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提问艺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16-06-29沈金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提问课堂提问

沈金芳

【摘 要】 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首先要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其次,要掌握在阅读教学中艺术提问方法。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提问;艺术;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2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的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教学提问艺术作用的就是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并逐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系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说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做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的学习的积极性。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是,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的这样的巧问、曲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教学的高潮的出现。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的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的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提问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像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高明的提问必定含有启发性,就像学生稍稍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树上的苹果一样,经过认真思索,总会有所得的。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渡过困惑的桥梁。

有人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师讲解就是注入式,这是不正确的。对提问与讲解要作具体分析,如果教师讲得过多,以讲代练,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那是注入式。从心理学上讲,启发是一种想象、联想活动,讲解或提问如能起到想象、联想的作用,就是启发式。假如教师讲得精当,发人深思,讲是为了引导学生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那么,这种讲是启发式的。如有位教师教《孔雀东南飞》总结时讲:“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也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俩可能有什么结局?”学生听后浮想联翩,想着各种各样的情节。提问也是这样,如果形式主义地提问是什么、对不对之类,抓不住要领,也不是启发式的。如教《梁生宝买稻种》问:梁生宝这种勤俭艰苦的作风好不好,值不值得学习?教师一提出,下面学生齐声“大合唱”。有的教师提问,事先定好框框,提问时学生一步步被迫就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这种牵牛式的提问谈不上有什么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更说不上什么启发式。真正的启发式,应该是在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的启发式,它既有教师的引导、点拨,又有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擒贼先擒王”提问要扣住重点,抓住重点。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的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三)提问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的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然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他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和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四)提问要有曲折性。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的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要教师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使教学平中无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要面带微笑呢?学生的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是,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

(五)提问要有创新。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数目: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宁鸿彬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聚焦新课程》李建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功教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提问课堂提问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