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来点“滋味”
2016-09-23尹华瑶
尹华瑶
【摘 要】阅读素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师生对分数的追求远远超过对阅读的重视,而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和全民阅读素质相关的,在各种读书节的背景下,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素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滋味进而感悟人生,从而在阅读中成长,还要让学生养成终生读书的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素养 诵读 体悟 演绎 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55-01
当前,中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功利化、娱乐化日渐侵蚀阅读的健康生态。李克强总理曾说,“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两次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阅读问题在中外如此瞩目的场合出现,还是第一次,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说,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对学生来说,阅读素养是其核心素养之一,可是,我们的学生,阅读时间正在被教辅资料挤占,很多学生忙着上补习班和应付考试,很少阅读。长此以往,传统经典将被淡忘,学生阅读的缺失将成为教育的悲哀。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不防让阅读来点“滋味”。
一、“味”在诵读,声情并茂品经典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语文课堂,总得要有郎朗书声相伴,才有语文的滋味,因此,读,是一个好办法。古人读书摇头晃脑就进入了状态,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先生读书入了迷”,就是这样。选入教材的大多数是经典,适合声情并茂的读,散文、小说、诗歌、文言,通过朗读诵读品读,方可鉴赏其美。读朱自清的《春》,优美的画面勃发生机,让人看到希望;读《斑羚飞渡》,惊心动魄的凄伤,不得不让人深思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读《论语》《孟子》,由学习而做人,感知圣人先哲的教诲;读《小石潭记》,凄神寒骨中隐含文人的一丝惆怅;读《岳阳楼记》,宠辱偕忘中彰显了文人的风骨志向;读诗歌,更能引人畅游五湖四海,感受文人骚客的多种情思……凡此种种滋味从哪里来?都从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来。
二、“味”在体悟,换位思考悟人生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语文课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培养自身的独立的阅读能力,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注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体验式阅读,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达到新课标的阅读教学要求。怎样让学生更好的体悟?教学中,我常说,将心比己,换位思考,就是用心走进文本,去体验领悟。《老王》的教学中,学生反复读课文,都读不懂“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于是,我就以这句入手,带着学生思考分析: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各指谁?两者关系?我真的幸运?老王真的不幸?结合时代背景,如果换作你,你给了钱还会对老王感到愧怍吗?透过文本,你还能读出什么?一系列问题的抛出,教室里先是安静,而后热烈的讨论起来。学生开始梳理文中的小事,抓住细节、对话,分析人物性格,也有学生就以“我是杨绛(老王)”开始走进文本深思。看着看着,有学生眼眶润润的,我想,该读懂了,于是放开讨论。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两者非亲非故,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各有各的幸运与不幸,都在苦难中的生活,进而读懂小人物的善良和良知,人物相互的关照与回报,作者给鸡蛋钱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老王等等 ,最终明白了作者“愧怍”的滋味。于是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要想真正读懂文本,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细读细究,才有收获。
三、“味”在演绎,戏中有时世上有
很多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学生也很感兴趣,读得意犹未尽。如何让文章印象深刻?我抓住学生的强烈的表现欲望,适时让他们演绎角色。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学生对克拉丽丝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虚荣势利尖刻而又现实的人,于是我就让他们选择文本表演。于是学生开始合作,有演员有导演有台词的,一组表演的是克拉丽丝在朋友前夸张地炫耀于勒即将归来,她家将有上千种愿望实现;二组以她不要约瑟夫吃牡蛎为题,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爱慕虚荣神态;三组以真相大白之后为题,传神地表演出她的绝望时的暴怒。这一系列的生动地再现,是学生对课文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胜过老师的讲解。又如在《孔乙己》中,为了比较“排出”和“摸出”,学生自己就在座位上表演起来,终于体会出两者的区别。学生又提出了要再现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我同意了。道具就用讲台,三个演员:小伙计、掌柜和孔乙己。孔乙己从教室门口,双腿盘着,用手“走”到讲台前,抬起头,很低的声音“温一碗酒”。小伙计探头出去寻找,招呼“是你啊,孔乙己。”掌柜放下账本,走过来,“孔乙己啊。你终于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该还了吧”……说到这里,应该佩服学生的演绎水平,在编演中,他们也在思考人生的各种滋味。
四、“味”在延伸,名著导读伴我行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外书籍是可推荐的,每一册教材后都有名著导读,我在教室里设了读书角,特意写上了冰心的名言:“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每个学生推荐一本书籍放在读书角,每个组买两套教材推荐的名著,每周固定周一的午自习读名著,学生很是喜欢,甚至有学生下课时都站在读书角看书。他们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感悟母爱童心;读《伊索寓言》让他们多了智慧的思考;读高尔基的《童年》对比到自己的幸福;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品尝到小人物的辛酸;读《格列佛游记》又让他们笑逐颜开……读书使他们聪明而又充实,读书心得交流让他们成长,在书中徜徉给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带来种种滋味。
综上所述,有滋味的阅读,能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更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教会学生阅读吧,让阅读来点滋味,让阅读伴随着学生的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