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主义中文经典诠释本

2016-09-12曾银慧孙厚权

决策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诠释

曾银慧 孙厚权

[摘 要] 《列宁主义概论》是斯大林诠释列宁主义的经典,第一本中文本产生在大革命高潮时期,对中国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学习列宁主义并将其应用于中国革命,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列宁的东方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直接理论来源。

[关键词] 列宁主义;诠释;中文本

[中图分类号] K265,D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8-0157-04

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中,有一本书堪称诠释列宁主义的经典,这就是《列宁主义概论》(今译《论列宁主义基础》,以下简称《概论》)。《概论》是斯大林于1924年4月初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斯维尔德洛夫工农共产主义大学的讲演整理而成的。第一个中译本是1927年1月,由新青年社以“新青年社丛书”名义出版,全书共156页,定价大洋贰角,总发行为汉口长江书店。全书由引言 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展开,第一章 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第二章 方法,第三章 理论,第四章 无产阶级专政,第五章 农民问题,第六章 民族问题,第七章 战略与策略,第八章 党,第九章 工作里的作风等组成。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概论》之前,苏俄政治家、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列宁主义的概念和内容作了多方面的探索,《概论》不仅是斯大林对列宁主义论述的最重要论著,也是迄今为止,对列宁主义诠释的权威文本。《概论》对列宁主义的概念、主要内容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析,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革命的精髓”,是“列宁主义的方法的基础和实质”。

《概论》在大革命高潮时期传入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我国国民革命的客观需要。中国民主革命既不同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也就是说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也不同于俄国革命,也就是说不同于列宁领导的苏俄革命与建设,那么特殊的民主革命如何进行,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列宁主义适时的传入,是对中国共产主义者继马克思主义启蒙之后,又一次的科学社会主义启蒙。正是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概论》与列宁东方革命理论的传播,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直接指导理论。

第一,《概论》解析了列宁的科学方法。首先,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斯大林强调,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他与马克思主义所处的时代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革命(指无产阶级革命)前帝国主义未曾发展的时代,在无产阶级准备革命的时代,在无产阶级革命尚未成直接的必然的事实的时代”[1] 3。列宁“则生活在帝国主义时代”,时代不同,革命的战略与策略亦不同。1917年列宁与时俱进,毅然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俄国,胜利地领导了十月革命,“毁坏了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并开始无产阶级德谟克拉西的纪元”。因此,斯大林将列宁主义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 3,是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现代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俱进的品格,对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极大的启蒙性,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创新,我国国民革命是新型的民主革命,与旧时代民主革命的不同,在于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其次,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的特殊环境,并成功地领导了俄国革命,使俄国成为列宁主义的策源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极大地启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特殊环境。中国与俄国在国情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俄国这个资本主义比较落后的国家能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中国为什么不能进行?同时,中国与俄国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须从“走俄国的路”,转向“走自己的路”,从而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最后,强调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概论》诠释列宁的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能够有革命的运动。”[1] 2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陈腐的教条,而是无产阶级活的革命实践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活的革命精神”[1] 18。理论如果不联系革命的实践,就会变成无意义的教条,亦犹实践如果不经过革命的理论指导,就会变得盲目。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无产阶级政党要变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锋军,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善于在不断变化的革命运动中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使无产阶级政党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执行其所负的前进战士的使命” [1] 29。列宁对理论重要性的论述,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精髓,其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和阶级性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使中国民主革命沿着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前进。

第二,《概论》阐释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所处的资本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而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此阶段,发行股票成为财政资本主要之动作,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一,“以财政资本统治结果形成财政巨头之万能魔王”。垄断性、寄生性成为帝国主义的基本特点,从而“使工人阶级愈加愤怒起来反对资本主义的基础,使群众愈加向于无产阶级革命,视此革命成为唯一的救星”[1] 33。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进行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民族的革命危机日益加剧,“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殖民地革命联合成整个的世界革命战线以反对世界帝国主义战线” [1] 35。帝国主义的本质造成了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东方殖民地之间的民族矛盾都无法调和,帝国主义成为战争的策源地。帝国主义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使帝国主义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之前夜”[1] 35。在中国进行的国民革命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使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群众更加深刻认识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国民革命斗争中去。

第三,丰富发展了东方革命理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革命理论。《概论》在《民族问题》一章中专门解析了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将其归纳为:世界分成两大营垒,一边是少数压迫的民族,一边是殖民地弱小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后一个营垒占地球上绝大多数人;殖民地弱小的国家,受财政资本的压迫,成为帝国主义势力最广大的后备军和最重要的储藏库;殖民地民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是被压迫民族求解放的唯一道路;殖民地被压迫的解放斗争不是某一个国家斗争的问题,而是世界总问题,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必须与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联合起来,形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盟。落后民族解放斗争,只有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胜利;西方无产阶级“亦须与殖民地弱小国家反帝国主义的解放运动结合革命的同盟”,才能胜利 [1]93。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列宁的东方革命理论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东方革命理论的启发下,通过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所以列宁的东方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四,农民问题。列宁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他从无产阶级革命总战略与策略角度,指出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无产阶级是革命的根本势力,农民是无产阶级的主要后备军与同盟者。无产阶级革命的最根本问题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农民虽然不是无产阶级,但它是被压迫阶级,占大多数人口,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将农民从资产阶级的后备军,改变成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者。正如布哈林阐释列宁的农民理论时指出:“殖民地问题,根本是农民问题”。[2]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论述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国民革命方能取得胜利。

《概论》中文本出版,立即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有文章指出,列宁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完全适合中国革命。“中国被压迫的民众们要得到真正的最后的解放,只有站在列宁主义旗帜之下来奋斗,来学习列宁主义,来接受列宁主义的理论和策略,使列宁主义成为我们解放自己的唯一武器”[3]。《概论》出版不久,又再次出版,成为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自《向导》周刊第186期起,数期在封底刊登广告,向广大读者专门推荐该书:“斯达(大)林这本短小精悍的书,现在已被全世界公认论列宁主义最正确最得体的书了。读过了《共产主义的ABC》之后,必须再读此书,然后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方能得一些简括的概念。书中民族问题一章,尤其是注意中国国民革命的人必须要读的”[4]。第201期,再次为《概论》宣传,“这是一部列宁主义言简而意赅的书,读过《共产主义的ABC》之后,必须读此书,对于世界共产主义之理论和实际才能有完全的概念,但亦必须读过《共产主义的ABC》懂得若干原则和术语之后,读此书才能懂得这一部走遍全世界的著作。此书曾经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生,从俄英法德各文合译中文在莫斯科出版(书名为《列宁与列宁主义》),又经过汤澄波先生从英文译为中文在广州出版(书名为《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际》),李春蕃先生亦从英文译成中文未出版。这部译本是新青年社直接从俄文原本译出的。斯达(大)林这本短小精悍的书,现在已被全世界公认为论列宁主义最正确最得体的书了”[5]。

[参考文献]

[1]斯达(大)林.列宁主义概论[M].上海:新青年社,1927.

[2]《农民问题》广告,《列宁主义概论》书末广告,1927,(1).

[3]述 之.列宁主义是否不适合于中国的所谓“国情”[J].向导,(184).1927-01-21.

[4]《列宁主义概论》广告,向导,(187).1927-02-07.

[5]《列宁主义概论》广告,向导,(201).1927-07-18.

[责任编辑:马昌运]

猜你喜欢

诠释
当代纤维艺术材料语言发展研究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设计对文化的诠释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体诠释
《逻辑研究》“第三研究”诠释说明
由焦循对孔孟经典的诠释看乾嘉经学发展之转向
论《般若无知论》之主旨辨析
学校的本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