打之前,与福建相反。种源早期来自福建,现多为前一年泽泻开花后结的果,与四川不同。采收时间为12月至翌年1月。泽泻通常以原药材销售,有明确收购意向者有时加工成厚片,主要通过江苏或樟树等外销。当地有将泽泻籽做以治疗关节炎。

广西 玉林市博白龙潭镇种植面积约12 hm2,产量最好时可达0.37 kg·m-2。采收时间1至2月,近年种植面积缩小明显。种质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四川引种,但目前块茎的个头远小于现在四川的泽泻。现为当地自行留种。广西贵港种植泽泻时间亦较长,当地药农反映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时可达0.5 kg·m-2(干品),本次调查则发现泽泻药材个头极小,单位面积产时不足0.2 kg·m-2。种植面积相对2010年极度缩小,采收时间为1至2月,临近农历春节。种质早期来源于福建,后为当地留种,但因品种退化,目前不少药农正从四川引种泽泻。当地药材商品主要通过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1.3.4 药材市场调查

四川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市场上流通的泽泻商品,基本都为统货,即是大小、厚度等规格不同的泽泻都混合统一价格销售。一般三种货物,烘干的,炒干的,加盐炮制的(少,一般只洒一点的盐水,味道基本不带咸味,稍苦涩)。泽泻商品嚼之有浓厚的淀粉味道,粉性。当地年销泽泻商品约1 000万kg。

广西玉林药材市场 市场上流通的泽泻商品来源基本上为四川,广西当地的泽泻相对较少。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基本为统货,广西泽泻个头较小,颜色偏白,嚼之有浓厚的淀粉味道,粉性。当地年销泽泻商品约1.5万kg。

1.3.5 种植、加工方式调查 各地种植泽泻的土地基本都轮种三轮,包括早稻-晚稻-泽泻。种植模式包括泽泻-莲合种、泽泻-蔬菜合种等。采收的泽泻削去粗皮后进行加工。福建地区将泽泻上焙床、烘烤,温度约55 ℃,烘烤一段时间后在药材上加盖保温,直至泽泻相碰时有清脆响声时表明全干。之后以去毛机刮净外皮及须根。四川泽泻加工方式为炕上烘干,温度大约40 ℃,时间为三天三夜。机器剥皮,有加工为厚片销售。广西泽泻加工方式为烘干,一天一夜。大规模存放时喷洒少量的硫磺。江西泽泻一般自己加工,烘干方式与四川地区相似,加工后干品偏灰白色,偶有双花(药材顶端有两个瘤状突起的芽痕)出现。

2 泽泻的外观性状评价

2.1 植物形态

东方泽泻Alismaorientale(Sam.)Juzep.水田种植。叶披散而不整齐,宽披针形或椭圆形,叶长可达1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叶脉多为明显7条[10],横脉较明显;叶柄长3~45厘米,较粗壮,叶柄基部边缘渐宽,具膜质。栽培种9月移苗,12月霜打后采收;花期不定,与栽培时间有关,约为12~2月。

泽泻Alismaplantago-aquaticaLinn.水田种植。块茎多萌发芽。植株叶呈整齐的三束排列;叶椭圆形至卵形,长2~11 cm,宽1~7 cm,先端渐尖,稀急尖,基部宽楔形、浅心形,叶脉通常5条[10],叶柄长1.5~30 cm,基部渐宽,边缘膜质。以药材为目的种植不使开花,7~8月移苗种植,12月~1月采收。

图1 东方泽泻原植物图

图2 泽泻原植物图

2.2 药材性状(图3,表3)

表3 不同产地的药材性状比较

A:建泽泻;B:川泽泻;C:广西产泽泻;D:江西产泽泻。图3 四个产地的泽泻药材性状图

3 主要存在问题

3.1 栽培面积缩减明显,产量下降明显

通过前期文献调查发现,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重庆、新疆等地均有泽泻分布,但通过对相关区域普查技术人员的访查发现,目前这些地方均未发现有种植泽泻。重庆等地有发现逸生的泽泻,但块茎小,呈长条形,基本不可药用。在四川都江堰、福建龙海等地2010年前还有较大产量,目前已基本不产。造成栽培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三是药贱伤农,弃种或改种其他品种。此外,福建等地泽泻的种植所规划的花苔模式,经济效益较销售泽泻块茎高,药农种植花苔的积极性较于块茎大。花苔鲜品的价格基本与药材价格相同,花苔约0.25 kg/株(鲜品),一年可抽苔3次/株。而抽苔的泽泻块茎易中空,作为药材加工品质下降,无法销售。吉阳村全村花苔销量为0.2~0.3 kg/年,其保鲜期短,仅适用周边销售。江西广昌种植泽泻时间久远,种植泽泻已形成当地一部分文化,但由于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泽泻价格下降,导致外来药商对于泽泻的收购意愿降低,加之运费成本逐年升高,当地泽泻的囤积量相对较大。

广西地区的泽泻价格近几年下跌严重,因此往年泽泻滞销严重。加之广西当地的采收时间为农历12月底,采收工序繁琐,多数当地人放弃泽泻的种植,原有种植面积的产量相对减少。

3.2 种质基原重视不足,品种亟待厘清

关于泽泻A.plantago-aquaticaLinn.和东方泽泻A.orientale(Sam.)Juzep.模糊的界限问题,张明理[11]等人基于形态学、解剖学和花粉形态等明确泽泻和东方泽泻的区别,关于东方泽泻的分类地位给予了肯定。同时,陈菁瑛等人借由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结果发现福建产泽泻与江西产泽泻的来源植物为A.Orientale(Sam.)Juzep.,四川产泽泻的来源为A.plantago-aquaticaLinn.[12-13]。笔者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泽泻和东方泽泻在植物形态上有明确的区别(见图4),福建产泽泻、江西产泽泻及部分广西产泽泻(主要为广西贵港湛江镇部分地区)来源于同种植物为东方泽泻A.orientale(Sam.)Juzep.,而四川产泽泻、部分广西产泽泻(主要为广西博白县及贵港区部分地区)的来源植物为同属不同种的植物泽泻A.plantago-aquaticaLinn.,支持上述文献观点。因此,现今市场上流通的泽泻商品来源于两种植物。

此外调查发现,江西和广西的泽泻个头较于四川和福建的泽泻小。两地选种未经过择优选育,仅通过结果留种,泽泻的品质无法保障。因此,两地双花泽泻的出现率也高。另外,福建和四川种植泽泻时都有控制泽泻抽苔,但江西和广西未进行严格控制,增加了泽泻块茎中空的几率。可见,种质的选育及栽培管理对泽泻药材的质量影响较大。

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B: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图4 泽泻的来源植物

3.3 商品规格等级混乱,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调查时发现泽泻通常以统货出售,江西等地虽然有划分等级,但划分随意,没有明确的等级标准,也未能很好地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因此,泽泻的商品规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重新划分,并引导市场认真对待。

4 小结

泽泻作为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常用中药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应该来源于同属的两种植物东方泽泻A.Orientale(Sam.)Juzep.和泽泻A.plantago-aquaticaLinn.,《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泽泻A.orientale(Sam.)Juzep.作为唯一来源,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在重新起草药典标准时应认真对待。同时,市场上泽泻的商品规格较乱,或未能明确按原有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执行,说明原有的标准已不适合市场需要,为了保障生产、销售及使用三方的利益,有必要重新制订合理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此外,泽泻在福建、四川等地已有较长的生产历史,并有一整套相关的采收加工方法,特别是福建建瓯等地,作为泽泻的道地产地,已将泽泻的种植和采收加工技术等传承许久,几百年来,其生产、外销不断,其道地药材的品牌及相关传统加工技术等应该得到较好的保护。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2-213.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41-14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8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4] 李兰.中药泽泻采收加工和贮藏养护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5] 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16.

[6] 梅庭芳,阮时宝.历代泽泻研究与应用概况[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04):69-71.

[7] 黄坚航.建泽泻的道地性研究[J].中药材,2006,(03):305-307.

[8] 王立新.中药泽泻的生药学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2.

[9] 王立新,吴启南,彭国平,等.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测定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2):105-107.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41-142.

[11] 张明理,陈家宽.国产泽泻属的数量分类研究──兼论世界泽泻属种间的表征关系[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1):18-24.

[12] 陈菁瑛,黄玉吉,吴水生,等.泽泻种质特性比较研究[C].//中国(福建)第八次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中 药材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福建:[出版者不详],2008:325-330.

[13] 吴水生,陈菁瑛,黄泽豪,等.从植物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区分建泽泻与川泽泻[C].//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阳:[出版者不详],2008:99-103.

Resource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CharacterforAlismatisRhizoma

CAI Dali1,2,YANGChengzi1,2*,WENXiuping1,YUHongmin1,WUShuying1

(1.CollegeofPharmacy,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China;2.StateKeyLaboratoryBreedingBaseofDao-diHerbs,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ituat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protecting and using of the resource.Methods:Field survey,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aracter were applied in the study.Results:The results shows the Alismatis Rhizoma were planting over 5500 hm2mainly in Fujian,Sichuang,Jiangxi and Guangxi.The potential reserves was about 13 000 000 kg.Conclusion:All commodities of Alismatis Rhizoma traded on the market are from two kinds of plants.It needs to make a standard of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 to guiding market.

AlismaOrientale(Sam.)Juzep.;A.plantago-aquaticaLinn.;resource investigation

2015-04-16)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中医药公益性行业专项(201407002),福建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专项(X2014121-学科)

*

杨成梓,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品质评价;Tel:(0591)22861322,E-mail:tiebaojin@163.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6.2.016

猜你喜欢

泽泻药材福建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那个梦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