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

2016-09-20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317500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脂蛋白类药物缺血性

洪 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岭 317500)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

洪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317500)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自2015 年3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86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他汀类药物,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低于治疗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分数都有所下降,但经过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以治疗组的效果更优(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很好的调节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卒中 血脂 神经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患者脑动脉的血流中断造成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神经功能缺损。由于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1],而且近年来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状态[2],缺血性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自他汀类药物的上市,其与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开辟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方法,并显示出卓越的疗效。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统计,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2.5±4.9)岁,平均发病时间(18.7±0.6)h;治疗组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3±5.8)岁,平均发病时间(19.1±0.9)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况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和降颅压等治疗方法并每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200mg一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mg一次,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长均为30d。

1.3观察指标: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代谢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代谢水平。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在治疗期间,实时检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文中的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检测两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脂水平: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脂代谢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以治疗组效果更优,两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mmol/L,()]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别 对照组 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C TG HDL-C LDL-C 5.29±0.21 2.12±0.16 1.30±0.05 4.20±0.20 4.68±0.23*1.68±0.17*1.43±0.13*2.09±0.11*5.26±0.19 2.09±0.04 1.27±0.08 4.17±0.09 4.06±0.12*Δ1.14±0.21*Δ1.79±0.07*Δ1.45±0.17*Δ

2.2NHSS评分:所有患者的N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评分改变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NHSS评分比较

2.3不良反应:有少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在未给予治疗的情况下能够自行恢复,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均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见表3。

表3 治疗中两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患者人数及发生率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种病发病猝不及防,致残致死率高,且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数年内仍会复发[3]。目前普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血脂代谢异常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普遍方法就是降脂[4]。他汀类药物抑制细胞内的羟甲戊酸代谢过程,因此可以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在临床上常用来调节血脂;而阿司匹林作为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抑制血栓的产生[5]。本课题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二者联合使用时,均能有效调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低于治疗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分数都有所下降,但经过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以治疗组的效果更优(P<0.05)。说明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极高的医用价值。

[1]周婷,刘瑞珍.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作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387-1389.

[2]潘燕,李玲玲.阿托伐他汀钙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72-2073,2075.

[3]孙志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8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82-83.

[4]刘坤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RP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516-517.

[5]冯芳,李静,李希,等.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3):161-164.

R743.3

B

1672-8351(2016)09-0032-02

猜你喜欢

脂蛋白类药物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他汀那些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低密度脂蛋白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