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索
——基于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培养模式

2016-09-22尹雪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指导员双师型双师

尹雪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江苏 无锡 214153)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索
——基于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培养模式

尹雪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江苏无锡214153)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学习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师资队伍的建设经验,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模式与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对比,探索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时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职业训练指导员;“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有着显著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即既具备高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能将两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教育工作者[1]。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最早是由王义澄先生提出的,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概念、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虽然“双师型”教师并不是一个国际化概念,但很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对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和我国“双师型”教师要求相似,如日本的职业训练指导员,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专业实践能力。

日本的职业教育涵盖内容较为宽泛,包括劳动意识教育、职业认知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技能训练等[2]。因此,日本的职业教育主要由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职业教育两部分构成。其中学校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包括职业高中、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五年制)、专门学校、技术科学大学、职业技术大学院等。社会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厚生劳动省主管的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和企业自办的职业训练机构。在日本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职业教育机构中,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训练任务的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日本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

一、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模式

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日本的一种职业资格,包括三个等级。该资格的具体要求是在学校、社会职业教育机构中能够独立承担职业训练任务,给予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方面以专业指导;能够根据产业界需求开发职业教育课程;能够提供专业的职业教育咨询等[3]。这就要求职业训练指导员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既具备指导学生学习、训练的教学能力,也要具有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另外,为了能够顺利开发适合产业界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职业训练指导员还需要具备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技能,贯彻终身学习的能力。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1)高中毕业学生考入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完成本科学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以及职业训练指导员职业资格。(2)非“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毕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通过参加包含实践技能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内容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后可获得职业训练指导员职业资格。(3)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工作年限且满足一定学历要求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厚生劳动大臣指定讲座”获得职业训练指导员职业资格。

表1 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职业训练指导员流程

在三种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模式中,以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的培养最具有代表性 (见表1)。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将职业训练指导员的能力以模块来划分,具体分为生产实践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三大模块。将学习阶段划分为基础知识学习、项目实例学习、模拟情境实践、现场实习四个阶段。每个能力模块的四个学习阶段中都有三个阶段是与学生实验、实践相关的,说明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在职业训练指导员培养方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统计,日本普通工科大学实验、实践环节课程约为1200课时,而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相同专业的实验、实践环节课程高达3500课时,是普通工科大学的2.9倍[3]。因此,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的职业训练指导员,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为提升教学质量,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还采用了高课时密度、小班化教学的模式。日本普通工科大学四年间总课时数约为3000学时,而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四年间总课时数约为5600学时[3]。另外,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为确保实验、实践课教学效果,将班级人员数限定为20人。以上举措有效地保证了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质量。

与“首都圈产业活性化协会”(TAMA协会)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职业教育机构、生产企业参观、实习,是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学生3年级时,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就定期安排学生到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机构、生产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了解目前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所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获得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后,希望进一步提高个人学业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可以报考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毕业后除获得硕士学位外,还可以获得“职业技能士”资格;取得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厚生劳动省定期组织的培训课程,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开设的专项培训课程,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教学和专业技能。可见,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在注重职前培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职后培养。

二、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院校培养模式、企业嫁接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生成模式[4]。以上培养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双师型”教师。但是通过与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对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模式相对比,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清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占比约为95%左右。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单独采用胰岛素加以治疗时,无法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1]。而作为一种噻唑烷二酮类降糖口服药,吡格列酮可保护胰岛β细胞,且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因而可发挥有效的血糖控制效果[2]。因此本文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即对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中,对于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标准、能力要求、资格考试形式和内容、定期继续教育培训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职业训练指导员的认定标准,全国各地必须遵照执行,有利于该资格的规范管理和发展。而我国“双师型”教师资格却缺乏国家统一的认定标准,在不同的省市甚至不同的学校,其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例如:采纳“双证”说理论的学校,大力鼓励教师考取各类行业技能资格证书,以证书代替能力,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纳“双能”说理论的学校,集中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希望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在实际执行中,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人数与专业对口企业的接收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部分教师实践锻炼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的实践锻炼效果。这类情况,在全国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不胜枚举,已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另外,正是由于“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清,导致了国家缺乏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获取途径。

(二)院校培养能力不足

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模式有三种,但以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为培养主体的院校培养模式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也是职业训练指导员主要且稳定的来源,为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方面,院校培养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据统计,我国现存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仅有8所,普通高等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已有部分院校不再承担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任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较为严重的偏见,造成这类院校在招生方面遇到困难,导致规模不断缩小。另外,随着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学历层次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所培养的本科层次毕业生,无法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任教,而这类院校培养硕士、博士层次人才的能力又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新引进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各普通高等院校这一现状。这些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博士、硕士虽然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由于未受到过系统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也缺乏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工作的经验,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院校培养能力的不足,造成了“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缺失,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三)“双师型”师资以职后培养为主

日本职业教育院校、社会职业教育机构教师的准入资格非常明确,要求担任教学指导工作的教师既具备相应的学位,也需要具备相应等级的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在我国,由于院校培养能力的不足,以及“双师”素质认定途径的不畅,导致高等职业院校新进教师,除少部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职业院校教学经历的人员以外,几乎都不具备“双师”素质。这就使得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职后培养为主。即新进教师入职后,参加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经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认定后获取教师资格证,使新进教师具备初级教学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嫁接”、校本培训等模式提升新进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缺失,一方面造成我国短时期内无法将“双师型”教师资格设定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准入资格,另一方面新进教师的职后培养也增加了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压力,影响了培养质量。

三、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水平的对策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建立以下机制,将有利于解决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境。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机制

(二)建立扶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发展机制

与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职业训练指导员的能力相比,无论从毕业生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都大幅落后。为此,国家应加大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扶持力度,提升现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办学层次,加快建设新的高层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更多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需的硕士、博士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现有课程培养体系,加大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双师”素质;同时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长,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训服务,不断增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还应制订出台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提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待遇等相关政策,努力纠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改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生源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引进机制

在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的三种培养模式中,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的培养模式占主要地位,但第二、三种培养模式也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通过第二、三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于其他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以及企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加入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样,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依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培养,也要积极从社会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一定教学能力的各学科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更加科学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引进机制,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技能大师、专业领军人才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更多新的技术和理念。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分级管理激励机制

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包括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不同等级资格认定标准不同,工作岗位的薪资待遇也不同。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分级制度有效提高了职业训练指导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职业指导能力的积极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分级认定办法,定期组织评审。将现有“双师型”教师划分为不同级别,发放相应津贴并提供培养经费,同时要求其完成相应级别的教学科研任务,定期考核。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分级管理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全体教师根据“双师型”教师分级认定办法,努力提高个人的“双师”素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马彦.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课程设置中日比较: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机械专业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2]蓝欣.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及其培养课程的系统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83-87.

[3]古川勇二.職業訓練の構造と機能:国民的職業能力形成の実現に向けて [R]東京:職業能力開発総合大学校,2012.

[4]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2005(4): 30-33.

(编辑:张雪梅)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Double-Quality”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Japanese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s

(Personnel Department,Wuxi Vocational Institu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a“double-quality”teaching staff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Japanese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 and the Chinese training mode of“double-quality”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double-quality”teacher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period.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ructor;double-quality teachers;training mode;training mechanism

G 451.2

A

1671-4806(2016)03-0074-04

2016-03-0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类一般课题(SYKJ15B06)

尹雪飞(1984—),男,吉林通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日本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指导员双师型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