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016-09-11周依琳邵万清柏冬梅卢素梅
周依琳 邵万清 柏冬梅 卢素梅
摘 要: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物流三种模式,并指出各模式的约束之处,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new urbanization are essential steps to achiev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log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elaborates on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rural logistics, then proposes three modes of rural logistics and points out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hree.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og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
0 引 言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物流是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农村物流涵盖了工业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然而我国目前农村物流模式的发展受到了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如农村居民分散、交通不便等,导致了农村物流的效率以及质量得不到保障,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和增收。
国内学者对城镇化与农村物流关系进行了研究。樊纲(2011)提出现代物流能够促进中国城镇化,张广胜(2013)从城镇化发展对农产品物流作用程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城镇化与农产品物流均衡发展的建议,郑勇军(2014)提出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良性互动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孙瑞者(2014)从城镇化的演进进程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配套物流体系建设;黄伟军(2014)农产品物流体系对城镇化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城镇化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策略。
城镇化与农村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富成果。但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农村物流发展模式还没有深入研究。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能够抓住农村物流环节中的约束点所在,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就业渠道等,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1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1 城镇化现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2014年的54.77%提高1.33个百分点,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为不断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0%。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19 968.08元,同比增长8.0%,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8 382.57元,同比增长12.0%。尽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为其2.38倍,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1.2 我国物流发展现状。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13.5万亿元,如表1所示,工业品物流总额是社会物流总额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92.22%,近年来电商和快递业迅猛发展,加速了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的增长,增长幅度为32.9%。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物流成本依旧较高。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1%和14.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迅速,很大原因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得到改善,从而推进了快递等物流业的发展。
1.3 农村物流现状。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388.16万公里,比2013年末增加9.68万公里,其中村道222.45万公里,增加7.71万公里。全国有99.98%的乡(镇)已通公路,正在接近“村村通”的目标。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大对农村物流的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物流网络建设的力度,但农村的物流网点辐射面小,物流成本高。我国物流设施设备效果依旧落后,冷链运输技术严重缺乏,农产品作为农村进城的重要客体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高。201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4%、22%、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57%、35%、69%,与发达国家80%的冷链流通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的相互关系
2.1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物流的推动作用。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推进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物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公共物流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使城镇化地区对市区常住人口更有吸引力,能够较好地解决物流发展中人口居住密度小和物流分散的问题;(2)新型城镇化为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助于促进农村物流更加专业化和细分化,完善农产品、农资、日常用品的流通体系,响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带动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发展;(3)新型城镇化是物流业的保障,新型城镇化给农村物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增加物流业的产值,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2 农村物流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物流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四项主要目的:(1)破除三农障碍,促进农业现代化;(2)提供发展载体,促进工业转型升级;(3)释放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4)疏解局部压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农村物流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物流的不断重视是为了给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集聚产业落户,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2)农村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镇化建设稳定发展;(3)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信息的交流,让农户和流通组织正确判断,避免“买不进来,卖不出去”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真正释放消费需求,增加农户的收入,帮助解决“三农”问题;(4)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的建设,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程度,同时也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载体。
3 农村物流模式研究
3.1 农村邮政物流模式。中国邮政被广大群众认可,同时农村具有人口布局分散等特点,邮政已经建立的农村物流网络具有较大的优势。为健全农村物流体系网络,邮政逐步打造“三级三线”村邮站综合邮政服务平台(如图1),将原有的村邮政支局作为分拨点和代办点,原有的县邮政局作为配送中心,为农民的农资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流通提供了方便的来源,且货物来源为正规厂家,能够较好地避免农民买到假冒产品的情况。在“打造智慧物流平台”的倡导下可以把全国20多万个村邮站与小卖店店主合作发展电商。但是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模式目前有以下不足:(1)我国邮政物流流通更多的是单向性流通,大多为物资从城市向农村流通,未形成双向性的流通,不利于农户增收,不能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持续性形成保障。(2)邮政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运输工具水平低,同时缺少冷链物流设备,尤其是食品类在运输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损耗。(3)网络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服务种类较为单一,行政区设立的农村邮政分支机构只到达乡镇,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
3.2 组织化农村物流模式。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加工性公司+农户”物流组织模式、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主导的“流通性企业+农户”物流组织模式和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主导的“批发商+批发中心+零售商”物流组织模式(如图2)。该三种模式分别由物流的三个节点来主导,这种组织化的农村物流模式具有双向性,将农村的消费者和城市的用户连接起来,缩短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同时也使市场的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中,更利于农民做下一步的生产规划。其次,组织化的农村物流模式保障了农户的利益,很好地调节农产品和市场不平衡现象,“供大于求”时,中间企业能够将农户手中的农产品做深加工,“供小于求”时,会将库存的农产品售出以调节市场,对于农户手上一些卖相不好的农产品,物流主导企业也能够以较合理的价格购买,用来加工成其他有价值的产品。但是组织化物流模式有以下不足:(1)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发展不全面,针对农村物流的专业化中间商不多见,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农村物流对信息的准确性极其重要,目前信息化程度低,中间商会把市场信息进行封锁,剥夺大部分利润,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收到的信息会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失真的现象。
3.3 连锁超市农村物流模式。万村千乡工程是“一网多用”的城乡双向流通工程,指的是工业品与农资的下乡物流与农产品的进城物流的网络,建立面向广大农户的农家店或配送中心,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开发农村的消费,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如图3)。物流配送中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按需求者要求,从农资和工业品供应商处采购大量商品送到指定网点,而且还要向农户购买农副产品,经过流通或加工后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连锁超市农村物流模式的大批量采购方式,能够减少采购成本,并且超市与供应商形成契约化关系,让持续供货有保障。供销社的“新网工程”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但是该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不便,降低了村级农家店的配送速度,导致配送成本高,送货不及时。(2)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分散,村镇农家店的覆盖密度不高,配送中心少,满足不了需求的变化,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3)物流基础设施的陈旧和落后,导致农产品等货物的损失成本高,导致经营的风险高。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强农村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村居住点分散、农村“空心村”现象和基础设施缺乏问题突出,限制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农村的规划布局大多数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地形地貌等因素,规划时各区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导致物流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遇到瓶颈。目前我国应当加强对农村的调研和规划布局,做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预测,将其分为“农业型”、“农工型”和“农旅型”三大类,并根据农村不同的物流特征,确定农村物流发展的对象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薄弱之处在于运输工具、存储水平和道路基础设施,农村需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逐渐促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4.2 规范农村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专门的农产品运输设备以及检测仪器,能够减少损失以及让消费者购买放心产品。目前农户和小商贩缺乏对农产品进行质检的意识,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缺乏安全保证,而且大多数商贩没有专门运输农产品的技术,流通过程中农产品发生损失从而降低了食用价值。当第三方物流进入农村物流时,需要考虑到农村物流的现状,包括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物流环境。同时第三方物流需要得到相应的业务量规范,不能出现垄断的情况。
4.3 政府加大对物流的宣传和吸纳农村物流人才。目前大多数直接生产商和农户重生产轻流通,对专业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缺乏信任,往往采用自货自运的运输方式,导致运输成本高,不经意间蒙受了损失。所以政府需要组织开展面向农户的专业培训,在农村进行物流的宣传,减少物流环节货物的损失。物流人才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石,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了很多人才不愿意在农村进行发展,政府需要发布相应的补贴政策。农村物流人才应是不仅懂得农村物流,还懂农业技术的人才,大力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还能对农户的农业技术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樊纲. 物流与中国城市化[J]. 开放导报,2011(5):7-9.
[2] 周才云,等.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物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农业经济,2014(4):121-122.
[3] 郑勇军,等. 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5-11.
[4] 徐春祥,韩召龙. 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评价[J]. 江汉学术,2014,33(5):34-40.
[5] 艾江.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0(Z2):42-44.
[6] 孙瑞者,双海军. 基于城镇化演进的配套物流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14,33(12):37-39.
[7]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8]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 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N]. 中国交通报,2015-04-30(002).
[9] 刘飞驰.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筑农村物流新模式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97-398.
[10] 王海燕.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互动研究[J]. 市场研究,2014(12):40-41.
[11] 焦瑞,余晓琼.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02-13204.
[12] 王新利. 发展邮政物流促进农村物流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2009,23(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