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锭

2016-09-18诺尔乌萨

四川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银锭火塘簸箕

诺尔乌萨

在我还不谙世事的有天夜里,一家人照旧静静地围着火塘閑坐,打发睡前的时光,父亲和年长于我十几岁的堂兄呷呷在闲聊。

呷呷是大叔家的老二。大叔早死于县政协,因家庭出身地主而被罚,天天干重活,最后累死的。父亲去世后,正在盐源县中学读初中的呷呷在一夜间变成了孤儿。每次回来,他很少回家,只是去看一眼母亲和兄妹后,必定来我家,吃住都在我们家。

火光悠悠飘荡,把张张面孔映得红润欲滴,外面的夜渐渐宁寂。

他俩正聊着聊着,父亲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起身,以诡秘的目光瞟我一眼后,进入内室,一阵磨蹭,发出一串“窸窸窣窣”的响声。凭听觉,那是我们家那个一直被锁着,不让我们碰,十分神秘的黑色竹箱。父亲回到原位时,他的左手拿着一个同样神秘的东西,用双手抹了抹,有尘土纷纷扬扬飘落在火塘边,然后依然用左手,经过成了掩体的锅庄石背后,悄悄把那个神秘的东西传递给火塘对面的呷呷。呷呷用右手接过,如获至宝,东西很快被他揣进了衣兜里,一丝微笑掠过他的脸上。同时,父亲眼睛看着呷呷,嘴朝我努了一下,还说,这事切记不能让火塘下侧柱子根旁的“阿尼纳博”知道。

“阿尼纳博”是彝语,是“猫耳”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我,我被父亲取了个临时绰号。我隐隐觉得他俩在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什么交易,仿佛是在做贼,怕我泄秘。

其实,当时我压根儿不知道那是咋回事。我只是恍惚觉得他俩手里的东西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皮面糊有一层泥土的一砣铁,感到在他俩手中沉甸甸的,又笨头笨脑,形状如马蹄,也觉得那是一个土豆。可是,一砣铁也罢,一个土豆也罢,当时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何必这么遮掩,这么神秘兮兮,我在思忖。

后来,记得这样的事还有过三四次,而且,父亲递给呷呷的东西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两个,甚至有时是三四个,逐渐在增多。久了,没有人在意,他俩也就放松了警惕,麻痹。有一次,他俩说漏了嘴,说那是“曲玛”。曲玛”是彝语,就是指银锭。

渐渐,我有些懂事了。我知道大叔去世后,家里穷,呷呷家无力支付他读书的费用。在整个家族中表现出善良、能担当、责任感强,比较开明的父亲,就是背着当时复杂的时局,悄悄把家里这些艰难积攒下来的银锭,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白白送给呷呷,让他拿到县城兑换成钱,用于书学费,他才勉强度过了艰难的高中三年,得以顺利完成了学历。由此,他也就成了那时候我们这个家族第一个懂汉语汉文的人,在所有亲人里,鹤立鸡群,当时令我们十分羡慕。

后来,我知道,那个年代,家里有银锭,无疑于藏匿着定时炸弹,十分危险,哪家有银锭,即使是靠自己汗湿全身挣来的,只要泄露,不由分说,那绝对是被满门抄斩,揪斗!因此,对此我一直是守口如瓶,我惧怕被抄家。

接着,我还知道银锭曾与我们这个家族生死攸关。因为父亲早年有婚约,但年轻的父亲却偏偏喜欢我年轻的母亲,他想解除前面的婚约,由此,我们家族卷进了一起婚姻纠纷之中。被蒙羞而愤怒的对方不停扬言,要来杀我父亲,还经常派人来不断骚扰。

那段时日,我们家族不管男女老少,昼夜处在高度的战备状态,所有的男人,白天,挎起枪劳作,夜里,握着枪睡觉;女人们不敢单独出行,时时结伴而行。

经过熟人的斡旋,双方终于结束了一年多的僵持局面,我们家族要赔偿,赎婚。

当时我们家族要是穷一点,承受能力弱,对方的胃口也就不会那么高,赔个不是,给对方打上一两坛酒,杀一两条牛羊,或赔上几坨银锭,也就罢了。可恰恰那时候我们家富裕,有银锭,这是众所周知,对方就是冲着我们家族家底厚实,一直要求我们诺尔家要用两百个银锭来摆平。两百个银锭?那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据啊!是银锭,不是石头,可以随手捡来。经过反复斡旋,最后,说定一百个。一百个银锭也不少啊,作为庄稼人,靠土地,靠粮食,只饲养少量的牛羊,要靠十几家人,好几年才能积攒下几十个银锭,更何况现在是一百个。但是,由于理在对方,我们诺尔家只有服输了。

那天夜里,早已成家的叔叔们,姑舅姑妈们,整个山寨的所有亲戚,各自提着一只只装着银锭的小布袋和皮囊,纷纷聚到了爷爷家,这家三砣,那家五砣,倾囊相助,包括爷爷家自己的几十砣,终于凑够了每砣8两重的银锭100砣。一百砣银锭“叮零当啷”被倒在火塘下方的一张大簸箕里,堆成了一座“小山”,满屋亲人的目光也在银锭上堆成了一座“小山”,那是一座亲人们从未见过的“小山”!

紧接着,又用一张小簸箕,一次放十砣银锭,一簸箕,一簸箕地数,把整个家族费力挣来的十簸箕银锭,如数而轻易地数进了对方手中两根贪婪的大皮袋,直到数完第十簸箕银锭,所有的布袋和皮囊都空了,满屋里所有的亲人们没有发出一点响声,没有一个人唉声叹气,保持着从未有过的沉默,这种沉默表达出坚定而有力。就这样,用这个家族共同凑足的一百砣银锭赎回了我父亲母亲的爱情,赎回了我父亲母亲一个共同的家,也后来才有了我们这些儿女们。

由此,整个山寨,一个家族的财力,一夜间被耗尽而突然变成了一个贫穷的山寨,一个体面而尊严的家族,一夜间却落进了尴尬的处境,可没有一家人因心痛而气馁,没有一个人有半句怨言,所有亲人反而为换回了一片宁静,促成了一对新人而高兴。

那以后,整个家族筚路蓝缕,勤劳治家,到了我们两个姐姐进入半大,开始梳留小辫子,整个家族,家家户户又过上了殷实的生活,一度离他们而去的银锭,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又陆续回到了他们的手中。

富极而穷,穷极而富,风水轮流转。

正处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有一天,偌大一个寨子,除了爷爷奶奶留守家园,其余的亲人们全都携儿带女到大山背后另一个山寨去奔丧。夜里,由于从三叔家失火,一场熊熊烈火,把整个寨子烧成精光,幸好两个老人幸免于难。

翌日早晨,所有亲人们回到已化为灰烬的山寨,面对眼前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惨状,女人们一个个捶胸顿足,呼天喊地,甚至与儿女们抱头哭成一片。男人们扛着损失巨大、惨重的沉重打击,在旁边或坐或站,依然抽着他们的兰花烟,默默承受起眼前这场空前的灾难。

正在万念俱灰,个个处在绝望时,亲人们纷纷想起了埋在屋前屋后地里的银锭——这些银锭在泥土里,虽然已变成滚烫,但都安然无恙。他们纷纷掏出了自己的银锭。就是这些滚烫的银锭,烘干了亲人们的眼泪,温暖了他们那一颗颗冰凉的心,抚慰了他们的绝望。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亲人们靠这些幸存的银锭,很快在眼前这片已成焦土的废墟上建起了作为过渡住宿的一间间栅栏房,用银锭在附近的山寨换来急需的粮食、衣物、猪鸡和牛羊,一家家从伤悲中重新站立起来。庚即,又纷纷修建泥墙瓦板屋,又是白手起家。不久,一个完好如初的山寨,又诞生在那片烈火留下的废墟上。整个家族又像枯木逢春,开始抽芽,枝头开始出现绿叶,最后是枝繁叶茂,绿荫匝地,日渐兴旺发达。

好景不长,解放后,我们家的牛羊、土地,包括粮食所有财产收归集体所有。到了“文革”末期,我亲眼目睹银锭又给我们这个家族招来了一场空前浩劫:猜忌四叔和我们家还藏匿银锭。

那些日子,霸气十足的生产队长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哨子。每天晚上,只要他的哨子一吹响,那声音像是烈烈寒风,刮过寨子,刮过人心,所有的人都纷纷出户,聚集在生产队的晒场上,批斗我的四叔和父亲,要他俩承认家里藏匿了多少银锭,藏匿在什么地方,如数交出,否则,继续批斗,直到承认,交出银锭为止。由于两家人的确是已经没有了银锭,由此两个人被批斗了很长一段时间。

刻骨铭心的是,每天夜里,父亲很晚才拖起一身疲惫,沉默寡言,满脸愁苦地回到家里,可每次,父亲只重复一句同样的话:都是银锭惹的祸,人离不开财,可财也会害人!

有时,在睡梦里,一群戴红袖套的民兵在一阵狗吠缠绕中冲进家来,一个个手握电筒,满屋里照来照去,晃来晃去,翻箱倒柜地搜,实在是搜不到什么,他们才很不情愿地悻悻离去,把母亲和我们儿女些吓成一堆,在屋角紧缩成一团,半天惊魂未定;有时,这些怒气冲冲的民兵,带着挖锄,凭借美好的星月,在我们家房屋周围探寻、到处乱挖,他们在寻找银锭。

次日早晨,我们个个心有余悸,出门一看,我们家周围团转脚印重重,土地总是被挖得稀烂,翻肠倒肚。那些一堆堆被挖翻的泥土,像是一个人身上的皮开肉绽,仿佛那是土地在向上帝诉说自己的疼痛和那群人的残忍。

对我们家族而言,银锭是个大熔炉,更是把双刃剑,历经这样的折腾和遭遇,炼就了我们这个家族每个人对待金钱的平和心态,甚至看淡了,尤其是我的父亲,进入中老龄后,他对钱财一直不拒不贪,保持淡定,直到生命的最后,把自己孑然一身交由一把火,在熊熊烈火中,化成了荞麦赖以生长、开花和结粒的土质。

猜你喜欢

银锭火塘簸箕
银锭的收藏价值
温暖的火塘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行走的簸箕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大火塘,小火塘
火塘边的乡愁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家乡的火塘
不倒翁扫帚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