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

2016-09-20谢春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药剂科泰州225500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饮片白芍内酯

谢春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药剂科 泰州 225500)

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

谢春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药剂科泰州225500)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pH值3)-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nm;柱温:35℃。对白芍进行酒制、清炒、醋制、酒麸制、麸炒以及土炒。结果: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有不同的影响,芍药苷的含量在白芍经过加工炮制后有所下降,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得到了提高。结论: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充分利用并改进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白芍质量。

加工炮制方法 白芍质量 影响

芍药,是一种毛茛科植物,白芍是其干燥根,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以及氧化芍药苷等[1]。它可以抗病毒、抗炎、护肝以及解痉镇痛等。目前,白芍加工炮制方法众多,主要有土炒、酒制、酒麸制、麸炒、清炒以及醋制等,不同的方法对白芍的质量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仪器选用安捷伦液相系统、AS-3120型超声波清洗仪、岛津UV-16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D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AB204-N型电子分析天平。

白芍生饮片:购自甘肃,经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教研室鉴定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芍药内酯苷对照品由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作;芍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麦麸、灶心土,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炮制实验室提供;乙腈为色谱纯;乙醇、甲醇、冰醋酸以及磷酸等均为分析纯;陈醋、黄酒均为市售,水:选用纯净水。

2 方法

2.1白芍炮制品的制作:笔者依据参考文献2中的制作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及家传经验进行白芍炮制品的配伍,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整理记录。

2.1.1酒制:取100g白芍饮片,加入75g黄酒搅拌均匀,待稍稍焖润,黄酒被吸尽后,将其放入炒锅,文火直至炒干,至药物表面呈微黄色时取出,冷却即可。

2.1.2清炒:取100g白芍饮片放入炒锅,文火不断翻炒,在药物表面呈黄色时取出,放凉即可。

2.1.3醋制:取100g白芍饮片,加入100g陈醋,搅拌均匀,待稍稍焖润,醋被吸尽后,将其放入炒锅,文火炒干,取出,之后冷却。

2.1.4土炒:选用30g灶心土,放入炒锅,用中火加热,炒至呈灵动状态,投入100g白芍饮片,翻炒至药物表面挂土粉,并飘出香气时,取出药物,筛除土粉,冷却即可。

2.1.5麸炒:首先对锅进行烘热,取75g麦麸,置入锅中,在起白烟后,加入100g白芍饮片,快速均匀翻炒,直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2.1.6酒麸制:经过麸炒法制白芍后,趁热在其上均匀喷洒10g黄酒,然后炒干,取出放凉即可。

2.2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质量分数测定:用天平精密称取0.1g白芍饮片干燥粉末,将其放入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50%乙醇35mL,进行20min的超声提取,之后冷却,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然后进行滤过,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因为供试品溶液是从白芍饮片提取处理中产生,所以需要进行不同的测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方法样品中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的质量分数。

2.3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mm×200mm,5μm);检测波长:UV 230nm;流动相:乙腈(pH值3)-磷酸溶液(16∶84);柱温:35℃。在上述的色谱条件下,选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进行HPLC测定。

3 结果

3.1不同炮制方法制备饮片样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质量分数:经对比发现,与生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质量分数相比,不同炮制方法制备后质量分数呈现不同变化,芍药苷质量分数降低,芍药内酯苷质量分数升高。不同炮制方法获得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测定结果(以干品计算,n=4)

3.2色谱图显示:对照品溶液和清炒供试品溶液各10μL进样,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经过HPLC测定,结果如图1和图2。A为对照品的色谱图,B为供试品色谱图,其中1表示芍药內酯苷,2表示芍药苷。供试品中芍药苷、芍药內酯苷与对照品峰保留时间一致,与样品中其他组分达到了良好的分离。

4 讨论

本次研究,对指标成分是有一定选择性的。以往白芍药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芍药苷一种成分进行测定,指标略显单一,所以本次研究选取了各种炮制品中白芍的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以及苯甲酸3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为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以及苯甲酸3种成分是白芍的重要质量指标。其中,苯甲酸极微量,所以重点定量测定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加工炮制是中医临床制药采用的主要方法,其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中药药效,所以一直被人们关注。在陈嘉谟的《本草蒙筌》中提到:“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蜜制甘缓。[3]”由此可见,中药经过炮制其中的芍药苷含量和芍药内酯苷含量都会发生变化,这与炮制过程中的各种浸泡、焖润、切制以及炒制等工序是分不开的,同时与辅料的选择、辅料的种类、辅料用量以及温度等各项工艺参数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要想进行合理的白芍加工炮制,就需要充分考虑并研究各种炮制方法中的多项参数和炮制工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白芍饮片的质量,确保加工炮制过程的有序性和正确性[4]。

本次研究中,白芍样品经过了清炒、酒制、麸炒、醋制、土炒以及酒麸制几种方法,样品测定结果显示,生品、酒制、醋制以及麸炒方法下的白芍的芍药苷含量较高,而土炒、酒麸制、清炒方法中的芍药苷含量相对较低,但是这仅仅是针对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炮制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含量也是存在影响的,样品测定结果显示,白芍片中芍药内酯苷的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生品<酒麸制品<清炒品<醋炒品<酒制品<麸炒品<土炒品。从测定结果来看,芍药苷的含量在白芍经过加工炮制后较生品的含量有所下降,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有所提高。根据芍药苷的含量统计结果以及炮制方法可知,生品的芍药苷含量是最大的,清炒是采用文火炒制的,土炒是采用中火炒制的,可见,芍药苷对温度是极为敏感的,温度越高,其含量越低。所以温度是影响加工炮制的关键因素之一。芍药内酯苷的含量也受炮制方法的影响,经过不同的加工炮制,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较生品逐渐提高,推测可能是因为在炮制过程中因为加热以及一些辅料的催化,最终部分芍药苷转化为芍药内酯苷所致。就目前而言,仍然无法判定何种加工方法对白芍质量保证度最好,影响机制仍需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应该充分利用并改进这些方法,进一步提高白芍质量。但是就其影响机制今后还需进行研究探讨。

[1]杨杰,田亚男,万颖,等.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5):341-342.

[2]黄斐然,张泽国,徐富菊,等.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5(4):31-33.

[3]胡雨,金传山,张伟,等.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2):91-94.

[4]吴剑坤,毛克臣,庄志宏,等.不同炮制方法对毫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38-39.

R283

A

1672-8351(2016)09-0015-02

猜你喜欢

饮片白芍内酯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夏枯草精准煮散饮片与普通饮片煎煮质量评价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