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准备迎接未来学习
2016-09-10张渝江
张渝江
在解决了终端问题之后,学校可以有更多精力集中思考连接的问题。连接将成为常态,这使得学校对互联网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当前基础教育学校的工作重心。
显然,混合不仅是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这种形式上的混合,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混合。互联网科技就像一个催化剂,把过去教育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结合起来。混合将成为主流。
国家把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到了战略高度。这让教育行业的人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想象。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和知识变得非常容易。作为学习主阵地的中小学校也将引发更大的变革。那么未来的学习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做好哪些准备呢?
BYOD日渐流行
对于很多中小学校而言,终端一直是困扰许久的大问题。首先,学校没有这笔经费来支撑为每位学生配发一个学习终端;其次,即便勉强为学生配发了终端,维护又成为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再次,这些终端的性能很快会跟不上功能日渐增强的软件应用,接下来就是连续不断的新设备投入。显然没有哪所学校可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消耗。一些学校开始转向BYOD,尝试让学生自带设备进入学校。虽然BYOD能很好地缓解前面的几个难题,但也有新的困扰。
就终端而言,智能手机显然比平板电脑的普及率更高。据调查,很多农村高中学校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已经很高了,而初中学校的这个比例要相对低一些,小学则更少。从数据上来看,在高中实现BYOD相对容易。不过一些学校一直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因此观念需要改变,管理制度有待创新。但相对于巨大的资金消耗,这些都显得相对容易。所幸国内学校的移动设备管理(MDM)正在普及,这让手机如何避免滥用而耽误学业的困扰逐渐被消解。不过手机也有屏幕较小的缺点,家长和学校都为影响学生视力健康而担忧。
另一些学校的做法让BYOD更容易实现。由学校指定允许学生带入校园的平板电脑的型号和配置,同时要求相应厂商做好售后服务支持。不过家长抱怨增加了成本,因为一些学生已经有了智能手机,还要另外花钱购买新设备。显然,选用具有手机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是新的潮流。而对于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可提供设备来解决。
连接成为瓶颈
在解决了终端问题之后,学校可以有更多精力集中思考连接的问题。连接将成为常态,这使得学校对互联网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当前基础教育学校的工作重心。学校带宽的问题,即便在发达国家也面临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也只有77%的学校达到了100Kbps的带宽。
中小学对网络连接的需求有自身的特点。首先需要低成本,其次是高密度的集中访问,再次是可控制管理。这样的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也对网络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或许需要更高层的设计才能解决。
上海部分学校以最低消费且流量包月的形式来让电信服务商提供免费平板电脑,一举两得地解决了网络和终端问题。管控学生滥用的问题是借助于终端(MDM或定制)而非网络,这也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这种方法值得网络服务商、地方电教馆和学校借鉴。
混合成为主流
如果说BYOD和连接解决了基础条件的问题,那么怎样在学校应用起来更值得期待。未来学习的变革不可能瞬间实现,必定要经过逐步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和传统并存而非对立,且终将逐步融合。
有人质疑当前国内的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不过是在强化应试教育,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这从当前热门的学习APP排行榜可以得到印证。不过也可换个角度思考,极致之后应试教育的天花板也即将出现,新的做法势必会破茧而出。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过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对立的两面,而现在教育人士在思考新技术的支撑下两者是否可以有机融合。
显然,混合不仅是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这种形式上的混合,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混合。互联网科技就像一个催化剂,把过去教育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结合起来。混合将成为主流。