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9-21黄群燕黄依波
黄群燕,黄依波
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群燕,黄依波
康复护理;COPD;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特别是年龄>70岁的高龄人群[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道气流不可逆阻塞,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呼吸功能明显下降甚至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如何有效改善高龄COPD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以近年来收治的140例高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探讨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对高龄COPD患者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COPD诊断标准[4];(2)年龄>70岁;(3)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呼吸困难量表2~4级;(4)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系统疾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3)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4)入组前 6个月内接受相似肺功能康复干预;(5)临床资料不全。
1.2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高龄COPD患者120例,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1~82岁,平均(74.58±5.91)岁;病程8~20年,平均(12.66±4.03)年;依据原发呼吸系统疾病划分,慢性支气管炎44例,阻塞性肺气肿16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72~84岁,平均(74.71±5.95)岁;病程9~20年,平均(12.74±4.07)年;依据原发呼吸系统疾病划分,慢性支气管炎42例,阻塞性肺气肿1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3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家庭及工作情况,进行一对一宣教,向其详细介绍疾病诱因及治疗护理机制;同时向患者本人及家属发放COPD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加深认知程度;(2)心理干预,积极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了解其对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详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语言、动作及实例介绍等方法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包括:(1)呼吸功能训练法,主要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要求患者采用鼻吸气至脸颊鼓起,而口部则以吹哨样收缩排出气体,保证呼气时间>吸气时间,15 min/次,3次/d;而腹式呼吸则要求患者以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上腹部,吸气时腹部膨隆并抬高右手,呼气时则腹部塌陷并右手加压促进膈肌回复,呼气时间>吸气时间,15 min/次,3次/d[5-6]。(2)6 min步行训练法,训练前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每次于走廊或房间行走6min,共4组,每天3次;行走时要求其最大限度加快速度,保证训练前后5~10 min热身和冷却时间[7];呼吸功能训练法和6min步行训练法均连续应用6个月。
1.4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FEVl/用力肺活量值(FEV1/FVC);检测仪器采用日本福田产业株式会社生产 ST-150型肺通气功能测定仪;(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8];其中EQ-5D评分包括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或不适以及焦虑或抑郁5部分;而SGRQ评分包括括呼吸道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3部分;(3)运动耐力评价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8]。
1.5统计方法采用 Epidata3.08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肺通气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 FEV1%、FEV1及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干预后两组FEV1%、FEV1及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 EQ-5D 评分和SGRQ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EQ-5D评分和 SGR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干预后EQ-5D评分和SGR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6MWT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6MW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干预后6MW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 护理
高龄COPD患者应病情迁延,常伴有肺部通气功能明显下降及呼吸困难症状[8],而呼吸困难症状一方面不利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此伴发营养不良、心脏受损及心理状态异常,进一步导致病情加重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9]。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肺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COPD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和运动功能[10-11]。
本研究采用肺部全面肺功能康复干预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干预基础,症状明显、日常活动受限的COPD患者为主要干预对象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基础上,通过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法和6 min步行训练法对患者肺部功能进行针对性恢复锻炼。其中呼吸功能训练法可保证膈肌、肋间外肌及锁乳头肌等全部参与到吸气过程,提高入肺气体量,而缩唇呼气则有助于延长呼气时间,避免肺内CO2潴留量过大,最终达到提高气体交换水平的作用[12-13]。而6min步行训练法则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减退现象,保证机体维持一定活动量。已有研究显示,6 min及以上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特别是罹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肺功能水平[14]。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肺通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全面肺功能康复干预用于高龄COPD患者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气流受限程度,改善肺部通气功能。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EQ-5D评分、SGRQ评分及6MWT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则证实高龄COPD患者接受全面肺功能康复干预在改善生活工作质量和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方面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全面肺功能康复干预用于高龄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通气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Q-5D评分和SGRQ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6MWT水平比较 m
[1]李雅芳.异丙托溴铵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5例[J].中国药业,2013,22(5): 63-64.
[2]董国蕊,王玉霞.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多索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5):691-692.
[3] 朱秀丽,修麓璐,孙秀杰,等.COPD患者居家督导呼吸康复训练频次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23):68-70.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8-460.
[5]柴晶晶,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256-258.
[6]张慧明,赵岳.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3): 1625-1627.
[7]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8]Vestbo J,Hurd SS,Agusti AG,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at Criti Care Med,2013,187(4):347-365.
[9] 许蕾,张旭华,李方治,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结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与经济学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1(23):4578-4579.
[10]柏风云,程立,卢丽,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3): 74-76.
[11]石焜,严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 (7):670.
[12]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肺康复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 162-164.
[13]方东萍,刘英,朱秀兰,等."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12(11):813-815.
[14]黄坚,林焕雄,林杰,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31-34.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2.073
R563
B
1671-0800(2016)02-0273-02
2015-06-10
(本文编辑:陈志翔)
316000浙江省舟山,舟山市中医院
黄群燕,Email:huangqun 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