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案导学”合作学习之调控策略

2016-09-10贾亚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组间彭德怀学案导学

贾亚东

[摘 要]

小学语文“学案导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在合作当中学会合作。艺术的调控可以让合作学习走向深刻:从形式入手调控,让合作学习从组内走向组际;从内容入手调控,让合作学习从固定走向开放;从组织入手调控,让合作学习从规矩走向自律。

[关键词]

合作学习;形式调控;内容调控;组织调控

小学语文“学案导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在合作当中学会合作。艺术的调控可以让合作学习走向深刻。在小学语文“学案导学”课堂中,可以从形式、内容和组织三个方面入手调控合作学习。

一、形式调控:从“组内”走向“组际”

在小学语文“学案导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相机设置两类合作学习。

一类是组内合作,包括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同桌合作是指座位在一起的两个同学,对认读字词、朗读背诵课文、检查批改作业等简单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指固定的4~6人小组在小组学习规则指导下合作讨论个人、同桌之间不能解决的学习任务。

另一类是组际合作,包括组间合作和全班合作。组间合作是指各小组中率先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两个优生随机组成组际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与结果,提出学习中产生的疑难共同讨论;全班合作是指师生一起交流,在对话中碰撞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

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初读课文时认读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开始时听写词语的批改、当堂检测的背诵课文等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形式,快捷、方便、参与性强。理清课文脉络、感受樟树顽强的生命力、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等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组内后进生在中优生的陈述中能够知道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中优生则不断丰富自己的体验感受。笔者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在组间合作中提出了“为什么重复说‘这是两棵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写人还是写树”等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笔者在全班交流时则引出了“樟树顽强的生命力、樟树的可贵之处与宋庆龄有什么关系”这一话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补充宋庆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确樟树就是宋庆龄的象征。

组间合作让优生把原来小组学习中等待其他同学的时间用来与别的优生交流,进一步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优生返回小组讨论时,又能更好地引领其他同学讨论。小组中学习较慢的同学不用顾及先学完的优生,从容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小组讨论时从组间交流回来的优生发言中再得到更多的信息。从“组内”走向“组际”,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内容调控:从固定走向开放

从合作阶段来说,学生刚开始接触合作学习时,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是固定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及步骤清楚明白地用学案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照学案一步一步进行。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初读课文的自主合作学习要求:①先拼读课后生字两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再读两遍,然后边读课文,边把课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圈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拼读两遍;②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③三读课文,找出长句子或比较难读的段落多读两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后,提出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长指名拼读生字、读课后练习第3题词语、分节读课文,其余人聆听正音。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之后,合作学习的内容就可以趋向开放,可以增加讨论个体在预习、自主学习以及问题解决中产生的问题。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初读课文环节,除了拼读生字词、读课文外,还可以合作讨论初读中产生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中彭德怀发了几次火,每次发火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从合作形式来说,组内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是固定的,组际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适当开放。同桌练习、检查的内容都是教师给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也是教师在学案上预先呈现的。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精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并简要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验。在写感受的时候,抓住句子中关键的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彭德怀内心的情感。优生的组间合作除了交流固定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碰撞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难题以及由问题衍生的问题。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学生在组间合作时就可能延伸讨论“彭德怀那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它”。全班合作的内容基本上是开放的,教师通过参与小组、组间学习以及行间巡视,把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作为全班探究交流的重点。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联系课文1~2自然段,感悟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这一文本主旨。

从学习内容来说,生字、新词、朗读等基础类,听写、背诵、检查等达标类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固定的。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合作交流中碰撞生成的问题等质疑类、探究类问题则是开放的。

三、组织调控:从规矩走向自律

(一)在成功体验中形成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比合作能力更重要,教师要算一笔长远的大账,舍得“浪费”时间,正视短时间内“分数”下降的事实,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注意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自己努力的效果。优生在组间交流中得到提升,在小组学习引领、讲解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妙处,他们就会神往合作学习。其他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内心的焦虑得到了缓解,自然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功与喜悦后,就会愿意合作,从而形成合作意识。

(二)在遵循规矩中形成合作能力

好的合作习惯要经过许多次严格规范的训练才能养成,较强的合作能力要经过教师的长期指导与逐步培养才能形成。

1.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首先是小组形成机制。在小学语文“学案导学”中,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的状况进行合理搭配分组,每组4~6人,保证每组的学习能力相当,便于教学中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其次是小组管理机制。确定一名优等生为组长,负责小组的一切事宜,其余组员为轮值组长,让每个学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互换角色,互相体验,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再次是小组竞争机制。教师设置公平机会,同等难度的问题让各组中同等的学生反馈,每周评选优秀合作小组,形成良好的小组竞争氛围,促进合作能力的提升。

2.指导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的根本方法是倾听、表达、互助,每一个方法都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对于倾听,及时提醒学生要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努力听懂他人的发言,不可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对于表达,提醒学生先准备、后发言,可做一些简单的书面准备,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对于互助,提醒学生在别人发言后真诚地补充或提出建议,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虚心地向同学请教,发现同伴可能遇到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对于刚接触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针对活动内容对小组提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要求,包括合作的任务、合理的分工、参与的状态等。另外,小组成员如何进行分工及各自的职责,如何进行活动方案决策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具体指导。例如,可以在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员、汇报人、计时员等,确保人人有事做。

3.调控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性调控。当学生偏离讨论的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加入,通过询问学习小组“你们讨论到什么程度了”“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等问题,将学生的讨论引导到主题上来;当小组成员都畏缩不前,导致合作学习出现“哑巴状况”时,教师要鼓励优生大胆表达,或者建议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再讨论;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噪声时,教师或者组长要及时用一些手势语提醒学生声音要小一点;当组内成员针对某一问题发生意见冲突、无法达成一致而争吵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分析,进而帮助学生统一看法或者搁置,留待全班交流。

(三)在合作学习中走向主动合作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合作习惯,形成合作能力,最终走向主动合作。

1.激励评价贯穿始终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来讲,看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相当困难。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进行鼓励性评价,累积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商。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并将其树立成其他小组超越的目标;当小组活动遭遇挫折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性鼓励;当学生合作细节到位,尤其是个人品质表现突出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这些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可谓是合作进程的催化剂。

2.引导学生自我调控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教师的外在调控转变为学生的自我调控,才能长期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我调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照评分标准(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讨论;针对讨论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同伴,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能较好地完成小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能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反思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决定哪些行为要继续、哪些行为要改变,从而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是关注个别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出现的学习能力低、合作态度差、受到排挤或自以为是等问题的个别学生,他们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没有足够的信心或不屑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教师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的表现,可以深入到小组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观察他们任务的完成情况,邀请这些“问题”学生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总之,教师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实践,必将呈现合作学习的创意与光芒。

[参 考 文 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1994(6).

[3]孙璐.论课堂合作学习的使用条件及使用的有效性[J].课改研究,2006(7).

[4]王哲成.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J].天津教育,2003(7).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组间彭德怀学案导学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彭德怀不愿照相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