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对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6-09-22徐军
徐军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对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徐军
目的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后的疗效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 (P<0.05);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行综合护理,能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增加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优化临床疗效及患者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疗效;心理状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变薄,血管显露,胃黏膜上皮萎缩,腺体数量减少,或伴肠腺化生和幽门腺化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性系统的疾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隐痛不适,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贫血等。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造成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据相关研究发现在70%~9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上可培养出幽门螺杆菌[2-3]。其次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吸烟、酗酒及食物刺激等;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体质因素,年龄越大,胃黏膜的机能也越差,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失;金属接触;放射等,这些都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4]。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通常患此病的治疗疗效不佳,且病情易反复,这必然对患者心理将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些负面的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会造成干扰,进而导致病情恶性循环。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0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龄45~75岁,平均(50.2±8.1)岁;病程1~20年,平均(4.2±3.6)年,胃体弥漫性萎缩(A型)72例、胃窦局灶性萎缩(B型)128例。观察组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44~74岁,平均(49.8±8.7)岁;病程2~21年,平均(4.9±4.7)年,胃体弥漫性萎缩(A型)79例、胃窦局灶性萎缩(B型)1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萎缩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3年出版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5]。均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嗳气、消化不良及贫血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颜色变浅、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透见等;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内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这些均已证实并确诊。排除病理检查已经查出癌变或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三、护理方法
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遵医嘱按时给患者用药,主要是予以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醒并督促患者进行临床相关检查,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行对症治疗,缓解其不适。
2.观察组行综合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对其愿望进行诉说。护理人员应认真耐心的倾听,在患者诉说过程中做到不打断,对患者予以尊重及照顾,进而可以有效的使患者负面情绪得以释放与宣泄。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分析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患者能树立信心,积极地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对于负面情绪较多且紧张敏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感兴趣的事情或话题,与其进行交谈,理解患者的痛苦,分散其注意力,用鼓励的方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其能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通过用灵活、轻松的方式告诉患者不良情绪、心理等因素对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增强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使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2)健康教育: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结合临床相关经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知识结合我院医疗环境及条件等进行归纳、总结、分类,形成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案。患者在入院后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侧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护理人员需对公共设施及病房做好消毒工作,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等。
(3)饮食护理:不合理的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有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行饮食指导,告知饮食需规律,且多食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做到少食多餐,禁辛辣、过热、油腻、咖啡及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并忌烟忌酒。嘱咐患者应注意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已变质的饭菜及水果,可以饮绿豆汤及鲜榨汁。
(4)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在不影响他人休息的前提下,为患者安排一些在其能力范围内的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使患者身体得到放松与锻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使患者心情愉悦,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5)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应对患者做好出院后的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勿暴饮暴食,合理安排饮食,戒烟戒酒,不宜食过辣、过冷、过热、浓茶及咖啡等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并要注意个人卫生。告知患者及家属了解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及易传播性,嘱咐患者及家属做好用品、餐具及排泄物的消毒工作,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护理人员还应告知要出院的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改变药剂或停药,若病情出现变化,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患者还需做到生活规律,注意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操劳,患者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作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进而可增加其抵抗力。
四、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疗效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级。显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相关改变消失;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明显,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相关改变有改善,但并未正常;无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均未有好转的迹象,或患者病情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采用国际通用焦虑评定量表(SAS:包括20个项目,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分值≥50表明有焦虑症状)、抑郁评定量表(SDS:包括20个项目,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分值≥53表明有抑郁症状)进行评定。SAS、SDS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高。满意度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依从性为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知识掌握度为患者在经过综合护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五、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釆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护理后负面情绪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SDS、SAS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负面情绪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后负面情绪SDS、SAS评分比较(±s,分)
分组nSDSt值P值SASt值P值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20051.9±6.130.2±7.132.78480.000054.2±6.834.6±8.525.46420.0000观察组20052.5±6.428.5±5.739.60320.000053.7±8.527.9±5.735.65160.0000 t值-0.95972.6405--0.64969.2583--P值-0.33780.0086--0.51630.0000--
二、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三、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表3)。
表3 两组护理方法后临床效果比较[n(%)]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炎之一,其多发于老年人且病程较长[7]。据有人统计,人的年龄每增长10岁,其平均递增率将增加15%[8]。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在胃镜下肉眼可见胃黏膜色泽变淡白,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可透见。病理检验除一般的炎症表现外,还可见:①肠上皮化生,即一些肠腺出现在胃黏膜中,代替了原有的胃腺;②分泌胃液的腺体和细胞减少或消失。这些病变可以是局部的或者广泛的[9-10]。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嗳气、大便异常及贫血等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症状及体征上无特异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具有不明显性,在临床上较难被发现,因此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此病主要还是靠胃镜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11]。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其主要通过对患者心理、健康、饮食、行为及出院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及时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让其正确了解此病,并树立胜病信心;了解患者最真实、最准确的心理愿望,需耐心倾听患者所说,尊重患者;对负面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还应了解患者感兴趣的事情或话题,与其进行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用鼓励的方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其能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嘱咐患者忌烟忌酒,少食辛辣、过冷、过热、浓茶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可饮适量酸奶或榨汁,遵医嘱服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或增加药剂,不轻易使用解热镇痛药或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对其康复起到促进作用[12]。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不宜过度劳累,应做到劳逸结合,患者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作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避免复发。
综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及其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也可有效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蒋予,付娅,吴建维,等.醋酸增强内镜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13-316.
[2]姚凡保,马海生,王亚东,等.survivin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5):286-290.
[3]姚凡保,马海生,谢春松,等.窄带成像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4):221-223.
[4]张晓菊,曾霞.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130-1132.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2):119-128.
[6]屈伟荣,杨春霞,马钱凤,等.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345-1347.
[7]叶玉珍.护理干预配合余氏调补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疗效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75-76.
[8]胡云丽.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32-233.
[9]顾小燕.护理干预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3-144.
[10]刘艳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91-292.
[11]黄慧灵.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29):165-166.
[12]沈亚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32-333.
(本文编辑:王娟)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47
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