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2016-09-20赖雪萍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

赖雪萍

摘 要: 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材,从图文结合、文本范读、角色转换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在教材文本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语言 引导学生 品味欣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花样,有的教师则在朗读中下工夫,从而忽视语言本身存在的美及对语言内在隐藏的魅力的挖掘,因此,学生不能真正深入地感受语言美,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新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语言美的品味和欣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态度及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及早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体验字词之美、语句之美、语境之美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与积累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呢?身为一名已有多年经验的语文教师,我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及不断反思、尝试和总结入手,谈谈个人见解。

一、图文并茂,化复杂为浅显,化内隐为直观,欣赏教材的语言美。

在课文教学中,有些文字和言语难以用口头语解释清楚,往往这种解释对学生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特别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那么,如何让一些较复杂难吃透的字句变得通俗易懂,更直观且浅显化呢?在现今电子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太大问题。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设备,把纯粹的文字图文化,可通过静态图片或是动态图片及视频,将生涩难懂的语言直观浅显地呈现,为学生创造特定的语言环境,并引导学生融入这个环境,犹如亲身体验,让学生主动地感受和发现语言的韵味和意境,再回味课文中的语言美。如笔者在课文教学时,往往先让学生自己默读,画出自己认为运用得极妙且富有新意的词语,以及写得很有意境、句式用法较为新颖少见且难以理解的句子,在头脑里试着用画面呈现,想一想美在何处,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二、文本范读,化静看为听,化静听为读,体验教材语言美。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触觉的表现[1]。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品味和体验文中的语言美呢?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美读”,即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2]。因此,提供范读是必不可少的,范读有两种形式,包括名家范读与教师范读。充满激情且富有感情的范读,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有不可低估的运用,它是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思维碰撞及情感共鸣的桥梁。教师通过范读,在讲解中为学生传授一些好的朗读方式和朗读技巧,使之在体验语言美的同时逐步提高朗读能力和水平。学生通过用眼睛看读转化为用耳朵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自己朗读,从而触动心灵,在朗读中不断体味作者的情感,进一步获得情感熏陶。有了范读和自读的奠基,教师在进一步推动学生通过引读和议读,通过对一些难以理解或是富含蕴意的字词、句子、段落等的反复朗读、理解和评析,获得进一步的内化与提升,真正吃透教材文章,切实体验语言美。

三、角色转换,化文字为画面,化画面成意境,品味教材中的语言美。

在教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意境及作者语言运用的情感呢?让学生当一回“作者”,即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是激发学生对作品景物、人物内心情感想象的一种有效方式。角色转换后的想象对于学生在文字的理解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从作者的角度体会文本中语言的意境,包括散文用清丽柔软的句子缓缓道出的韵味美,诗歌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渲染的意境美,寓言、童话等用深刻又朴实的话语刻画的哲思美。通过猜测、联想、揣摩,感受作者的情绪,身临其境似地理解与领悟语言的内涵,经过再次诵读,以画的形式将文字一幅幅的呈现,进一步感受画面的意境,品味语言美的魅力。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文本的特殊性,把握教材的要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自身深层次领悟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在的知识经验,推动其前知识发展水平,培养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言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当然,多年的执教经验表明,有效的教学应该“知己知彼”,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发展水平,并且精心挖掘教材中蕴藏语言意境,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品味和欣赏到教材文本的语言美。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身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对自己做一个准确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传授者,更是一个艺术的欣赏者,和学生共同携手,帮助其睁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眼睛去观察,通过耳朵去聆听,通过心灵去开拓,以外显到内化,真正成为懂得感受与品味美的人。

参考文献:

[1]李鹏.浅谈任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读写算:教育导刊[J],2015.12.

[2]钱武娟.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之美[J].新课程(小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
刍议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四个抓手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让孩子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浅议提问艺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