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16-09-18吉林省委党校门诊部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质量指标血脂

郭 杰(吉林省委党校门诊部,吉林 长春 130021)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郭 杰
(吉林省委党校门诊部,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观察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6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和TG、TC、SBP、DBP等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和TG、TC、SBP、DBP等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服务;冠心病;生活质量

冠心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血管官腔出现阻塞、功能性改变以及狭窄,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或者猝死的临床症状,这一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1-2]。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威胁,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3]。本文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 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6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观察了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实验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6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5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4±3.2)岁;患者病程在1~8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32±1.34)年;按照患者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的服药时间较长,加之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会让其产生焦虑、急躁和不安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行及时的缓解,调整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

1.2.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服药的重要性,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所存在的心理状态和活动进行了解,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引导,让患者知道停止药物治疗只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进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2.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不良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嘱咐患者多饮水,告诉患者多进食蔬菜和水果,避免不良饮食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嘱咐患者戒烟戒酒,让患者按时睡觉,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1.2.4康复训练: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放松性训练和室内外步行训练,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胸大肌、肱二头肌等肌群的抗阻力收缩,呼吸训练主要是调整患者的呼吸频率,改善患者全身氧气的供应状态,放松训包括南无,音乐疗法等,而不行训练可以通过跑步机慢走来实现,保证患者的心理在每分钟50~120次。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和TG、TC、SBP、DBP等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患者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对实验研究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用χ2检验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配对t分析组间构成比,实验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0.05。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分,±s)

表1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精神状态 行为能力 认知能力观察组 53 93.2±4.9 89.4±5.2 90.4±5.8 91.7±2.2对照组 53 83.2±3.4 79.5±4.2 80.2±3.4 81.2±3.6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53例,观察组患者护理后TG、TC、SBP、DBP等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TG(mmol/L)TC(mmol/L)SBP(mm Hg)DBP(mm Hg)观察组 53 5.14±0.90 1.27±0.15 128.4±10.2 81.8±4.7对照组 53 6.04±1.12 1.75±0.28 148.3±7.5 91.6±4.6

3 讨 论

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一,有相关的研究表明这一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社会交往、经济情况、生活方式和心理变化均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会伴有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4]。

综合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这一护理模式的实施更好的体现了针对性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在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有效率和质量[5-6]。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和TG、TC、SBP、DBP等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和TG、TC、HDL-C、LDL-C、SBP、DBP等血脂、血压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 陆新芬,严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28-129

[2] 汤鸿鹰,吴玲晓,曹雪,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 211-213

[3] 符岸秋,程世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6-127.

[4] 徐扬.浅谈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93-94.

[5] 李曾艳,赫丹,房玲,等.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18-19.

[6] 赵云霞,刘正跃.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5):105-106.

R473.5

B

1671-8194(2016)22-0251-02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质量指标血脂
更正启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