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2016-09-12曹宁
曹宁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高校德育要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两个巩固”为主要任务,以党史国史教育为必修课,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营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关键词] 习近平;德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8-0079-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搞好德育工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新任务。高校德育工作要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把“两个巩固”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校德育要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
(一)“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 25“中国梦”“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2],凝结着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艰辛努力与辛勤汗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夙愿,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祖国未来的憧憬与期望,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亿万同胞的共同梦想和理想追求,是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领袖,是新时期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加强对青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已成为当今国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寄予了厚望,他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少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广大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应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校要重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德育工作
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青年学生成为合格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理应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对大学生进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德育必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德育工作的新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2]“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3],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实现“中国梦”需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大学生,需要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主题,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国家的梦。梦想是前进的动力,高校要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逐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发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青春热血。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将个人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学习本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通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高校德育工作,在“中国梦”的精神引领下,牢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根基,凝心聚神,坚定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大学生要牢记历史使命,主动承担起责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二、高校德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德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宣部和教育部对国民教育提出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对国家、社会和公民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新的价值规范,蕴含着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为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融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 94,积极引导广大人民在精神层面、价值层面达成共识,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中国发展的态势和方向。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有什么样的理想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4]。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社会思潮存在于我国高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受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利己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盛行。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心里占据着核心地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心理活动,从而成为大学生行为的最高调节器。为此,必然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群体,以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应通过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信、真学和真用,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创造力并发挥其创新潜能,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接班人。
在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中,高校应注重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作用,并努力将其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活动中,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同时,高校要将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积极倡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夯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促使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行为严谨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德育工作要以“两个巩固”为主要任务
(一)“两个巩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德育工作中的意识形态功能。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两个巩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它的提出为新形势下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两个巩固”思想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巩固”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扩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内在潜能。“两个巩固”思想也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引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聚力量。“两个巩固”思想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已成为我国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落实“两个巩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巩固”思想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确立了新目标,规定了新任务。高校一直以来是意识形态领域争斗的主要场所,也是国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西方势力在我国高校进行渗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因此,维护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任务将更加紧迫。其中道理很简单,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去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主阵地,高校德育工作就会迷失方向,进而失去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那么西方的价值观以及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我们应警惕和防范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层面分化和西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德育工作者包括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吸引力,以保障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和独立性。
有鉴于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以“两个巩固”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宣传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大学生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必须引导在校大学生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众所周知,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以指导我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不过时。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做到实事求是,不盲从、不轻信。应鼓励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之中,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融合,在祖国日益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团结奋进,凝聚精神力量,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合力。
四、高校德育工作要以党史国史教育为必修课
(一)党史国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国史教育十分重视。他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6]知史明志,因为每一段历史都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血汗,每一段历史都书写着它背后的故事。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唯有了解古代那些先进文明是中华民族辛勤付出的结果,了解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是被西方列强蹂躏的结果,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今天的繁荣昌盛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才能使自己更加理性、清晰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史,才能像爱自己的母亲那样爱我们的国家,才能清醒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革命前辈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才能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才能义无反顾地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识理解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前进动力,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党史国史教育应成为高校德育的必修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可给人们呈现更为直观、形象和深刻的教育理念,提供更为直接的经验与教训。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力量,鼓励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至关重要。因为古代先辈们的非凡智慧与成就是激发大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动力,近代同胞所受的苦难与屈辱可激发大学生前进的斗志,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繁荣发展可激发大学生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但是,美好愿望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想要“亡我中华”的人依然存在。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崇洋媚外,出现一股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潮流。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关注时代风向,注重以党史国史为教材,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以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自身要自觉将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训、经验和重任牢记于心,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奋发前进的动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祖国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五、高校德育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营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依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认为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因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1] 96,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代代传承,无论何时何地,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如同一个印记,深深地烙在中华儿女的每一寸肌肤上,走到哪都散发着中国的味道。它是一种精神向导,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走到哪都铿锵有力。因此,我们“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 100。
(二)高校德育要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在校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是推动这一文化不断繁荣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德育必须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营养,充分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标准,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宣扬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 101,筑牢大学生思想道德根基,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以至于他们的心灵,让广大青年学生能切身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要教会他们处理好新时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尤其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新时代,在快餐文化发酵日甚的形势下,传统文化往往容易被人遗忘。虽然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历史,虽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无艰辛经历的新生代而言,往往会忘记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 100有鉴于此,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而独特的资源,融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思想内涵,让中华文化更具活力。与此同时,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重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努力将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05-05.
[3]习近平.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N].人民日报,2013-05-05.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
[5]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
-27.
[责任编辑:马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